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兔唇、软骨症,可能只因母亲一个简单的动作……
今天清洗洗衣机,发现一个小细节——
道济老师是先放足够的冷水进洗衣桶,再放热水。我问老师为什么不同时放冷水和热水,老师说因为塑料遇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我由此想到每天晚上我用塑料桶泡脚时,都是先放热水,先放冷水——我已经这样做了很多年。
道济老师知道后,很严肃地告诉我——
塑料在高温下会产生有害的物质双酚A(BPA),进到人体会导致基因突变,比如兔唇、小孩软骨病。
得了软骨病的孩子,像一滩烂泥一样站不起来,这种先天疾病无法治愈。以前农村里,因为大家不懂,面条煮开后很烫,就经常用塑料盆端出来,所以很多孩子都得了软骨症。
听老一辈说,这样的孩子,曾经会直接被扔到河里,有的还被狗吃了。
我听了脊背发凉,感觉很后怕。塑料遇高温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常识,我以前是不是不知道呢?不是,我一直都知道。
那为什么在生活里没有彻底杜绝?我在脑海里回放了自己在塑料桶放泡脚水的环节,发现了两个核心原因——
第一,我们可能会对生活里新出现的事物保持警惕,但是往往对自己从小开始养成的多年习惯视而不见。
在塑料桶里先放热水的这个动作,是从父母那一代开始这么做的,自己自然而然跟着也形成了习惯。而人的习惯形成后,伴随这个习惯的动作就变成了本能,我们对此也就失去了思考。
就像克里斯那穆提所言,习惯一旦养成,我们的心就进了坟墓。
而且,我们会一直无意识地重复这个伤害自己的动作,甚至直到有一天身体出了大问题,也没有发现,问题的根源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惯。
第二,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常识,但是这个常识对我们却没有实际发生作用,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刻感觉到,这个错误会对我们造成的严重后果。
比如,今天听了道济老师的描述,我头脑里一天都是那个像烂泥一样站不起来的孩子,被扔到河里的可怜场景。这个场景引发了我深深的生存恐惧,我想,我再也不会往塑料桶里加热水了。
再比如,道济老师还建议过我一个生活习惯,就是睡觉前,要把鞋垫从鞋子里拿出来。这个习惯我用了一年时间都没有养成。
直到有一次,道济老师和我说:如果你晚上不把鞋垫拿出来,你脚上的细菌加上鞋子里的温度,会在里面不断成长。第二天你重新穿鞋子,就等于把千万只虫子踩在你的脚下走路,你喜欢这种感觉吗?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忘记过,睡觉前要把鞋垫拿出来。我想,这就是画面感强的语言的效果——它对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唤醒效应,就像人体冷不丁地打了个冷颤,然后彻底清醒过来。
这,也许,就是觉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