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红楼世界读书随想录

红楼随想录|| 贾宝玉从哪里来?(完整版)

2021-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疏食遨游客

在《红楼梦》的一般读者中,如果你问他,贾宝玉的前生是什么?大部分的人可能会说是一块顽石,是女娲所炼补天之石中弃之未用的那一块顽石。而另一部分更熟悉《红楼梦》的人可能会说贾宝玉的前生是赤霞宫中的神瑛侍者。

这两种回答都对,又都不完全对。如果你说贾宝玉的前生是那一块石头,那么他和林黛玉就没有前生之缘了,和林黛玉有前生之缘的是神瑛侍者,是神瑛侍者在西方灵河岸边用甘露浇灌了行将枯萎的绛珠草,然后才引出所谓“还泪”之说的。神瑛侍者和林黛玉有这样一段前世之缘,所以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才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贾宝玉仅仅是那一块石头,他就和林黛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试想,和林黛玉没有了前生之缘分的贾宝玉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你说贾宝玉是前生是那位神瑛侍者,那你又如何解释《红楼梦》书中所说的“木石前盟”呢?要知道,“木石前盟”的隐喻在《红楼梦》中可是至关重要的。在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那十二支《红楼梦曲》中的《终身误》中开始就道: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的“木”就是指林黛玉,她的前生是绛珠草;“石”当然就是指贾宝玉了。《红楼梦曲》的第二曲《枉凝眉》中明明白白的写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阆苑仙葩是林黛玉,美玉无瑕当然就是贾宝玉了。所以,说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也有讲不通的地方。

所以,要想弄清楚贾宝玉的“来龙去脉”,还要仔细分析一下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始所写下的两个神话传说。这两个神话传说既美丽动人又浪漫迷离,为整个的一部《红楼梦》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衍生出无尽的美感。

这两个传说,一个是女娲补天,一个是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

曹雪芹运起如椽之笔,把这两个传说放在无尽悠远的时间和无尽广阔的空间中,给后世读者营造了一个美不胜收浪漫无比时间永久空间无尽的“梦境”,让我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曹雪芹给《红楼梦》营造的这个时空背景真的太广阔了,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在其中自由的驰骋,永远也到达不了尽头。

我想,这就是《红楼梦》永远也说不尽的最底层的原因了。

我们先来看看女娲补天的传说。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石头记》即来自这个传说。这个女娲补天的传说在时间上把读者拉回到了世界的最初,地点呢?作者用幽默的笔法给了读者一个近乎荒唐的交代:大荒山无稽崖。大荒山,荒,有久远的意思。成语有天荒地老即形容时间的无限久远,唐代诗人李贺的诗《致酒行》中之句:“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荒,还有荒芜、虚空之意。所以,大荒山,就可以解释为久远的荒芜虚空之山。无稽崖,稽,有考核、查考之意,无稽,就是无从查考,无稽崖,就是无从查考的山崖,不存在的山崖。大大荒山无稽崖这一名称,除了把我们引领到无限久远的时间之外,还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我们如果把《红楼梦》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应该也错不到哪里去。

这大荒山无稽崖是女娲氏炼石之地,曹雪芹用“大荒山无稽崖”这几个字淡化了空间的概念,强化了时间的概念。女娲氏炼了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个石头的数量也有强化时间概念的作用。一年365天,一百年36500天。这一百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就是最久远的了。

在这样一个无限邈远的时间中,一个“灵性已通”但运气却差得一塌糊涂的“顽石”出场了。这顽石的出身非常了得,是女娲氏所炼,但奈何自己时运不济,“无由”“无材”参与补天,被女娲氏丢在“青埂峰”下,弃之不用。

这顽石虽是已具“灵性”,但尚无自由之身,于是只能在这“青埂峰”下“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忽有一天,听闻一僧一道言说那红尘富贵,心生羡慕。遂口吐人言,央求那僧道二人把自己携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 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各位阅红楼的看官都知道,这“富贵场”就是指书中的赫赫贾府,“温柔乡”则是指那大观园中的女儿国了。那僧人稍后又用如下的文字概括了这石头将来所去之处: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即是那顽石从僧道口中闻知而念念不忘的“人世间的荣耀繁华”。

在这一僧一道的眼中,那块顽石虽有灵性,但本质却是粗蠢,且没有什么神奇可贵之处,只配用来踮踮脚。但禁不过这顽石的苦苦哀求,那僧人于是就念动咒语,施展佛法,“大展幻术”,把这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巨大顽石变成一块扇坠大小的鲜明莹洁的美玉。那僧把这块美玉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请各位看官注意这僧人对这块美玉的评价:形体上是个宝物,但内里没有实在的好处。就是说外表上看很不错,能阅人耳目,但内里却没有任何价值,就是一块石头而已。为了能让这顽石从外到内都有奇处,那僧人还要再加以包装,方可骗过世人耳目。这包装的方法就是在石头上刻上几个字,以增加石头的神奇。

这一情节,也许是曹雪芹有意,也许是无心,但无论是哪种,都说明了一件事:文字的神奇的,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难怪《淮南子》中说当初仓颉创造文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了。那么,究竟在这石头上镌刻了什么字呢?从《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玉的正面刻着“通灵宝玉”,下面有小注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得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写到这里,不禁想发一笑,原来这被贾府上下视若珍宝的一个美玉,竟是那僧道用来蒙骗世人的,所镌刻之文字,亦是那僧人随口所诌,了无深意。原来整个的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骗过了贾府诸人,亦骗了天下读红楼爱红楼的人。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女娲氏补天所剩的那一块顽石流转到人世后,就是贾宝玉出生之时口中所含的那块玉。这块顽石去红尘世界的目的就是“受享几年”,就是享受一下人世间的“荣耀繁华”。这个目的并不是高大上的,也就注定了贾宝玉不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或者说不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青年,而只是一个贪享富贵的“富n代”。

这石头的流转人间,既是一个人世的旁观者,因人它毕定来自另一个世界;又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当事人,因为它要亲身享受一下人世的荣华富贵。这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就让贾宝玉和这个世界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我们这样说,其实是默认了石头和贾宝玉是一体的关系。但如果仅仅是这样,你又小看了作者曹雪芹了。贾宝玉和这块顽石,也是若即若离,似合又分的状态。曹雪芹既然给顽石安排了一个这样无限久远的神奇浪漫的出身,怎么可能不给贾宝玉也设计一个非同一般的来处呢?这就说到了另一个支撑《红楼梦》的传说——神瑛灌溉绛珠草了。

顽石的传说给《红楼梦》提供了一个无限久远的时间视角,这个神瑛绛珠的传说则给《红楼梦》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视角。我们先来看一下曹雪芹写的这一段梦幻般的神奇文字: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曹雪芹的这段文字直如霹空而来,让人心魂俱动。先看这梦幻般的地点: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里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说在哪世哪劫何朝何代,猛然间就出现了这三个满是神佛气息的空间地域。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这三个范围由大到小的表示地域的词本身就有空邈远的时间印记,它们似实却虚,没有人能确切知道这三个词所指向的地方,但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又都有一个真切的概念指向。

于是,神奇的效果产生了。这样一个模糊而又真切的幻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单是这三个词本身就已营造了一个梦幻迷离的境界。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在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地方,怎么能没有爱情发生呢?怎么能不产生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呢?

于是,神瑛侍者出现了,绛珠仙草出现了。请看曹雪芹的灵心惠质:瑛,即是美玉的意思,神瑛,那就是神奇的玉了。这不正是被那僧道所幻化的那一块女娲氏所炼之顽石吗?再请细思“侍者”一词,看看贾宝玉在大观园中众女儿面前,哪像一个主子,分明是一个侍者!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一回文字中,贾宝玉亲自为平儿理妆,“将盆内开的一支并蒂秋蕙用竹剪刀铰下来,替他(平儿)簪在鬓上”,这不是一个活脱脱的“侍者”形象吗?

“神瑛侍者”这一个名字确是神来之笔!那么这神瑛侍者来自何方?为何能常在这西方灵河岸边行走呢?曹雪芹都没有交待,只说神瑛侍者是赤瑕宫中的。赤瑕者,红色的玉是也。看看,又是玉,又是石头!但是这神瑛这赤瑕到底与女娲氏所炼之石是何关系?曹雪芹就是不明说,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

说完了神瑛侍者,我们再来看那生于三生石畔的那一棵绛珠草。绛,常用的意义是深红色,在古文中也指一种草,即绛草,可作红色染料。绛珠,可解释为红色之珠,今人有把“绛珠”理解为“红豆”的,也不无道理。红豆又名相思子,指代爱情,指代相思,王维有《红豆》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缠绵悱恻,摇曳多情,这神奇的想像,只有曹雪芹这样的大手笔方能构造得出。

神瑛侍者和绛珠草既在灵河岸的三生石畔相遇,如何能不生出一段动人的情事来呢?神瑛即是侍者,就让他每天来侍弄浇灌这摇曳姿的绛珠草吧!天地生万物,草木亦有情。这绛珠为了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遂决定用自己一生的泪水作为回报,这即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还泪之说”的源头。这是多么清纯浪漫的一个想象啊!难怪连那阅尽红尘万事的道人也感叹 “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

到这里,补天之顽石和神瑛绛珠这两个传说还只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发生任何联系的传说。这两个传说形质上看似毫无关联,但神理上却是密不可分的,这正是曹雪芹的大手笔大构造。如何让这两个传说发生实际的联系呢?这还要请出那一僧一道来,从中又可识见曹雪芹的神来之笔。

让这两个虚无的传说在形质上发生实在的联系,却是在一个人的虚幻的梦境中完成,这其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实在是一段好文字。这个人是谁呢?此人就是那姑苏城中的甄士隐,一个“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的名士。此人也是《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

话说在一个炎炎夏日,甄士隐在书房读书,因倦怠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做了一梦,就见到那一僧一道,携带着那女娲氏所炼的顽石,一边走路一边闲聊,聊的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八卦”。说是那神瑛侍者在仙界赤瑕宫呆得腻了,凡心萌动,想要下凡到人间去经历经历,已经在警幻仙子处备过案,择日就要动身去人间了。警幻仙子和那绛珠仙子是好姐妹,想到自己的这个“闺密”一直和自己唠叨,说有一件“情事”一直未能了结,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就为绛珠争取了一个下凡的名额,建议绛珠仙子随神瑛侍者一起下凡,到人间了此“情事”。

警幻仙子觉得不能让这个好姐妹太孤单了,就利用自己手中的这点权力,又“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去了结此案”。这下可热闹了,我们想一想大观园中的那些红粉裙钗,那些奶奶、小姐、丫环、戏子,等等等等,都是警幻派下来当配角的,主角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这一事件,在太虚幻境中也可算得一件大事了。那一僧一道听说以后,看着手中的那一块顽石幻化成的美玉,就决定让它跟着这一伙将要下凡的“风流冤家”一起到红尘中去经历一番荣华富贵。 那僧人的原话是:“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请各位注意,那僧人对这块顽石的称呼是“蠢物”,而在世人看来,这顽石可不是什么“蠢物”,竟是“宝物”,是贾宝玉的“命根子”。

甄士隐在梦中听得清清楚楚,但因不知来龙去脉,故亦是糊里糊涂,便请那僧道明示好,僧道言“此乃天机,不要泄露”,士隐无法,但要求看一看那“蠢物”,那僧人说这“蠢物”和你倒有一面之缘,于是送到甄士隐手中,士隐一看,“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想要细看时,僧人说“幻境已到”,一把从士隐手中抢回那“蠢物”,进入一境。甄士隐抬头一个,只见一个大牌坊,上书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甄士隐正想跟着进去一看究竟,“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甄士隐吓得大叫一声,从梦中醒来,定眼一看,只见窗外“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至此,补天之顽石和神瑛绛珠这两个传说算是“形质归一”了。“归一”之地就是那“太虚幻境”,就是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地方。这其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你说妙也不妙?

啰嗦了这么多,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贾宝玉到底是谁?我们就基本可以明了了。贾宝玉就是既是顽石,又是神瑛。到了这个时候,那顽石所幻化出来的美玉已和神瑛侍者的“瑛”也是合二为一了,两个玉已变成了一个玉,正因为两玉合一,那“木石前盟”“还泪”之说也都可以讲得通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说玉是贾宝玉的灵魂,是贾宝玉的心神;而侍者就是贾宝玉的肉身了。正因为那块玉是贾宝玉的“心神”,所以当玉丢了的时候,贾宝玉就会心神大乱,痴痴傻傻。正因为玉是贾宝玉的“心神”,而这块玉是以“旁观者+当事者”的双重身份来到人间的,它到人间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享受一下人世间的“荣耀繁华”,所以它必然来到如贾府这样的地方才算称心。

在《红楼梦》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相见,有两首《西江月》词,寓褒于贬,精彩地刻画了贾宝玉的形象:

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中的句子,和那补天之顽石和神瑛绛珠两个传说都能对得上,从某种角度说,这两首词就是从那两个传说中来的。且看下面的分析:

因为这顽石来以人间的目的是来享受“荣耀繁华”的,所以贾宝玉才“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因为本质上是“无材补天”的顽石,所以贾宝玉才“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因为这玉本质上是一“蠢物”,是被佛法所化才成为一美玉,所以贾宝玉才“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因为本是补天之石,但被弃置不用,所以贾宝玉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因为本来就不是人间之物,所以贾宝玉才“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我们能够感受到,贾宝玉这一个人物形象,实在是很丰满的,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内涵,寄寓了曹雪芹十年的辛酸血泪胸襟抱负。最后,我们以曹雪芹的四句诗作为文章的结束:

江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点说明】

以上所论,皆是以《红楼梦》(手抄本、脂评本)的文字为基础。

《红楼梦》的版本很是复杂,简单点说,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手抄本系统,一个是印刷本系统。

手抄本系统,就是一般所说的带有脂砚斋评语的版本,所以又叫脂评本,这个手抄本系统只有前面的80回,且还是残缺不全的。虽然不全,但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个系统是比较接近曹雪芹原意的。

印刷本系统,就是一般所说的高鹗续写,程伟元组织印刷的版本,这个版本在1791、1792两次印刷,分别被称本程甲本、程乙本。这个版本的《红楼梦》一共是120回,后40回是高鹗续写,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鹗在续写的时候,为了保持前后的一致,或者说为了让他续写的后40回有理有据,他也把前面80回的文字改动了许多。

所以说,手抄本系统和印刷本系统不仅仅是回数的分别,还有文字内容的分别。比如顽石和神瑛这两个传说,高鹗在续写的时候,就把本来的文字改动了,使顽石和神瑛二者归一,下面的文字就是高鹗改写后的文字: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

这样一改之后,虽然没有矛盾了,曹雪芹原来营造的那种真真假假、迷离朦胧的效果就失去了很多。需知,曹雪芹写《红楼梦》文字的一大特点就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真假难辨正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八十岁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宝玉之三妻一爱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黛玉和宝玉)有前生之情缘,无今生的婚姻,这在书中是最明显的。但所谓前因,依第一回(手抄本)之记叙却非常糊涂,神瑛顽石是一是二,惝怳迷离。程排本(印刷本)以神瑛侍者为警幻赐顽石之美称,自非抄本之误,盖亦出于不得已。若如脂本(手抄本),两故事平行而不交叉,绛珠自以眼泪还侍者甘露之惠耳,与顽石又何干?而曰:“木石前盟”耶?是“楚则失之,齐亦未为得也”。若此疑难由于稿本之错杂,非空言所能解决了。

俞平伯先生说高鹗“改写”是因为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盖亦出于不得已)。然后又提出了手抄本系统的两个矛盾之处,这两个矛盾就是我这篇文章所重点论述的。观点正确与否,还请各位指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