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马璟妮 :教育的期待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马璟妮

好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初三,她说在中考最后三个月的冲刺阶段,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选择了在课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复习。

令朋友郁闷的是,12到16周的费用就要花16万,如果再加上之前其他科目的一些费用,下来,这个学期差不多要花30万。

她很焦虑,这个30万好像根本就不是钱,只是一个数字。家长的钱真的太好挣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资源不均匀所导致的竞争。

这让我想到了看过一篇文章。高考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变得更聪明一点,给孩子吃聪明药,而实际上这种聪明药就是变形的毒品。刚开始它会提升人的专注力,但慢慢就变了。

家长如果聪明药,却不知道知道它是一种毒品。可怜天下父母心。

还看了一篇是不同国家孩子对某一个项目的反应,或者是说在这个项目中反映出来不同国家孩子的学习能力。

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家庭,他们参加学校的一些科研项目,最后发现得奖的前三名都是印度孩子。他们的表达,社会实践能力都很强,而我们的中国孩子,甚至是现在的中国成人,往往却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好。

印度的小孩,他们在真正表达自己,解决问题,而国人只是为了完成项目。

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思维模式,培养出了不同的下一代。

或许这两个案例告诉了我们,我们对孩子真正的期待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多学些能够提升能力的事情,但我们却事与愿违的沦陷于生活。

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教育这个问题,拉长战线,找到真正想要培养孩子的一些品质,然后好好挣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