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谈写作(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020-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观自在世界

叶圣陶老先生提到,文章的素材很大部分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是鲜活的、不断变化的,能真实地触动我们各种感官,激发想法和行动,这些独特的体验是书本或凭空想象无法比拟的,把这些经验通过文字呈现出来,会让文章显得更饱满、真实,更富有立体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联想起一位作家讲述的一段真实经历:

她去一个贫困乡村做调查,与一个小女孩的对话过程中,得知女孩非常喜欢洗碗,于是,她不解地问:“ 你 为什么喜欢洗碗呢?”小女孩回答:“因为洗过碗的手上会残留一些油脂,特别是在冬天,滑溜溜的,感觉特别好。”作家听完内心充满酸楚,不禁感叹,小女孩连护手霜都没见过,只能靠洗碗残留的油渍找到润滑的感觉。

引用这个故事,作家强调说,真实的生活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如果没有和女孩的对话,她是无论如何不会想象出这个情节。这种切身的生活体验可以深刻地、以小见大地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真实。

另外一个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一位默默无闻的画家,从小对画画有一种天生的热爱,他通过大量的写生,亲近自然,然后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内心强烈的感受通过画布展示出来。渐渐地,他的作品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画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一种时尚。他不仅成为一名成功的画家,还获得了金钱和名声,成为画界的鉴赏家,评论家,业界名流。

成名之后,社会活动占去了他大量的创作时间,于是他只能不断地重复和模仿自己曾经的作品,根本谈不上创造。久而久之,他开始厌烦自己了,没时间观察生活,也找不回当初创作的灵感。他最终被世俗的名利所奴役,丧失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乐趣。

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深入接触和了解生活的重要。写文章和画画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一种创作过程,而那灵感就来自于与他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如果把名利或其他诉求作为创作的主要目的,势必会成为一种违背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伪创作。

因此,无论我们的文采多好,文字功底多么深厚,都离不开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如果没有了实践活动,就将失去了灵感的源泉和创作的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