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蒙顶山
我和家人都喜欢喝茶,所以,茶文明之发祥地蒙顶山不能不去,于是,蒙顶山成为我和家人一去再去之地。
时值明前茶采摘时节,想起了数次去蒙顶山的事。
第一次来到蒙顶山,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是在2005年;第二次到蒙顶山是2013年;再次来到蒙顶山,又过了5年时间。
那时的山下,乡土气息撩人心扉——
2005年 2005年那时的茶山,相当完美、青翠——
2005年那时的山道,往山上背货物和建筑材料的民工,相当幸苦——
2005年 2005年那时的蒙顶山生机勃勃,真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啊——
…………
立于蒙顶山,极目远眺是雅安名山县城及其地貌(2018年)蒙顶山风景区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上山的道路修得非常好,已至让我们忘记了当年上山的情形。不过那个大茶壶,还是高调地挺立在山头。
60岁以上,门票半价30元;上山缆车15元(本欲像前次那样爬山,但还是小心为妙)。在缆车上可见山坡满满地种了一垄垄茶树,时值8月,采摘季节早已过,少有见到茶农在茶园。
可是上次来时不是这样,明前正时,茶农们忙碌着哩。
虽说腿脚不济乘缆车上山步行下山,但记录的顺序还得以步行上山线路始:
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想起上次正当采春茶时,农家乐提供了体验采茶的项目呢。
2013年好像是在一个周末,驱车两小时,到了雅安名山蒙顶山。也是在电视上听说了可以体验采茶,且多年没有去过了,趁天气棒棒的,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前去。
青青的山,到处都是种的茶。在随便一个农家里吃饭,都可以免费到茶园里采茶,农家还可以帮你窨制。
算是个体验吧,我自己把采摘的嫩茶叶尖,凉晒了一下,再在锅里用手不断拔弄着烘干(看过蒙顶山的茶农和杭州西湖的做茶师傅们窨制过茶),用70度的开水一冲泡,呷上一口,还不错呢。虽说不是“扬子江中水”,但真是“蒙顶山上茶”哩。这是后话。
上山的路(此时我们正“爽快”地下山,其实下山真地也很不易,脚软得……)很陡,且石梯不整。
前一次确实是这样上山的。
随处可见石壁题刻,书法功底十分精湛。(2013年)沿山有神庙。不过这些庙宇,震后经年,已见败落。
与上图同处拍摄地点,庙门上的朱红漆,已经暗淡了许多……(2018年)上次来时,这处庙宇可不是这样的,甘露寺香火正旺,芍药花开得正欢:
庙宇隐藏在茂密的林中,芍药与佛缘相伴。(2013年)山道幽幽,苔叶青青,不采路人嗡嗡涌过。
一路向上,便可鉴尽蒙顶山全景,若遇夏秋季节,便可见到山下云海。
歇息时,人人都感觉身心惬意呢。据测,蒙顶山负氧离子含量常年达到1.2万个/cn3,是户外登山活动、休闲、度假、养生的最佳场所。
上山缆车站的高度,就是蒙顶山正庙——天盖寺。
在人们的印象中,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表现,里面供奉的大都是佛像,但在蒙顶山最大的寺庙——天盖寺,供奉的却是蒙顶山茶祖吴理真。天盖寺传说是吴理真结庐种茶的地方,三国时始建,后毁于战乱,南宋淳熙时由佛教徒重建,明清时曾多次补修。
据《四川通志》载,“邑之寺院唯此为古”。天盖寺之名缘于女娲补天的传说,相传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至蒙顶山上空时,元气耗尽,身融大地,留一漏斗,甘露常沥,故有“漏雨蜀天,中心蒙山”之说。在此修庙,意指“漏天之盖”。现存殿宇乃明清旧物,主殿——茶神殿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
寺庙内可敬香拜神,也可品茗休憩,观赏参天古树银杏。
2005年 2005年 2005年天盖寺四周环绕10多株千年古银杏,参天蔽日,苍秀勃郁,据传这些银杏是吴理真亲手所植,距今已两千多年。
这个地方当年还有茶艺表演:
数百年银杏弊日遮天,在这种环境下喝茶别有味道。 2005年题外话,在蒙顶西侧山腰,还有一座海拔1000米的永兴寺。寺庙依山向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山门石雕,有九龙蟠绕,透雕"永兴古寺",有麒麟浮雕一对。大雄殿为重檐悬山式,石楼三间,面阔12米,柱、梁、壁、楼等皆为全石结构,气势凝重。寺周有清剑南观察使黄云鹄诗碑、告谕、楹联等石刻十多幅。寺内植有七心茶花和红、白玉兰等珍稀花木,其中一株红杜鹃,植于明代,春末夏初,花朵满枝。
(图片来自百度)穿过庙殿继续上山(当然,缆车到达的一方,一般都不是山顶),可达大殿屋脊高度,可见碑林,其中学恭甲子秋所写“杨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最为醒目。
碑廊后面,有一棵的千年茶树王,据专家测定树龄在1000年以上。这是一株野生灌木型古茶树,树高3.5米,树幅2.54米,主干处离地面直径13厘米,叶长17厘米,叶宽7.3厘米,叶脉810对,一共9株,属大叶种茶树。
阴阳石牌坊前有一石屏风,牌坊和屏风均建造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屏风上的麒麟浮雕,头顶辽阔云天,足踏翻滚海水,是蒙顶山的一大奇观。牌坊为三开门布局,之所以称“阴阳石牌坊”,那是因为牌坊右门上方的双狮戏球浮雕常年为干,而左门上方的双凤朝阳浮雕和中门上方的龙凤呈祥浮雕则常年为湿。牌坊正面横额为“西来法沬”、“一瓢甘露”、“蒙露聚龙”,字体古朴遒劲,这三幅题句,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髓。
2005年 2018年 2013年 2013年屏风背面是仿唐代袁天罡的阴阳图。
2005年 2018年牌坊后面的神道两旁是顺石梯而建的飞龙浮雕,这两条飞龙守护的是这里的龙泉古井。
古井又名蒙泉井、甘露井,石栏镌刻二龙戏珠,据说这里是甘露大师(吴理真)种茶时汲水处,县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口盖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此泉名在惠泉(天下第二泉)之上。
2013年 2018年唐宋时期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蒙顶茶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这种专用茶采自茶祖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栏围起来,辟为“皇茶园”,至今留存。
2013年皇茶园坐落于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因周围山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汉代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 唐宋时是蒙顶山茶的极盛时期。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蒙顶山茶被列为贡品,每岁在(七株仙上)采贡360叶,天子祭天及祭太庙用之,称正贡;皇帝享用的称副贡,在五峰间采撷;王公大臣享用的称陪贡,在五峰之下采撷。蒙顶茶自唐至清“年年岁岁,皆为贡品”,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吴理真被称为蒙山茶祖师,宋孝宗还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手植七株仙的地方封为“皇茶园”。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
皇茶园中塑有一只猛虎,这来自一个传说:据说九天玄女来到蒙山,看到吴理真种茶辛苦,就将两个大石包变成了两只老虎,并命他们守护茶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幅对联最早出自元代李德载的一首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曲中说:“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这里的”江心水“指的是位于江苏镇江金山的中泠泉,中泠泉在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被评为“天下第一泉”。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江心水”被传成了“江中水”。
皇茶园上是蒙顶山的最高处——玉女峰,峰上有蒙茶仙姑、甘露石屋。这位仙姑据说是青衣江河神的女儿玉叶仙子,她来到蒙顶山,与吴理真相爱,河神知道后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两人相爱,并采取了种种手段,活活拆散了他们,带走了玉叶仙子。最后,玉叶仙子逃出了河神府,来到蒙顶山化作一座山峰,与吴理真相伴。
甘露石屋位于皇茶园左侧甘露峰,又名蒙顶石殿,石门、石柱、石室、石梁,为双檐歇山式全石结构建筑,面积为12平方米。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到。相传此屋为汉时吴理真在蒙顶山种茶时休憩之所,明嘉靖十九年由僧洪音立石室作凭吊祭祀之用,并题“蒙山胜景”于石门之上,左右对联曰:“突兀危峰昭禹迹,蓬赢佳境自天成”。
从天盖寺可乘索道下山,也可从天梯下到禹王宫。天梯1436阶,陡峭矗立。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曾率众经此道登蒙顶旅祭,故蒙顶山自古就有“禹贡蒙山”、“华夏始祖祭天第一山”的美誉。
山顶的蓬莱亭 夫妻树【以上相关资料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