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哪里不一样?
昨天的天气很冷,凌晨一点多的时候听到了类似雪子落地的声音,还是没有下雪。
后来到了下午老三跟我视频聊天,她在民宿度假,只是比我稍北了两个城市,半山腰的位置,白茫茫的雪和因为雪水而变得黑黢黢的路面与瓦檐凑在一起,看着分外安宁。
到了冬天,在寝室睡觉一向要揣两个热水袋的老三脱了手套在外面玩雪。冷了就进屋喝口热水,之后又跑出来笑着疯闹。反而是比她年轻的两个孩子,在温暖的房间里玩着游戏不肯出来。
我说很少见你这么不怕冷的样子。
她说这不一样,出来的时候自当尽兴,在屋里待着就老老实实的。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
老三喜欢出去玩,带上楼下寝室的姑娘,看电影吃饭逛街,即使是老三套她也乐此不疲。而我更喜欢待在房间里一动不动。
于是老三和楼下姑娘的感情越来越好,于是她分享的趣事最是精彩多样,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活泼。
看看自己有时候单调到连今天做了什么跟昨天不一样的事都列举不出来的日记,才发现,出去走走,真的很必要。
外面的世界哪里不一样?我有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亲戚,叔叔、姑姑、父母、姨妈、舅舅,近亲几乎都没有留在本地的。
于是每年聚首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不同,很不同。
01
也许是言谈上的不同。
相比于家长里短的话题,他们更愿意说外面的世界。比如北方的冬天,被暖气烘得好似春天的室内,过分干燥的空气会让手指不知不觉地裂开。相较于南风的阴冷潮湿,是另一种感受。
比如昆明的夏天,不需要空调风扇,仅仅打开一扇窗,也可能面临着感冒的境地。
他们喜欢分享快乐而不是像偏安此处的老人一般张口就是柴米油盐。听的人神往,讲的人怀念。
就像是鲁迅离开绍兴去到北平,见识了异地的风光才能写出南国雪的滋润美艳与北国雪的蓬勃纷飞。你看了更多的景色,与其说懂得更多,不如说享受了更多。
02
也有装扮上的差异。
常出门的人好打扮,这似乎是不可违的真理。试问一个每日就围着柴米油盐菜场超市转悠的人和工作游玩为主要任务的人睡会更偏好打扮。
有两个老婆婆,几乎一样的年纪。
一个大约68年纪,喜欢交朋友打太极,天天打理干净了出门,会化妆,懂时尚。和孙女聊天的时候还能对她的打扮指点一二。
另一个比她还小一两岁。每天不愿出门,女儿给她买的护肤品想起来才用一用。爱到院子里晒太阳,把自己晒得有些面容憔悴惨淡了。亲戚请客聚会一点儿也不愿意去,一生病就想着多吃药,自怨自艾心态消极。
他们的家人都希望他们多出去走走,过过安逸的晚年生活。一个太安逸了,把自己当成了全然的老人,足不出户的程度堪比不出闺门的少女。倒是另一个时长出门,多的时候还自主自发地出外游玩,少年心态了,倒活得更年轻快乐一些。
03
最重要的大约是交际上的差异了。
这就好比我和老三,老三的朋友比我多。
她时常和老朋友联络感情。圣诞节互送礼物、一回家就约朋友出去玩。
大二的时候我们两个去绍兴玩,在绍兴读书的老朋友全程接待和安排。如果不是她平日的热心联络感情,人家大约也不会做到这样尽善尽美的地步。
之前去某地考试,朋友圈里说了一句,小学同学居然主动联系她,给她安排住宿还带着她玩了两天。
前段时间是一个面试,朋友特意赶过来,就为了给她化一个漂亮的妆。
我这样每天我在房间里不出门,也不爱打扮,甚至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也穿着睡衣接待的人,与她一比,似乎合该少些朋友。
多出去走走看看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如此广大多彩,不是教科书和电脑能轻易完全展示给我们的。
通过脚步丈量的土地,能够让我们看到更精彩的外在世界,能够让我们收获更真挚的感情,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经历,从而更平和地对待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你怎么舍得一步不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