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蜀名臣 彭大雅
彭大雅塑像
彭大雅(?一 1245),字子文,南宋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嘉定进士,官朝请郎。绍定五年(1232),蒙古遣使来议夹攻金朝事,南宋遣使报谢,以书状官随邹伸之出使蒙古。将亲身见闻写成《黑鞑事略》,叙述了蒙古立国、地理、物产、语言、风俗、赋敛、贾贩、官制、法令、骑射等事,详备简要,是研究蒙古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的珍贵资料。彭大雅曾修筑重庆城防,在历史上遏制了蒙军的灭宋进程,然而就在彭大雅筑城竣工,与敌鏖战之时,因功高受嫉恨之人屡进谗言,昏庸的宋理宗将其革职查办,贬为庶人,发配赣州,于忧愤中死去。淳祐十二年平反,追录彭大雅创城渝州功,复承议郎,官其子。蜀人怀其恩,为之立庙,谥忠烈。主要撰著《黑鞑事略》,即不可多得蒙古史料。其功修筑重庆城。古代重庆三次筑城,第一次筑城在战国时期,公元前 314年,秦置巴郡,以江州(今重庆市)为郡治,为了巩固秦国的统治,秦国名相张仪指挥修筑了江州城,以泥土为城墙。第二次大规模筑城在三国时期,公元 226年,蜀国大都护李严为加强江州城的防御能力,再筑江州城。而第三次筑城在南宋末公元 1238年,蒙古大军开始了他们世界性大规模的征伐。当时作为重庆知府的彭大雅虽然知道重庆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但是泥墙却是致命弱点,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此。在出使北方的时候,他已经亲眼见识到蒙古铁骑的风驰电掣的彪悍,非常担心蒙古大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
重庆通远门彭大雅塑像回到重庆后,趁战时空挡,马上下令加固重庆城墙,古代的城墙都是用泥土砌成,非常脆弱,不堪一击,而他则下令全城军民用砖石砌墙,同时扩大了整个重庆城的规模,延伸到了通远门、临江门一带,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古城重庆"。当时百姓和官员们都十分不理解,对彭大雅在经济困难时期,大兴土木非常不满,到衙门里大声责骂,但是彭大雅却说∶"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都到这个时候了,皇帝和宫里的大臣们都不把钱当做钱看,不把人当人看。筑城护国反成为大兴土木之罪。时间紧迫,彭大雅来不及向大家多做解释,依然带领部下不分日夜的修筑城墙。正是因为彭大雅在这个关键时刻的"一意孤行",蒙古大军带领十万铁骑也没能攻下这座城池,让蒙古军南下时多次在重庆城这个地方累遭失败。同时让蒙哥大汗伤命于钓鱼城,从而改写了整个欧洲战场的战史。
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重庆府军政长官彭大雅使摇摇欲坠的南宋政权能够风雨飘摇中多延续 40 多年。事后百姓和官员们才知他的战略决策正确,远见卓识,大表其功,“盖亦其功大雅也”。可惜的是彭大雅带着忧愤和遗憾永远离开人世。
重庆市轩辕文化研究会彭祖文化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5月召开第一次《守蜀名臣.彭大雅》学术研讨会/供稿:彭家华
声明:图片均来自网络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