《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及总结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晒秃噜皮儿的懵锰猛孟萌

一、单元小结

《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大自然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本单元的第一课《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通过读可以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课《父亲、树林和鸟》通过让学生以读悟情的方式可激发出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小鸟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备课前所想

当我看到《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时有两个想法在我脑中打架,是以“带刺”为切入点还是以“朋友”为切入点。

即使我的孩子们在乡村住着但也不常见刺猬,更别说刺猬的习性了,也许有的孩子通过读书或者别的方式对刺猬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这三个多月对于孩子们的了解得知他们涉猎的方面确实很少,对于刺猬“刺”的作用大多数孩子应该所知无几。最终否定了这个切入点。

那以“朋友”为切入点呢?初读此篇文章时对于“朋友”疑惑不解,全篇都是在说“我”躲在暗处观察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而并没有写“我”与刺猬有哪些交集。正当我满头雾水时发现课后题的一个选做,从中得知作者不只是写了小刺猬的这一件事而是“我”与刺猬一系列的事情。整篇散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北京郊区房山区的农村老家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发现了一只在他家枣树上偷枣的刺猬,从好奇刺猬住在哪里,到去寻找刺猬的家,然后偷偷的帮助刺猬给小刺猬留花生大豆大枣,每当夜幕降临时小刺猬就会从窝里爬出来与作者一起玩耍,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我把宗介华老师的这整篇散文读完之后才弄清“朋友”的来龙去脉,如若直接用“朋友”为切入点那岂不是对于孩子的不负责任,孩子不更是疑云满腹。

考虑许久之后断然否决了这两个课前导入的切入点。又回到了单元导读以及教参的单元说明,在单元导读人文主题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是啊!这个单元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那自然还是与前面两篇文章导入的切入点一样啊,再来回味单元导语小刺猬不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珍贵的礼物吗?突然间豁然开朗,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转了一大圈,再回首后恍然大悟。

三、教学过程及备课时所想

基于此番思想斗争我的导入设计了如下三步:

1.齐读单元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

2.这一单元我们从《大自然的声音》中听到了风、水以及动物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也体会到了父亲对于树林及鸟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可见大自然非常慷慨,给予了我们无数珍贵的礼物,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大自然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今天慷慨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珍贵的礼物,是一位带刺的朋友,那就是——(刺猬),大家见过刺猬吗?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带刺的朋友》。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带着对于小刺猬的好奇心去读课文了,各个读得劲头十足。

讲解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是老规矩每次讲课都要问的);接着根据孩子们总结的内容来设计后面的问题,这篇文章很简单就一个小故事(刺猬偷枣)孩子们都能够读出来,由此我设计了后面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刺猬为什么会偷枣;二是概括总结刺猬偷枣的过程。

以下简写授课过程(本想1个课时讲完但是越讲越多不得不用两个课时):

1.补充背景资料。

2.认读生字。

3.出示问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刺猬偷枣的故事,写出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刺猬为什么要偷枣?(孩子们都能找到第一段讲出红枣眼看着就让人眼馋,再由关键词“挂满、无数颗、玛瑙”概括出枣多、枣美、枣香的特点。引导孩子写作时仿照作者将句子写生动,妙招“修辞手法和修饰词”)

(3)找出哪些段落是具体描述刺猬偷枣的?(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找两三名同学回答概括共同点。(爬树、摇枣、扎枣)

多种形式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②--⑥、⑦--⑨、⑩、⑪、⑫)

4.抓住爬树“小心谨慎”的特点,由关键词缓慢、诡秘得出,穿插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讲解,由心理描写复习引号及提示语的用法(引导孩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抓住摇树“用力、快”的特点,“用力”由关键词哗哗、噼里啪啦得出,“快”由“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得出,穿插恍然大悟的讲解,现学现用让学生造句(联系生活实来理解刺猬摇枣的过程);抓住扎枣高明的特点,由关键词“归拢、打滚儿”得出,引出作者评价段,穿插理解钦佩的意思(用近义词理解);最后一段由“跑去哪儿”引出,让孩子读,从读中感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去向的好奇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穿插蹑手蹑脚的讲解。

5.由此总结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讨论找出小刺猬偷枣用到的动词,运用这些动词把偷枣的整个过程串联起来。)

6.回归课题《带刺的朋友》。由文中作者对于小刺猬的三种称呼体会当中蕴含的情味,加之以联系生活用这三个称呼造句来领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喜爱之情的逐步加深,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朋友”的含义。

7.拓展延伸,补充《击退黑狗》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味小刺猬的聪明与机灵及小刺猬的各项本领。

8.课堂演练。用文中词语填空以及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如何偷枣的。

四、反思不足

1、把最后一个课堂演练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欠考虑,本想着把环节设计紧凑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可是我忽略课堂生成的灵活性,时间不够如若要完成这节课就只能把这一环节放到课下让孩子们完成。那还能达成我的目标吗?能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吗?低年级的孩子应该重视孩子课堂的练习,在课上多写。想要达成目标却因为自己的狭隘思想而完不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想起了阅读策略单元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坚持续写,我坚持给他们当堂展示当堂评改交流,唉!学完习作单元这个事又忘了,《大自然的声音》小练笔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课下写的。大失误!要牢记小学生随笔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

正如老师所说应该把这个环节放到讲完偷枣过程时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进行回忆来描写。要谨记孩子们当堂练习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上课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

2.拓展延伸中出示的小故事应分节分段展示,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上我确实发现后排的几个孩子在一直挤眼睛,设计时光想着怕时间不够完不成目标而没有考虑孩子,段落太长字肯定就会变小后面的同学离得太远根本就看不清楚。以后如若再碰上给孩子们增加小故事的环节一定要让孩子们充分阅读,再设计一两个小问题使孩子深入阅读。

3.6、7部分的连接语我用的是“上节课我们讲过刺猬身上的刺不光能够用来驮东西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这个连接语稍显肤浅。可以直接说“《带刺的朋友》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小刺猬的好多个小故事,大家还想读一读别的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作者对于小刺猬的另一个观察所得——《击退黑狗》”,由此可以设计小刺猬是如何击退黑狗的以及从这个小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此类问题。

4.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还是达不到预期,我在极力地引导孩子们向我的目标前进,达成我的目标,也许是我问题设计得有些超出他们的心智水平,在几个环节我觉得还有些吃力。设计问题时要多想,多发觉,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想一想如果我在十岁的时候老师的这些问题我能不能答上来。不要一味地让教学目标捆住自己的思想,考虑设计多种教学生成,适时激发孩子们的思想,多学习多借鉴增强自己的教育机智,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增强教学效果。毕竟课堂是百变的,是每个孩子的舞台。

要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孩子们在一起三个多月的时间,感觉现在磨合得已经比以前强多了,不要妄想让孩子们一口气吃成胖子,慢慢来会比较快,一步一步唤醒孩子们的思想。慢慢引导鼓励,希望孩子们能慢慢养成善于发表见地,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要牢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孩子们体会每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体味作者为何能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激发人的好奇心,都用了什么“妙招”,学到这些妙招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最终让孩子们能够追求智慧与真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如何做人,由文中感悟到的的各种思想熏陶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眼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为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将文章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琢磨透彻,利用各种途径多看多想多写,多写反思多记录课堂。只有在深入的研读中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只有在自己的反思中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多学习才能更进步。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有些想法还是稍显稚嫩,上课过程中也应该大胆的取舍与整合。

正所谓自己没有一桶水,怎么端给学生一杯水呢?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敏锐度,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

加油!迎着风往前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