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做官,做官不读书
01
读在职研究生前,我找领导审批,其中一位领导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是问:“小林,你去读书是不是要准备当官啊?”
言下之意,我读研纯粹是为升职做筹码,显得我欲望强、心机重。
我笑而不语,他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小林,我告诉你一个真相啊,读书不一定能做官,做官也不一定要读书。”
这句话很厉害,不动声色地向我传达了他的立场:他认定我读研就是为了升职,而倘若我去读研,对单位影响大,他并不支持,并试图说服我。在他看来,升职并不看学历,读书多、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当官,当了官的也不一定非得读很多书、有漂亮的学历,他自己就是电大读的大专,不也当领导了?。
在机关多年,类似的话听过不少,甚至有个别主官把“自己读书不多、学历不高却当了一把手,领导着一群读书多、高学历的人”当成了炫耀的资本。
我自然是不服气的。
02
他们忘了自己学历不高却能走上领导岗位,离不开时运。
说这些话的领导们多是50后、60后,那个年代能有高中文凭,就已经是佼佼者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国家正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储备不足,而国家的建设发展又需要大量的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自然成为机关选人用人的标准,只要有才干、做得好,无论学历如何,都有机会提拔。
我跟过的四个领导,都是赶上了时运的50后、60后。
时至今日“逢进必考”已成标配,不是本科学历,恐怕连机关的门槛都进不了,还谈何“当官”?
看问题要有“发展”意识,时代在进步,对干部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那些得益于时运抢占了先机的领导们,理应庆幸、感恩组织“不唯学历”的信任,而不是显摆;理应鼓励、支持下属追求进步,而不是倚老卖老,“唯经验论”去给年轻干部面授机宜,恐怕这不仅不合时宜,还要误人误事。
03
他们以偏概全地把学历完全等同于读书,从自身角度出发,忽视大多数人通过读书而取得的成绩,否认读书的重要性。
机关里还有很多的50后、60后,没有耀眼的学历,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是因为从未放弃“好读书、读好书”。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用读书丰盈人文素养,充实知识体系,提高工作能力,弥补学历不足,脚踏实地不断磨炼、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政绩,得到了组织的赏识、同事的认可。
我的第一任主官,58年生,中专毕业,30多岁才进机关,起步很晚。刚进机关时,她常常加班加点学习文件、上级精神、机关公文、政务知识,并学以致用,公文写作水平突飞猛进,撰写了一篇篇优秀的领导讲话稿,不久就被一位领导赏识,迅速成长,后来比大多数早进机关的人都提拔得快。
50后、60后尚且如此,那些立志有更大作为的70后、80后、90后们,本科学历已是底线,大家同在起跑线上,不通过读书提升素养和能力,光靠吃老本还能脱颖而出么?
当年我考取硕士,这是我读书深造的一种方式,我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与异地老公在一起,但读书却给我带来了回报,学成后,公务员局给我升了一级工资,单位也将我列为了后备干部。
读书不一定能做官,但读书很可能是做官、做好官的一条捷径,哪怕比别人起步跑,也可能比别人跑得快;在关键时刻,同等条件下的干部考核中,读书多、学历高也许就更胜一筹。
04
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在机关,读书不一定能做官,但做官必须要读书,不然怎么追得上时代、跟得上形势、干得好工作、带得好队伍?
“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肩负的使命、履行的职责,往大了说,事关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往小了说,事关每一位公民的公平与正义、自由与尊严,没有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积极的思想、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先进的工作方法,怕是要辜负组织的期望、同事的信任、人民的托付的。
读书使人进步,不读书使人退步。翻看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他们深刻的反思中,无不提到:信仰丢失、思想滑坡就是从放弃读书、读好书开始的。
因此,身为机关领导,“做官不读书”的思想是千万要不得的,更不能拿来误导年轻干部,而是要带动、引导年轻人求上进、多读书、读好书,这样队伍才能与时俱进、蓬勃向上、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