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楞严经》是引导一个凡夫,怎么找到自己的清净本性!
楞 严 经 讲 记
净界法师
乙二、别序
别序又叫做发起序,发起一部《楞严经》大教的因缘。(分二:丙一、示堕因缘。丙二、神咒护摄。)
丙一、示堕因缘。 (分三:丁一、佛僧应供。丁二、阿难等乞。丁三、淫室误堕)
阿难尊者他示现堕落的整个因缘,示这个字很重要,我们前面说过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阿难尊者他是一个法身菩萨,但是他必须示现是一个凡夫,示现有很多的妄想,然后被摩登伽女的刺激,妄想开始活动,然后开始堕落,佛陀再把他从妄想中带回来。
佛陀在说法当中,佛陀不能够无病与药,说我是一个医生,大家都没有病,佛陀主动开药,不可以!所以必须有人示现。
这当中有三小段(丁一、佛僧应供。丁二、阿难等乞。丁三、淫室误堕。)
丁一、佛僧应供
佛陀跟大众师在七月十五那天应供的状态。
国王斋供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时,指的是整个僧团在七月十五的时候自恣仪式已经做圆满,而且佛陀也简略了说明深奥的义理,这些菩萨听得非常法喜。也可以说整个僧团不管仪式不管说法都已经圆满了,就是僧团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了那时候。这时候身为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就来到了祇桓精舍。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因为他父亲往生的日子而来承办种种丰盛的饮食,来请佛陀去参加。古代印度的习惯是以亲属死亡之日来供养三宝,以此供养的功德来超拔亡者。波斯匿王来到僧团的目的,是为他父亲的讳日来供养饮食,说明他来的目的。他请佛陀的仪式是怎么样呢?
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他很恭敬的请佛陀来到他的宫掖。国王的王宫正殿是他办公的地方,左右的客殿是他接待客人的地方。波斯匿王就在他正殿的左右二旁的客殿办了很多很多的饮食,而且亲自来到僧团,以一个国王之尊亲自请佛陀来应供,这表示他对佛陀最极的恭敬。
因为他的处所是他最殊胜的处所,而且他亲自来到僧团,而他是怎么准备呢?他广泛的准备很多很多珍贵的熟食(羞,煮熟的食物),而且这些熟食具足了无上妙味。看得出来他非常的有诚意请佛陀来应供,他不但是请佛陀还请这些来参加听法的、参加自恣的大菩萨、以及诸位声闻缘觉的大比丘僧,他也一起的来祈请。这是说明波斯匿王在自恣那一天,他的一个供佛供僧的状态。
臣民斋供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这地方是说明在自恣当时,不是只有波斯匿王来斋供,还有其他的斋主。
在整个室罗筏城当中还有所谓的长者居士,长者居士包括有官职的我们讲大臣,或者是没有官职一般的长者居士,他们也希望在自恣那个时候,以饮食来供养大众师,而且心中也很殷勤的期待佛陀来应供(伫,心中很殷勤的期待)。因为他们那时候还不知道,佛陀已经答应波斯匿王,所以长者居士也同时来到僧团,一方面请大众师来应供,一方面也期待佛陀来参加。
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那时候佛陀已经答应波斯匿王,佛陀命令文殊菩萨派诸位菩萨跟阿罗汉,分别的去到各位长者居士那个地方去应供,来满足居士应供的要求。
在古德注解上说:在佛世的时候,七月十五的自恣日,在古代的习惯当中,在这一天的斋供功德是加倍的,有加倍的作用,因为大众僧经过九旬的用功,他们的功德都增上,所以居士们在七月十五自恣的时候来斋供,功德有加倍的作用。
第二点、我们看到发起序,也可以得到一些消息。蕅益大师说:佛陀说《法华》之前,他整个发起序是佛陀入了一个很深的三昧,从三昧当中他的白毫放光,照了一万八千国土当中,看到很多很多的菩萨在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六波罗蜜的功德,在一念的清净光明当中,显现六波罗蜜,然后再说《法华经》。
《楞严经》不同,《楞严经》的发起序,是阿难尊者在托钵的过程当中遇到杂染的因缘,佛陀才讲《楞严经》,那这底是有什么涵义呢?
《楞严经》是引导一个凡夫,这明了的心在整个人事的杂染当中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家,怎么找到自己的清净本性。所以他整个发起就是阿难尊者的一念妄动开始,没有一念的妄动就没有整个因缘的过程,阿难尊者的一念妄动而产生了堕落,佛陀一念的神咒而使令阿难尊者回光返照,都在一念心。
所以《楞严经》的法会,从发起序可以知道,它的法门是一个摄用归体的法门;《法华经》是佛陀一念清净心当中显现六波罗蜜,是依体起用,从一念的清净心,当你已经明心见性以后,你接下来要干什么?就是修方便法门,就是修《法华经》广修六度积功累德,这二个不一样,而这整个不一样,我们从发起序,从它整个教法生起的过程就可以看的出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