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班——我们的第417天
清晨,路上湿湿漉漉的,地上蔓延上来的寒气还是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今日只有一节课,但由于之前李老师借用了一节课,于是,今天我决定要回来,将习作部分完成。
对于云兰班的孩子而言,他们还是喜欢上习作课的,因为在课上,他们可以自由创编,自由表达。
课程在我和孩子们高度的默契中配合得很愉快,但临近下课时,却出现了插曲,一个组的组长被我提醒过一次后,仍旧没有提高自控,趁我没留意,竟带头与组员面对面发出笑声。于是,原本进行顺利的课堂在我接下来的决定中打破了和谐:“孩子,这个组长当到今天可以停止了。请原先四组的小红来当。”
“为什么?”这时,坐在四组的他突然扭转了身子,睁大了双眼,红着眼眶,既大声又直白地质问我。
我见他反应这么大,我也将目光转向他,很直白地回了他一句:“我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接着,他又也不依不饶地大声问了起来!
“请注意你的语气,想好和长辈说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进行沟通!?”我提醒了一句。
他见状,气势更盛了:“你就是偏心,把她弄到一组,然后让二组、三组的分数超过我们。”
我见他走进了自己给自己建造的胡同,回过神来,对着全班说:“孩子们,我们开个辩论会吧?看看老师是不是正如他所言,是一个偏心之人?现在大家想一想,有发言机会时,老师是如何做的?”
“我观察到,当全班都想举手回答问题时,您总是喊积分不多的组来回答问题。”一个同学举手说。
“我手都举酸了,举了很久,可是您只要看到四组有人举手,立马就喊了他们组的人来回答”
“老师,我觉得您希望每个组都能参与竞争,不希望有哪个组落后。”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分明看到了他原本咄咄逼人的眼神渐渐露出了柔和之光:“现在,你觉得呢?”
“哪有嘛?那些组的人明显喊得多。”他嘴上不愿承认,但音量倒是小了不少。
“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老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我不喊举了很久的手的孩子,你们还不怨恨我呢?“我继续追问道。
“因为,站在老师的角度,老师要照顾每一个组,还要照顾我们整个班,也要照顾每一个同学的情绪。老师很不容易!”
“是啊,这就叫做换位思考,这就叫做将心比心啊!当我们有质疑,有想不通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换位思考,这样心情一下就好了,原本想不通的事情也会在瞬间恍然大悟,进而变得乐观通达。”我继续说道。
“现在你想通了吗?“我转过身,定定地盯着他。
而他,沉默不语、眼泪早已收了回去。
其实,我理解他对组员的不舍,我也理解他情绪的难以自控,也许,这就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也许每经历一次,他就会渐渐成长一次。毕竟,今天的事情,说到底,也是他不舍优秀的组员,想为自己组争取福利,不甘落后的上进之举,只是,在方法的选用上可能还欠点考量。
事后,我告诉孩子们,有人愿意成为红花,但也有人愿意当片绿叶;有人愿意永远站在舞台中央,但也有人得鼓掌在观众席。这都是一种相互的成就,而我们的组,也是如此,在这个小小的集体里,有人愿意冲锋陷阵,那也有人愿意固守城垒,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共赢。但这所有的前提,必须是每个人先管控好自己,不给团队添麻烦,才能将团队打造得更加辉煌!
下课后,我与他来到了图书室外面的走廊,促膝长谈了二十分钟,从他淡定平和的脸上,狡黠睿智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经历终究会成为财富!
望着走廊斜上方的那一抹阳光,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阳光虽然有些晃眼,但它身上毕竟有我们需要的光和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