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的成功,对想要成功的我们有什么实用价值或借鉴之处呢?
文/崔浩畅谈历史
世人都想事业成功,可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往往屈指可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在各自的领域迈向成功呢?
较为简单的做法,是追随成功者的脚步,学习他们创造成功的战略战术,学习他们创造成功的方法策略,学习他们待人处事的高明技巧,学习他们工作干事业的宝贵精神……
总之,师成功者长技以创造成功,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成功捷径。
我认为,在中国,第一个比较成功的人,就是秦始皇嬴政了。
那嬴政,有什么创造成功的实用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嬴政在创造成功的过程中有什么惨痛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呢?
值得我们学习其成功技法的秦王嬴政且看我细细说来。
公元前259年,秦赵长平之战结束不久,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由于其父嬴异人,是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王子,所以嬴异人和嬴政都深受赵国人的歧视和仇视,尤其是秦赵两国发生大战之时,这种歧视和仇视会变本加厉急剧恶化。
不久,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这一军事行动,给小嬴政带来了灾难性的变化,由于秦军长期围攻邯郸,导致邯郸城闹饥荒,当时城内的大人尚且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嬴政也经常吃不饱,这严重阻碍了嬴政的生长发育。
再者,秦赵交兵死伤无数,这样一来,作为秦国人质的嬴异人和嬴政,便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赵国人打骂、且必欲杀之而泄恨的对象。
为了避免被杀,嬴异人在富商吕不韦对邯郸守门将领的重金贿赂下,成功赚开城门逃回秦军营中、顺利回国。
可是,嬴政和母亲赵姬却被留在赵国,饱受赵国人的屠杀式搜索和谩骂式驱赶。
试问,一个长期在被杀威胁和被打骂恐惧中成长的孩子,一个长期在营养不良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的孩子,他的身体会健康成长吗?他的心理会健康发展吗?
绝对不会的,所以嬴政长得蜂准、长目、挚鸟膺,说话的声音像豺声,这些都是发育不良导致的恶果,同时嬴政心灵极度自卑,容易急躁、愤怒。
所幸的是,祸患带给嬴政的,是孟子“生于忧患”那样利大于弊的影响。
因为长期身处绝境的嬴政,比同时期的孩子更早地懂得人性的丑陋和黑暗,同时长期逃亡的苦难生活,锤炼出嬴政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为求生而不所不用其极的心理素质和高超智谋。
此外,长期被周围人鄙夷、虐待的经历,也适得其反地激励着嬴政,激励着嬴政将来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让当初欺侮他、蔑视他的人追悔莫及!
如此一来,心灵的聪慧早熟、面对被杀危局的从容淡定、为求生而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行动、为报仇雪恨便立下宏图大志急欲去实现,这些宝贵的心理素质,成为嬴政在赵国邯郸获得的最大财富,成为嬴政将来成就大事的重要素质。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王子,他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衣食无忧烦恼不多,所以他们大多安于享乐不思进取,而嬴政的早年经历则要委屈得多、痛苦得多、磨练人得多,可以说与他将来那些更容易死于安乐的对手们相比,嬴政从一开始就赢在了生于忧患的成长起跑线上。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将来嬴政能够战胜六国其他君主的重要前提。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结合秦始皇嬴政的早年经历,可知孟子所言不虚。所以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在子女年幼时,父母是应该给足营养细心呵护、营造佳境认真保护孩子,但是,适时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忧患、一些困难、一些挫折,让他们在一帆风顺的童年中遭遇些挫折、经历些失败、尝试些辛酸经历,不失为促使他们生于忧患、科学成长的好方法。
咳咳,言归正传,回到秦国后,嬴政10岁被立为秦国太子,13岁登基成为秦王,由于年幼期间,父亲嬴异人和丞相吕不韦轮番当政,所以嬴政开始了练剑、读书、适度参政的刻苦奋进生涯。
改变嬴政一生命运、助嬴政治国成长的秦相吕不韦练剑,是嬴政在自己身体先天发育不足的情况下,想通过积极锻炼身体强健自身的手段,也是在暗箭丛生的邯郸和秦国宫廷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至于读书,是嬴政立下宏图大志后,便一直寻找并最终找到的最好的实现梦想的途径,年轻的嬴政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仅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他得通过读书去汲取百家之长,去博采众长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于是,我们看到了嬴政通过读书得到的诸多成长:
读《商君书》,嬴政懂得依法治国、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对于强大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读《孙子兵法》,嬴政懂得打仗需要仔细筹划、需要雄厚物资的支持、需要君主用人不疑,需要将领素质优秀处变不惊,以及该怎样行动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攻灭他国获利最多……
读《韩非子》,嬴政的法家治国思想发展得更加完善,对臣下的统驭之术更加高明,对善恶忠奸的辨识更加稳准狠,对是非对错的判断更加快捷准确……
读《墨子》及秦国历史,嬴政懂得礼贤下士尊重贤人,意识到人才对于国家的至关重要,得人才者得天下,是嬴政及其先人们发展秦国、壮大秦国的重要国策……
读……
总之,通过练剑和博览群书,嬴政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练剑在给予他强健体魄的同时,也给予他保护自身性命、保护身边重要之人的强悍实力;
读书塑造起嬴政的三观,让嬴政建立起以法家思想治国、以兵家思想用将用兵剿灭他国、以墨家思想招揽人才、以儒家思想和谐君臣关系、以其他杂家思想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宏大实用格局。
由此可见,锻炼身体、读书受教育,是一个孩子将来能否飞黄腾达的重要关键,所以每对父母,在孩子少年时期,都要非常重视孩子的身体保健方法和读书习学内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在谈论自家孩子时,往往比较的是分数的多寡、奖状的多少、所读学校的优劣,却从来不谈孩子从书中获得的实用价值和技能技巧、不谈论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
唯分数论、不论其他实用价值或技能的荒唐教育做法这种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愚蠢之举,父母必须深刻反省引以为戒。
毕竟,将来孩子进入社会后,真正对他们有帮助的,不是用处不大的分数和奖状,而是孩子从锻炼中获得的强健体魄、从读书中获得的能创造社会财富和人生价值的实用技能、科学思想和高尚品德。
公元前237年,22岁的嬴政,在平定嫪毐叛乱、贬谪吕不韦后,正式亲政,开始独立自主地统治整个秦国。
之后的几年间,嬴政运用自己读书所学,宵衣旰食地辛勤治国,不遗余力地招揽人才(李斯、尉缭、蒙恬、王翦、姚贾、顿弱等),毫不懈怠地发展农业、积极练兵。
期间,虽然秦国有下《逐客令》、中了韩国政治疲秦-修建郑国渠的计谋、军事上两次被赵国击败等错误,但在李斯的《谏逐客书》和仔细考量郑国渠的利大于弊后,嬴政及时改错继续重用他国人才,继续修建郑国渠,确保将此水利工程的利益最大化(提高关中灌溉面积及农业产量),继续编练新军培养良将,从而使秦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人才危机、粮食危机和军事危机。
助嬴政成长、改善嬴政用人观念的谏逐客书孩子上了大学,成为我们成年人中的一员后,最重要的事,便是或博览群书或去做各种事,去从书中和做事中发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去运用自己所学巩固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去增长自己的阅历见识,认识人间的社会百态,去广泛结交也喜欢自己喜爱之事业的志同道合者或人才,为将来的进入社会、勤干事业打好各种基础、做好各种准备。
期间,我们可能会犯错,可能会误入歧途,不过,在自己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之前犯错,何尝不是只会有较少损失的一种幸运呢(与自己将来创造更多价值时犯错损失更大相比)?
所以,只要适时警戒自己,及时认错改错,确保将来不犯同类错误,这就是自己成长的无价之宝。
公元前230年,嬴政开始发动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当年,秦军在内史腾的率领下,毫无悬念地灭掉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军在王翦、杨端和的率领下南北夹击赵国,由于赵将李牧用兵有法智谋高超,赵将司马尚严防死守,所以秦军与赵军在井陉相持了一年仍毫无进展,随后嬴政花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巧使离间计,令郭开愚弄赵王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遂杀掉李牧、废掉司马尚,将赵军主将换成了不善用兵的赵葱、颜聚。这时,王翦趁机攻赵,赵军在换将后无所适从尽皆败逃。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入邯郸,赵国被灭,嬴政亲自到邯郸,将以前欺负他的邯郸旧人全部屠杀后,凯旋回国;
公元前227年,由于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嬴政失败,所以嬴政恼羞成怒地派王翦、辛胜率军攻打燕国,秦、燕两军在易水交战,燕军大败,燕王喜逃往辽东,太子丹被逼杀,公元前222年,燕国残余势力和赵国残余势力(代国)在王贲统率的秦军攻击下,彻底灭亡;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不听王翦建议,固执己见地派李信、蒙武率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由于李信率军孤军深入且兵力较少,楚将项燕率数十万楚军突然从侧后方攻击李信军,李信军双拳难敌四手、寡不敌众,遂无奈败回,可项燕率楚军三日三夜不停顿不休息地顽强追击秦军,秦军营垒被攻破两处,七名都尉被杀,秦军大败,损失七万多人,无奈地撤出楚境。
随后,秦王嬴政向王翦认错,并派王翦率六十万秦军进攻楚国,楚将项燕率四十万楚军顽强抵御,可由于王翦谨慎持重地防守了一年,项燕军无法攻击敌军,而楚国渐渐军粮供应不足、且楚王指责项燕胆小怯战,于是项燕便改变防守策略出战秦军,不过,由于秦军营垒坚固势大难撼,项燕军只得无奈败回,向东撤退。这时,王翦指挥秦军全军出击,瞬间,养精蓄锐已久、早已磨刀霍霍跃跃欲试的六十万秦军如排山倒海般攻向士气低落匆忙撤退的楚军,由于楚军被涡水所阻,项燕统率控驭军队的能力不强,所以楚军大乱,秦军趁机进攻,楚军大败,项燕被杀,随后,王翦率军攻破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秦王嬴政攻灭六国、创造成功的形势图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攻魏,鉴于魏国都城大梁,城坚池深极难攻克,所以王贲仔细钻研周围地势水情。后来,在郑国等水利专家的指导下,秦军挖掘狼汤河水灌入大梁城中,三月后,大梁城墙被水泡得坍塌,魏王假出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在率军攻灭辽东的燕国势力和北方的代国势力后,继续率军南下进攻齐国,由于齐国权臣后胜经常接受秦国的重金贿赂,所以齐王建在亲秦后胜的劝说下,无奈投降,随后王贲趁机攻略齐国全部七十余城,齐国灭亡。
秦国攻灭六国的成功过程中,嬴政冷静区分好各国的轻重缓急后,妥善安排灭国顺序,循序渐进地灭一国切实占领一国,小心翼翼地派姚贾、顿弱等外交使节分化瓦解各国的联合抗秦,终于使秦国能够不遇六国联合地相对轻松灭国,种种举措委实高明,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进入社会后,在现实工作中,也应根据各种工作内容的性质分清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再妥善安排各项工作的处理顺序,循序渐进地完成一项工作就切实收获一种成长经验,小心翼翼地控制工作进度,谨防各项工作杂乱无章地将自己淹没;
秦国攻灭六国的成功过程中,嬴政仔细辨别各种人才的优劣短长,进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地选拔人才、慎用人才,以群策群力的胸襟和决策风格,来集思广益地制定灭国的战略战术(远交近攻战略,蚕食鲸吞、分化瓦解、水淹灌城、长途奔袭战术),以信任众将、允许众将随机应变的开明开阔心胸,来指挥众将依据战场实情适时正确地修改战略战术,确保秦国灭六国能够在高明策略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而定的适度修改,种种行为委实英明;
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升入管理岗位后,也应深彻了解所用之人的性格特点、所用之人的技能特长、缺点弱点,进而性格互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地搭配着使用各种人才,令众多人才之间不互相内斗,而是和谐团结地精诚合作,进而创造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业绩,如公元215年,曹操派薛悌、乐进、张辽、李典等人合作着坚守合肥抵御孙权,就是根据各种人才特点、合理配置人才、妥善用人的典范。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孙子兵法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就是指人才在专注于处理一项工作时,我们不能不顾人才工作的具体情况,盲目对人才下达各种信息轰炸式的随意命令,这样只会扰乱人才的工作进度,打乱人才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顺序,令人才无所适从、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直至人才做事失败、无事能成。
在做事过程中,适度的授权,绝对的不干扰,而后考察工作结果,给出批评、赞赏或建议,这种用人原则,亦相当重要。秦王嬴政用之能攻灭六国,隋炀帝杨广不用,偏偏要屡屡干涉人才的对外用兵,所以他连一个蕞尔小国高句丽都灭不了,甚至隋帝国被三征高句丽拖垮。如此一胜一败,用此原则的获利丰厚和不用此原则的代价惨重,诚可为鉴戒矣。
秦国攻灭六国的成功过程中,嬴政对各种人才的合理配置,极大地发挥出了秦国臣民团队合作的巨大威力,为将来秦帝国各项事业的宏大建设,积累了精诚团结、切实丰富的团队合作经验;同时,嬴政对敌国权臣、重臣的重金贿赂、有效拉拢,极大地诱发出敌国君将、臣将互相内斗、分崩离析的巨大破坏力,如此一长一消,秦国与六国的实力对比瞬间由天壤之别变为天渊之别,这样一来,秦国君臣、军民攻灭更加弱小的六国,就更加轻而易举、简便快捷。
某种程度来说,嬴政的成功,是人才配置的成功我们在现实生活、实际工作的团队竞争中,也可以学习嬴政的这种做法,根据自己团队的人才特点,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后,再花费重金去贿赂、扰乱竞争对手的团队,然后以团结奋进之自己团队,与混乱不堪、内斗不已之对方团队竞争,这样一来,又怎会不轻松取得胜利呢?当然,这建立在击败对方团队后,我们能获利丰厚的基础生,即所获利益多于贿赂、扰乱对手所付出的财富。
此外,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的成功,是经历各种错误后,诚实踏实地知错认错改错的成功,嬴政在攻灭六国的过程中,也犯过很多错误,如屠杀邯郸市井之徒报仇雪恨,导致自身形象受损,别国不想投降、抵抗加剧;自身疏于防备被荆轲刺杀,若非自身剑术高超行动矫捷,几乎性命不保;决策灭楚时轻信李信战略战术,导致秦军损兵折将败军祸国。
不过,嬴政犯错后,都会谨慎小心、踏实认真地知错、认错、改错:
邯郸杀人后,在攻灭其他国时,嬴政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杀人行动,转以怀柔百姓安抚人心为主要政策;
同时,嬴政在咸阳宫中将防备刺杀的安全设施配置得更加齐全,即使是出外巡游,也要么安排武功高手严密保护自己,要么安排副车混淆刺客的追杀目标;
灭楚失败后,嬴政没学曾祖父冤杀白起那样顽固不化拒不认错,而是亲自到王翦家乡,向王翦坦诚己过,允王翦所请命后者率六十万秦军攻灭楚国。
从以上事迹,我们可看出,嬴政心胸之宽广,认错之坦诚、改错之彻底,真令人既尊重敬佩又愿意效仿。
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免也会犯下过错,而掩盖错误、拒不认错,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如秦王嬴政那样知错、认错、改错地诚实坦白、认真悔过、踏实行动,我们才会不断地在改错中切实成长,创造如嬴政攻灭六国那样的辉煌成功。
综上所述,从嬴政出生到他攻灭六国的成功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有用有效的成功方法,将他创造成功的方法反复咀嚼、认真吸收、冷静消化后,转化成能为我们实际运用的实用技巧和精神价值,并付诸具体的努力行动,相信这样一来,我们也会如秦王嬴政那样不断奋进、迈向成功。
期待我们能够吸取嬴政的成功技巧,切实走向成功。加油,不甘平庸、想要成功的众位兄弟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