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泉杯"获奖征文汇集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守亚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

      辛丽红(特等奖)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每年夏初,当布谷鸟殷勤欢唱的时候,往事总浮现心头,片片段段,零零碎碎,难续成篇……

    小时候,每当布谷鸟叫,地里的麦子就会在大人们一遍遍焦灼的期许下由青变黄,由空瘪到饱满,于是农家人就拉开了火麦连天抢收抢种的序幕。与此同时,树上的杏儿也会在孩子们一次次垂涎的仰望中由青变黄,由酸涩到软甜,于是孩子们的世界也悄悄涌动着小小的甜蜜和期盼。

在“布谷”声声的催促中,大人们忙着赶集置买镰刀、铁叉、木掀、竹扫帚,小孩们则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溜到杏树下,蹭蹭爬上去,往兜里揣几个尚未熟透的杏儿。

每年此时,我总盼着放麦假,盼着从赶集人口中得到三姑托人捎来的口信——“得空让孩子们来吃杏”。这样我就有了冠冕的理由,在爹点头之后,带着同龄人的歆羡,和大伯家的哥哥妹妹一起奔到二十几里外三姑家的杏树下。

三姑家的杏树长得高大,得要三姑父攀着梯子爬上去摘,我就负责站在树下接应他,每次接住他递下来的沉甸甸的布兜兜,他都慢慢说着“慢着……慢着……”,每次我也总在想,三姑父是说我呢?还是说他自己呢?每次把杏往大篮子里周转,都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我会趁机挑出最大最软的一个来把它吃掉。

记得有一次,我在树下仰头给三姑父指点着树枝儿上的几个“漏摘之杏”,突然一个杏儿从空而降,仿佛电影中的快镜头,我来不及闪避,熟透的杏儿正中我的嘴巴,甘甜的杏汁流了我一脸……

后来,在许多地方我曾无数次抬头仰望满树的杏儿,在杏树下胡思乱想,这样的巧合却再没出现过。后来,听老师讲故事《守株待兔》,那一幕浮现眼前,我和同学们一起笑,但同学们不知道我心里藏着一个小秘密!

每年去三姑家吃杏,总是满载而归。我已记不起当年我们是怎么把那么重的一篮子杏带回家的,只记得三姑父总是送我们过了村子外面那条没有桥的河才看着我们离开……

后来有了自行车,杏熟了,三姑就让表哥用自行车给我们送杏。表哥来了后,总是急急慌慌要走,也不坐下歇会儿,说要赶紧回去割麦子。爹也就不留他,往他手里塞个馍就挥手送他。

接下来当然就是我们大饱口福的时候,尽管每年吃杏妈都要反复说“桃吃饱,杏伤人”,可她总也禁不住我们讨好的请求,总也瞪不过我们放光的眼睛,总也按不住我们贪吃的欲望,总也挡不回我们伸出的小手……

后来,我们家窑院崖边上那棵杏树渐渐叶茂果繁了,爹从三姑家剪回了“鸡蛋杏”的接穗,嫁接了之后,我们也有自家的杏吃了。爹便不让表哥再送杏来,说让三姑家来年再多载点杏树,等结了果卖了钱攒着给表哥说媳妇。

我家的杏树,长的太靠崖边。爹怕我们上树掉下崖去,就在树上绑了枣刺。每次嘴馋了,我就到树下看杏儿。每每仰望着杏儿,我就开始胡思乱想,我想象着我家的杏儿变成了钱,我拿钱买回了作业本,我就有用不完的本子,就不用老是用完了正面再用反面了;我想象着三姑家的杏儿变成了钱,三姑拿钱买回了新衣服,三姑就不用老是穿那件我不喜欢的旧衣服了……

但杏儿并没有换回钱,三姑照旧每年坚持让表哥送杏来。

″良泉杯"获奖征文汇集

后来,每到杏黄麦熟,我不再只关心吃杏,而是默默跟在大人们后面去地里,学着像爹妈一样在麦垅间弯下腰去挥舞镰刀。每晌去地里割麦,我尽享“迟到早退”的特殊照顾,每次他俩都能揽起两耧麦子,而我只揽一耧,还远远撵不上他俩。眼看着我被甩在了后面,他俩总偷偷把镰刀伸过我这边来替我割上一段,让我能追上他们,不至于灰心丧气。看着在麦田里“挥汗如雨”的爹妈,我开始从生活中读懂了“粒粒皆辛苦”,也渐渐能读懂一些麦收时爹的暴躁脾气。

永远难忘那次拉麦,我牵着牛,爹驾着车,妈在车后面弯着腰推,妹妹提着拾麦的小篮子,满满一车没太干透的麦子,压得车轱辘陷入土中吱吱响,出地块是一段很陡的上坡路,老牛无论如何不肯走,爹让我使劲拉牛缰绳,我使出浑身的劲儿用力拉,牛还是一动不动。爹就用鞭子打牛,我看到老牛眼里流出一串长长的泪,就忍不住大声地哭了,爹大声吆喝我没出息。吵闹的声音惊动了不远处地里的割麦人,他们家就牵来自家的牛并排套到我家麦车上,这才把一车麦子拉到了平地的大路上。那次回家,爹摸着我家老牛的头多往牛槽里倒了一碗料。从那以后,我对拉麦心有余悸,立志好好学习,再不过割麦的生活。

爹也不希望我们姊妹几个过割麦的生活,就省下钱来供我们上学。可爹种的麦子年年都得要人割。

于是每每学校里放了麦假,我就回家割麦子。妈说:“闺女长大了,有了‘这块地割不完咱就不回家’的心劲儿了!”妈又说:“你看你现在割得多快,都快赶上我了。小时候还老得我们偷偷帮着你,你才赶得上我俩。”我知道妈是在夸我,可我却感到很羞愧,羞愧我没有能耐,还得让爹妈在家种地割麦子。

后来,村里有了打麦机,全村人排着号等打麦,有时候估计要轮到后半夜,爹就先让我们回家睡,他给别人家帮忙,轮到我家了他再把我们叫去。不用再在麦场里一次次摊开了碾,碾好了挑,挑好了扫,扫好了晒,晒好了再碾,再挑,再扫,再扬……省去了反反复复的折腾,收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我们也减少了坐在场边树荫下边写作业边看场的烦恼与快乐。村里那些比我们小的孩子也就没有了在摊开的麦场里滚来滚去翻跟斗的快乐。

收麦天最怕下雨,那些天爹总要听天气预报,妈总要看天上的云彩。天一下雨,不管是白天在地里,还是晚上在床上,全家顶顶重要的事就是赶快去麦场里盖麦子。塑料布没有那么大,就一绺一绺地压住拼接起来,完了还要用大大小小的棍子从上面和前后左右把塑料布牢牢压住顶住绊住,再用绳子圈圈捆住,防止风把它吹开。每次去盖麦子,我们全家都要齐上阵,完成了任务,回到家里,我们基本上都会被灰尘泥土雨水弄成个大花脸。有时候盖着盖着,大雨就浇下来了,我们就成了落汤鸡。有时候虚惊一场,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吃了亏,一路走一路大声嚷嚷。

麦子晒干拉回家之前,人们怕下雨淋坏了麦子。麦子拉回家了,人们就又盼着赶快下场雨,趁墒播种秋庄稼。我总在想,有的人家麦子收回家早,有的人家晚,天是下雨好呢,还是不下好呢。看来想让谁都满意,老天也有为难的时候。

后来,我上了大学,学校里不放麦假。那年暑假回家,妈给我说,杏黄了,麦也熟了,我们家接到三姑家的电话,三姑父和表哥在拉麦回家的路上翻了农用车,两个人都没有被抢救回来,一天之内两个家里的顶梁柱几乎同时撒手而去……

后来,三姑几乎哭瞎了眼睛,表嫂受了刺激,到现在还痴痴呆呆,时好时坏。

那年,三姑家的杏烂在了树上,麦子掉到了地里……

后来,大妹因为我上大学花费多,家里同时供四个学生负担不起,辍学回家,用稚嫩的肩膀和爹妈一起担起了家里的重担。

后来,我从学校毕业当了老师。爹让村里的学生给我捎来我家树上的杏儿吃。爹终于骄傲我不用再过割麦子的生活了,我却年年牵挂起爹种的麦子。

后来,每每给学生讲《观刈麦》,说到“力尽不知热”时,我就想起家里最艰难的那年,爹终于把一车车的麦子拉到麦场里时说的那句话,“要是地里还有,谁不愿意再割它个十天半个月?”

后来,村里又有了割麦机,爹也买回了农用车。

后来,爹又卖了牛,置办了一整套的“现代化农业设备”。

后来,我结婚了。

后来,我有了女儿。

后来队里又有了联合收割机,人们往地头一坐,十几分钟就可拉着干净的麦籽回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庄稼人再也不用在麦田里拼死拼活。小孩子们吃的喝的用的,五花八门,还天天闹腾着挑食不开心。各种水果满街都是,一颗小小的杏儿再也不能勾起孩子们的艳羡。爹也终于能在杏黄麦熟时候,悠闲地立立转转,看着地上成堆的金灿灿的麦子,看着树上一串串金黄的杏儿,他有时也会高兴地哼几句跑调的戏词。有一次我回家妈偷偷对我说,有了联合收割机,再也不用跟着我爹到场里扬麦,听他不避人的吆喝了。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年年布谷催促,年年杏黄麦熟,年少时经常在布谷声声中,憧憬不用收割麦子的城里生活。长大后却在人声的喧嚣中,怀念起家乡的布谷,牵挂起家乡的麦子。于是我在杏黄麦熟时,就带女儿回家,看爹妈,吃杏儿,让女儿听布谷鸟叫,给她讲“布谷布谷,杏黄麦熟”的谚语,教她认识杏儿,认识麦子,给她讲故事,讲有关杏黄麦熟的往事。我们坐在麦堆旁,手抓着金灿灿的麦子,我给她讲割麦的往事,给她讲《悯农》。我们坐在杏树下,抬头仰望满树的杏儿,我给她讲我去三姑家吃杏的事情,讲我恰巧被落下的杏儿砸了的狼狈和开心,给她讲我从三姑家回来后听老师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而我自己比他们笑得更开心的小秘密!她急着要我给她讲《守株待兔》,讲完之后她笑得直不起腰,说她也要在外爷家的树下等等看。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日子一天天好了,爹却没留下一句话突然去了另一个世界,长眠于他生前劳作的麦田。布谷声声,再也不能唤爹到地边看麦子;布谷声声,再也不能和爹一起分享我买回的美食、他嫁接的杏儿。布谷布谷,你年年唱着杏黄麦熟,可也知道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布谷声声,一年年催黄了树上的杏儿,一年年催熟了地里的麦子,一年年催老了我的青春年华。如今,我敦厚可亲的三姑父不在了,我刚强正直的父亲也不在了,我很想念他们,很想念过去的时光。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布谷声声中,我命途多舛的三姑如今已白发满头,腰身佝偻,一步一寸,艰难地挪着行走。布谷声声中,我的妈妈如今独自一人,守着偌大的院子,守着我们的家。我很牵挂她们,希望她们能平安健康,安度晚年。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麦子年年黄,杏儿依旧熟,物质越来越丰裕,精神越来越贫乏。现在的我们每天不必为吃穿忧虑,外界的诱惑让我们眼花缭乱,一不小心,我们的欲望就会像渔夫的老太婆那样日益膨胀。我真担心,当我们这山看着那山高,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像下山的小猴子那样不懂珍惜,我们终将一无所获!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小时候日子那么长,盼着长也长不大;长大后日子那么短,使劲拉也拉不住。小时候快乐那么多,一颗杏儿就愉快了整个夏天;长大后无奈那么多,许多遗憾足以冰冷你所有的温暖。无论是记忆里青涩的快乐,还是记忆里苍黄的悲凉,都是我此生最宝贵的财富。写这篇文章,翻捡起这些零星的宝贝,给懂我的人看。

″良泉杯"获奖征文汇集

作者简介:

辛丽红,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生活中有点粗心大意,对朋友始终诚心诚意,从事教学一心一意,尝试写作全心全意,从来不三心二意,偶尔也灰心失望 。

满坡都是“金太阳”

李红都(一等奖)

去洛宁,是为了参加一个爱心采摘活动,帮助贫困的良泉沟村民及时销售已成熟挂果的太阳杏。那天,我们10名洛轴文友、摄友,和三十多位志愿者与热心网友坐上大巴车开往洛宁景阳镇。

当我们走进这个名叫良泉沟的小山村时,尽管来前已有心理准备,但眼前仿佛光阴倒退了四五十年的景象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土砌的平房,坑坑洼洼的山道,低矮破旧的教学楼,拿着半块烧饼当零食吃的小女孩儿,穿着早已过时“的确良”上衣的老妪,还有布鞋已磨破,脚趾隐约可见的老年男人……他们贫寒的外表、谦卑的笑容,让我看得心都隐隐作疼。

不,这不是洛宁应该有的面貌,和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洛宁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溢满书卷气息的文化之乡,随便一阵风吹过,都能嗅到空气里弥漫着的仓颉造字与河图洛书的芳香,随便踏进一方竹林,都能听见伶伦用管乐奏响的悠扬之律,随便走近一条河流,都能寻觅到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丽身影,那些厚重的洛宁历史文化,让洛宁的各个村庄在我心里的形象都如同一位饱读诗书的村姑,即便荆钗布裙,也难掩珠玉光芒……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前走,迎面有位老人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慢慢走过来。陪同的朋友告诉我,这个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去城里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儿童守候门户。除了在外打工的儿女不定时寄回家的一些生活费之外,家里种植的那些庄稼和果树就是老人和孩子一年四季丰衣足食的期盼。当老人和小女孩儿与我擦身而过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小姑娘眼里那种留守儿童特有的神情,那是一种因自幼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而流露出的与年龄不相符的落寞神情,缀满了身在家乡,心却思念到外地打工父母的哀愁,那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乡愁”?

到了村小学门口的广场,其他一同来参加这个采摘节开幕活动的爱心志愿者也陆续赶来了。那天临近六一,参加活动的爱心人士专门给村中的留守儿童带来了奶油蛋糕和图书、作业本等节日礼物,提前祝福孩子们六一快乐、生活幸福。

一位留守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蛋糕,香甜地吃了两口,然后懂事地托起蛋糕,让身边的爷爷也尝尝,爷爷轻轻地抿了一口,又推回去让他自己吃。还有位留守小女孩儿,怯怯地站在其他孩子后面,不好意思上前领蛋糕,有位志愿者看到了,专门切了一块蛋糕递给她,小女孩儿羞怯地接过来,却不好意思吃,直到身边提着竹篮的奶奶满脸感激地给志愿者递上一大把金杏,她才甜甜地吃起蛋糕。

何止这一把杏肉表白的恩情,为了回报千里迢迢送爱心的城里人,村民们赶早已在良泉沟小学操场上支起了煮有羊肉和羊骨的大锅。中午,喝着村民们免费向大家提供的香喷喷的羊肉泡馍,我心里感慨万千,这哪里是我们单方面的送爱心啊,分明是体验朴实热情的良泉沟人送上的爱!单凭他们懂感恩、讲回报这一点我就能看出,他们只不过是物质上的暂时贫乏,他们的精神世界绝对不会与“穷”字沾边!

下午跟着果农杏林里摘采鲜果的情景,再一次让我对良泉沟人肃然起敬。

美丽的杏树林中,一串串金黄色的杏果,像一个个袖珍的小太阳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这里的杏与常见的那类果实通体橙黄的杏树品种不同,金黄中带有红晕,就像有一抹霞光映照在果实上似的,难怪这种杏树名叫“金太阳”。随手掰开一颗太阳杏,果肉松软香甜,肉质鲜嫩多汁,独特的口感让我和同伴四目相对,频频点头,连呼“好吃”,大家相视而笑,加快了各自采摘的速度。

因为来前我们就已明确此行目的:这是一次帮扶贫困山区的爱心活动,要使辛苦了一年的洛宁果农在金杏丰收的季节里卖上一个好价钱,让全家衣食无忧,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孩子有学可上,所以那天,我们10名洛轴人都是做好了“吃小亏献爱心”的准备的。甚至我们在采摘的过程中,还在谈论怎么给果农付款的话题,是按市价两元一斤过秤呢,还是按稍高于市价的三元一斤,抑或是对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特困户,可以按五元一斤去付款……

当我们每人提着沉甸甸的杏果请果农过秤付款的时候,朴实的果农报出的价格低得让我们吃惊——“1块钱1斤。这袋6斤多点,收6块,这袋10斤出头,收10块……”

柔和的阳光透过杏林树枝的间隙,映照在蹲坐磅秤旁抑头看着我们笑的果农们脸上,笑容舒展了他们脸上刻满光阴留痕和劳作艰辛的皱纹。那些朴实温和的笑脸,连同他们身后那片坡地上结满金灿灿杏果的“太阳牌”杏树林,都成了这个初夏留在我心中的动人风景。

贫而不遗礼节,困而不失风骨。有这样朴实厚道的品质和勤劳乐观的精神,相信良泉沟的村民们通过自己的精心种植和社会的爱心帮扶打开销路,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梦!到那时,坡地上的“金太阳”一定会更多、更甜、更美!

良泉采杏

周翠国(一等奖)

一路青山一路歌

暖意柔情溢滿车

问君此行何处去

洛宁良泉釆杏果;

  四十多人欢声笑语同车相伴,顺水轻舟畅行一小时,便到达了洛宁县景阳镇的良泉沟村。

此时的小山村,已经是爱心志愿釆杏游客成群结队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了。上午十时,在景阳镇政府镇长贠邦柱主持下,洛宁县景阳镇第三届金太阳杏采摘节隆重开幕。洛阳扶仁协会负责人洛宁县领导景阳镇领导良泉沟村支部,相继发表简洁而又热情杨溢的祝贺词。之后便是罗鼓喧天欢声雷动,来自各各地方的爱心志愿者,纷纷登场激情献艺。

  仪式圆满结束,大家可以上山观光采杏啦!沿着村里的一条小山路漫步观赏,路边田角坡沿和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此一处那一片面积大小不等的杏林比比皆是。远望绿秀成堆红星点点,近看金杏满树果压枝垂。那景致真是绿秀悦目鲜果勾魂啊!尝新品鲜一饱口福,众八已是急不可待了,于是大家三五合伙七八结队分散行动各投佳处……

  憧憬满怀轻叩园门,满面憨厚朴实而又欣喜笑容的果农热情相迎。进入园内满眼都是金色杏子挂满枝头,含羞待釆。在果农的引导下,先摘几个熟透绵软杏子品尝,酸甜妙适滿口生香。这一时间仿佛是孙大圣进了蟠桃园,乐乐悠悠喜不自禁。如果自己能有孙大圣的七十二变那该多好呀,那样俺就变成一只小松鼠,卧在仙果最佳最多的枝头抱着果儿随意福口啦。吃饱以后俺再变成一只金甲虫,伏在一片绿叶之上睡他一觉…….

  结伴同行的老杨似乎沒有俺那孙大圣的顽皮想法,老杨吃了两个仙果之后,便拿着手机满园子转悠醉心拍照,那笑笑眯眯的神态,正象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惊奇,小蜜蜂飞进上林苑忙不可止。众人都在喜摘乐采仙果,这老头却是忘乎所以,唯迷釆风啦!没办法,还是让俺代劳帮这太白金星老头儿摘它一筐仙果吧!

  时近正午,众人纷纷携果过称付款出园,唯是不见太白金星踪影。这老头儿去哪了?还是让俺寻他一番最好。东找西寻,一棵杏树之下,老头儿手提竹篮,正在捡拾树下落果。老头儿笑呵呵呵起身说:“这些落果本是熟透之物,口味正佳。空空弃之实在可惜,今天我就把这些全买啦……”将釆摘拾取的仙果过称付款之后,先存放在果园,我们相约到山村的四处去走一走,领略一下山野风光。$ \& ?% a) y6 c0 C" O7 F

  这个小山村所处的地方是兩道山梁合夹一沟的半坡之上,住户比较分散,通常是三户五户一片,一户两户一点零散分布错落成局,古朴恬淡別有趣味。在我中华退耕还林还草,村村通路两项伟大政策指引扶持和督促之下,良泉沟无疑是得到了基本落实,其福其惠目观可知。良泉沟兩岸山梁丛林茂盛碧山青翠生机勃勃。一条水泥村路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贯穿幽谷四连八村畅行无碍。尤其是村子对面那道山梁,满山苍翠了无人迹,清净无扰似如仙境。伫立远望慷慨欲啸思绪万千,象这样的原始初景末遭人损的地方,走遍东西南北还有几处善存呢?留下这一片碧山净土吧!但愿此后沒人忍心去践踏伤害,就让她宁心度日笑看红尘,直到天老地荒吧!

  尽情乎吸了山野的清新空气, 看过了山村的林林树树花花草草和金色麦田,看过了再也不必从事生产劳动闲卧在树荫下的老牛和从来就沒有参加过生产劳动自由散漫悠然觅食的土鸡之后,我们选几个农家小院去走访一下吧!

  大多数几乎是沒有院墙,上世纪八十年代泥灰混水红砖屋壁,木梁木椽青瓦屋脊结构,一正厅两偏室外附一间厨房的情况布局十有八九,简陋甚而至于破败显而易见。山里人依然还是十分贫困啊!入得室内观看,几乎沒有一件象样的家俱陈设。农家质朴纯真憨厚热情的笑客却是满脸流溢,眼目之间的欣喜羞涩与热切期盼也是让人触目伤怀心生愧疚。自己此来能够与他们说一些什么,又能做一些什么呢……

  经过几家农户走访,了解到一些情况。良泉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乃是缺水,一年四季谷物种植,如果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吃饭问题甚本可以解决,甚至还有余粮。如果遇到干旱少雨的年景,颗粒微收之事不言而喻,若无国家扶贫救济所赖,裹腹充饥实属在难。另外,因为缺水原因,村子里根本没有种植疏菜的条件。家家户户的唯一补贴收入,就靠每年杏树结出的那些果子了。

  一头大蒜一碗面,几滴香油几滴醋,酸酸辣辣一午餐。正午时分走访到一家较为贫困的农户,一位村姑正坐在核桃树下捣蒜,细问才知,她家今日的午餐,就是大蒜捞面几滴香油几滴酸醋安排了。

  下山来到村头己过正午,上山入村时看到的那个摆摊卖杏的老汉,依然还末回家

杏儿出嫁

王振周(二等奖)

冬的蓄积待发

春的萌芽开花青涩含羞

在丘陵沟壑间

在天然氧吧里

在艳艳的阳光下

你终于出落成山村里的美娇娘

初夏五月

是你出嫁的好日子

彩旗飘飘乐声阵阵

喧闹了僻静的小山村

迎亲的车辆堵满了村道巷口

摄像机的镜头

留下了你娇羞的容颜

书记来了镇长来了

媒体记者来了

你成了名人红人

轰动了景阳川

沸腾了良泉沟

淳朴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来

一睹你妩媚成熟的笑靥

为你赞美为你送行

你落落大方

下岭头穿小径款款而行

在布谷鸟的欢唱声中

在乡亲们留恋的目光里

登上婚车走向远方

嫁进心仪你的婆家

愿心爱你的人用心呵护你

含你在嘴里

融化在心间

″良泉杯"获奖征文汇集

作者:王振周,洛宁作协景阳镇分会主席,天涯知已文学平台主编。

一路风尘“杏”好有你

靳志芳

沿着洛水逆流而上,如同循着时光长河上溯至远古,这里既是“洛出书处”,又是“洛神之源”,“仓颉造字”“伶伦制管”的美丽传说至今仍在流传,这里就是位于洛河中上游的古称崤地的大美洛宁。

人生的相遇相知真的是妙不可言,因缘巧合下,终让我们这群久困于钢筋水泥的城中之人,有幸来到这中华文明之源的灵山秀水之地,来到洛宁杏乡景阳镇良泉沟村的金杏采摘节,亲身采摘品食这黄澄澄的“金太阳”杏果,零距离亲近山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又结识了快乐同行的公益组织扶人协会(扶仁社)的朋友们,并与他们一起为留守老人和儿童送去了棉被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送去了微薄的一份温暖和爱心。

杏乡良泉沟村今年已是第三届举办金杏采摘节了。村中杏树种植面积达655亩,皮薄肉多、口感香甜的“金太阳”杏果个头大,色泽诱人,矮化后的果树,杏果举手可得。我们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市井俗人置身杏林中,采摘的乐趣自不待言,金灿灿的杏果如同小太阳般挂在枝头,看看这颗也好,瞅瞅那枚也妙,眼前这个杏儿黄中微红,娇嫩喜人,远处那串儿三五依偎着也更为可爱。这里民风淳厚,满满的摘了一袋子也花不了几元钱。和质朴的村民坐在林中聊着家常,眼前麦浪阵阵,鼻间萦绕着杏的酸甜清香,渐渐的放下琐事纷扰,静下心来,让山乡的纯净平和荡涤了我们一路的风尘和内心的浮躁。

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村中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往年杏儿成熟时,村民只能白白地看着滞销的果儿烂掉。自从有了政府主办,扶人协会(扶仁社)等组织协办的金杏采摘节,彻底改变了良泉沟村多年以来金杏价格低、销路窄、增收难的困境。这种特色旅游扶贫形式既满足了游人假日放松休闲的乡村体验,又让村民的脱贫之路更快捷顺畅也更有尊严。

我第一次去洛宁参加爱心采摘节,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洛阳扶人协会(扶仁社)这个公益组织,这个初衷为“让摔倒者不再无助,让帮扶者不再孤单,倡导公益人人参与,呼唤道德回归本心”的民间公益组织,从“扶人”继而发展为“扶仁”,他们通过义卖、爱心采摘、扶弱助残、公益讲谈等多种形式,传播真情,传播正能量。仁心宅厚组织参与爱心采摘的他们不仅帮扶村民脱贫,为村民谋求发展,还把目光投向了留守老人和儿童,更关注他们的生存和生活,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和爱心。很庆幸一路与他们同行,让我醒悟自己也该做些什么了,让我明白了哪怕自己只能发出微小的光,也要努力地去照亮别人。

涛涛洛水里,神龟负书托出宇宙智慧的神奇密码;日月山林间,史官仓颉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象形符号;悠悠洛水畔,顾盼生辉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茂林深篁中,风儿飒飒,触发了伶伦造律的灵感。这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集聚了智慧与美的大洛宁,如今以杏为媒,以仁会友,以善行世,有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众人携手努力营造幸福安定的和谐家园,不正是对中华文明的又一次传播和延续吗!

“杏”好有你,才让成熟的果实有了收获,果农们不再哭泣;

幸好有你,山乡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心不再孤寂;

幸好有你,摔倒的老人不再无助,帮扶者不再畏惧;

幸好有你,让许许多多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志同道合的人们汇集在了一起。

感恩感谢,我们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感恩感谢,我们接受或付出的每一个善举,感恩!一路风尘,幸好有你!

良泉沟——记忆中的故乡

  追梦(二等奖)

2018年5月27日,我第三踏上了这条路,这条通往良泉沟的山里路。带着爱,带着期待,带着美好的祝愿,带着莫名的迷茫,走向了她……那记忆中回不去的故乡。

下了洛宁西口的高速,向左拐,不到两里地样子,就看到了新树立的良泉沟的牌子,让我小村庄热情给力,顺着牌子开始了弯弯曲曲通向村子的山路。一路两侧树木排列整齐,树下草木葳蕤,一个大型的曲径通幽感展现在眼前,越往里走,越有种想停下脚步一站的感觉。听一路的有人议论“来这里拍婚纱照是个好地方……”“来这里野营烧烤肯定舒服……”听他们议论感慨着,我也跟着议论如这般想象着场面,若在这静谧的小路上行走,这样满眼温润绿色中,怎能不让人思绪连篇!特别是我们这种来自市区,钢筋混凝土里呆够的人,这好像就是那记忆中,心中那方安静的地方……

很快,汽车的刹车拉回了我飘飞的思绪,到村里了。

离会场还有一段路,所以要步行。当然,摩托车小汽车也是可行的,但小路弯弯,大车就只能驻足了,不过也达成了我想走走的想法。不过一行人多,只管埋头走路了,少了遐想。今年的会场还是很热闹,也许有他们过年的味道吧。不过,我更喜欢去村里到处走走。

  这里的杏园,她错落在房前屋后,生长在路边沟沟坎坎,少了人工的规划,多了天生的任性,像乡野的山里姑娘,野性里夹着羞涩,黄橙橙的杏,像她遮盖不住的丰满,不时吐露着诱人的信号。

  我循着熟悉的路,走到了路边一户篱笆墙人家,喊开门,老奶奶已经拄上拐杖了,身边的小黄狗也变成了大黄狗,只是叫嚷劲没有那么大了。这时节这里除了摘杏,挖野菜,也没有什么可带的,看着满山撒野乱跑的鸡,有提议带点鸡蛋,就喊开门第一次和她说话,也许见的人少吧,老人家张合着嘴发不了几声出来,少了生意人的热情,却让人感受到了多年未见的质朴和踏实。

  都市生活几十年,偶尔的烦躁,我需要逃离到一个偏远的村庄,再偏远一些;需要一条小路,安静一些,再安静一些。在这里没有目的的前行,无论走多少步数,也不会感觉累,想必这样行走朋友圈晒步数我定是第一。行走在小路上,望着远方的山脉,发了黄的麦田在小路两侧随风起伏着,如湖面风吹起伏的波浪,感觉甚好。微微的风也轻轻的飘过来,如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我,不由的让人忘掉烦恼,安静下来……这样的山路上行走着,不定就激发了你心灵的某一块,也许那一刻还会思绪爆发,文如泉涌。刚好良泉沟这里就能给这种感觉, 我喜欢。

  我喜欢这一切,但不知道该怎么喜欢她。良泉沟村辖八个村民小组,265户96人,耕地1780亩,低保29户37人,五保12户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496人,这是个国家级深度贫困村。650亩的杏是这村庄老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不知道我是喜欢她现在还生活是30年前的样子?还是她保留了30年前的样子?还是那么想让更多人看到,看到记忆中回不去的故乡。

  ……

她是那么古朴,那么亲切,在苍翠浓荫深处,一个沧桑的村庄,仿佛年老安静的母亲,在一声接一声的布谷鸟的叫声中,安静的她仿佛又年轻了起来……

一个电话,拉回我所有的想象,时间不早,催我回程,短暂的时光啊! 别了,我那记忆中回不去的故乡……

品味良泉沟               

赵拓方(三等奖)

良泉沟离我们不远

坐落在景阳镇北面

良泉沟未见良泉

只有红杏满山

小村正披红挂绿的打扮

红杏的采摘节就在后天

新修的水泥路在山下环绕

杏园里的小道正整修铺垫

徜徉杏园遇到一位果农

大把的红杏让我们尝鲜酸酸甜甜

果然可口“金太阳”品质名不虚传

放眼满山红杏累累

绿叶簇拥盖不住张张笑脸

乔装打扮如待嫁的新娘

美味良泉在心头储满

向阳坡上杏园相连采摘时节

处处是红杏的营盘

网络上传递着红杏成熟的讯息

良泉沟走进了千万人的视线

展板上书写着扶贫攻坚的成果

红杏枝头闹翻了一个夏天

归途中回味不尽红杏的美味

眼前闪过良泉沟迷人的山水画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