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符合标准的人是怎么炼成的
2020-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懒癌晚期lcy
我在高中时是极为听话的学生,是因为我真的认可校纪校规吗?不,是因为我的恐惧和懒惰。
我并不能判断校纪校规和老师的叮嘱是对是错,但我光是预想被老师批评就生出恐惧的情绪。现在想来被老师说两句实在算不上什么很严厉的惩罚,但在当时的我看来被一个权威否定的行为必定是错误的。犯错的内疚和外在的批评联合起来足以让我恐惧,而预判的恐惧让我在原有的规则之内划定一个圈,保证自己绝对不触犯规则。恐惧的背后藏着的更深的逻辑是懒惰,我依靠外部的评价建立了自己的判断体系,省略了思考这个步骤,同时将错误的选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和麻烦转移给了外部规则的制定者。但这样的惰性思维是有代价的。
长大之后我成了一个很规矩的人,惰性思维渗透到我的自我塑造过程中。规则不一定是白纸黑字的条文,我将周围环境中最主流最安全的思想编撰制作成思维守则,将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部分切割,然后成为一个标准的大人。但人是有个性的,那些无法阉割的自我陷入否定评价惶惶不可终日。
如果想要实现内心的安宁,要么抛弃标准和懒惰,通过自己的判断形成独立于外部标准的内心秩序。要么扩宽自己的眼界,见识过更多的范例,总能找到能容纳你个性的角落或者发现你的个性可能是一种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