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奢侈品战略》|每天5分钟,了解一本书

2022-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游泳的鱼_cc71

今天介绍的书是《奢侈品战略》,书的作者是两位奢侈品领域的专家——文森特.巴斯蒂安和吉恩.诺埃尔.卡普费。

《奢侈品战略》

这本书是奢侈品行业的经典作品,是从事这行的必读书。

这几年,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方面可谓“居功甚伟”,即使是在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数额依然居高不下。2022年第一季度,在俄乌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国内奢侈品消费依然逆势上扬。

据媒体报道,2022年,LVMH集团和爱马仕一季度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据贝恩咨询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个人奢侈品销售额达到了4710亿元,较2020年增长36%,更是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销售额2340亿元的两倍多。

那么,那么购买奢侈品的人,到底买的是什么呢?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奢侈品销售的,第一是品牌精神,第二是文化塑造。

所谓的品牌精神,也就是奢侈品只销售给那些认可它们品牌价值的人。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迪奥曾播出过一个广告片,在古希腊运动场的背景中,模特们随意的起舞或走动,几乎没有产品特写,直到最后给出了2秒钟的迪奥标识,然后就结束了。

如果一个人不是迪奥的消费者,估计会被搞晕,这到底想表达啥?卖啥?没看懂啊?

但品牌出品方却说:我们的广告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背景中的体育场和模特衣服的运动元素,是自由精神的体现。

听到这里,一些普通用户就立即扭头而去了:自由精神跟你卖的衣服、化妆品有什么关系?净扯这些没用的。

但如果是迪奥的忠实粉丝,就会对这段广告片大加赞赏,觉得它完全体现了品牌的精神:自由随性又卓尔不群,简直堪称完美佳作。

所以,也只有这些认可品牌价值观的少数派,才是奢侈品真正需要的顾客。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并不是品牌想要寻找的消费人群。

从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走进一家普通的服装店,服务员会笑脸相迎、大力推销产品;但如果走进了一家奢侈品店,店员并不十分热情,甚至有点冷漠。原因就在于,他们针对的只是少数客户,而且是能够持续喜爱、消费产品的客户。

而文化塑造呢,就是说奢侈品要通过历史,来实现品牌的加持。这里的所谓历史,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品牌身上的一些名人轶事或者品牌故事。书中举了香奈儿经典“小黑裙”的例子。

小黑裙可算是香奈儿最经典的设计之一,但在最初,这个设计是引发了整个法国社会巨大争议的。小黑裙诞生时,欧洲女性依然处于传统审美观的统治之下,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的还是繁复的服饰。同时,女性只会在出席葬礼时才会穿上黑色衣服。

小黑裙

香奈儿女士在这种背景下,设计了这种宽松、直线、简洁的黑色小裙子,并穿着它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引来了无数的争议。争议归争议,事情的发展却是向着女性解放的方向发展,香奈儿的小黑裙很快便在整个欧洲流行开来,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后来,little black dress这个词组都被收录进了《牛津词典》。

所以,本书作者文森特说:

奢侈品是一个梦想,这背后的精神是超越实用价值的。奢侈品品牌要有传承,要和文化内涵相关联。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到底该不该消费奢侈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见仁见智。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抵制奢侈品,认为奢侈品就好像一种精神毒品,让一些并不具备消费能力的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很多大都市的白领,平时可以节约到吃土,但每年在奢侈品上的花销却大的惊人,还有很多人陷入攀比怪圈,宁可透支借贷也要购买奢侈品,以彰显自己的身份。

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追求奢侈品,是违背了代表个性彰显、独立意志的品牌内涵的,只是一种虚荣心的体现。

举个极端的例子,在农村生活的人,买车的话,五菱宏光面包车最适合,无论从性能、实用性,还是路况油耗,五菱把农村生活的真实需求拿捏的死死的。

但如果因为有钱,非要买兰博基尼在村里开,估计不管是车还是车主,都会很难受吧——路况不合适、又坐不上几个人,怕剐蹭还费油。

媒体曾报道过,有位农村成名的歌手,成名后花大价钱在自家院子里装了两个罗马雕塑,最后变成了家人晒衣服的道具。

所以,奢侈品也有其适合的圈子和场合,只有放在适合的地方才能体现它无与伦比的价值和风貌。

在这方面,硅谷来信的吴军老师有一种很新颖的观点,他不会去追求奢侈品,只是偶尔去购买一两件作为收藏品,不时去欣赏和感受一下这些产品上凝聚的美感和智慧。这可能是一种更加成熟、更有借鉴意义的态度吧。

正如作者说的:

积极的奢侈品代表微妙的细节和文化的传递,是个性彰显,是愉悦,而不是蛮横地夺走你的自我。

我想,对于每个人来说,独立完整的自我个性,才是最该去追求的奢侈品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