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第五十六章 于官法

2021-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林主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第五十六章 于官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无常之国”,也就是没有常态处于混乱的国家。文明的表现在于秩序,秩序的依据是法规,法规的力量源于权威,权威来自权力,而国家权力的代表是国君,君主的权威来自国家律法。好了,现在君主信任而乱法,臣子尊私,君威散失,法乱权失,背法成风。面对这样的局面,君主要么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乱治,就像周天子;要么重振法治,不听信于仁爱治国之论,但这样就会遭受臣子们的诽谤,两难之下只好作罢,国中盛行轻君枉法之风,国家陷入无常混乱的状态。

无常之国的起因并不是臣子枉法,也不是民众背法,而是君主息法,主威分失。君主权威如“道法”一样,是唯一的,是不可分割的。“道”是原力,是宇宙万物开始的奇点,韩非子认为君主及君权是国家治理与运行的原力,是社会万事开始的奇点,不能分割,也不能分而失。而保持君权的只能是国家律法,只要国家律法在,君主的权力就在,反之,如果法乱,君权必分。所以,法家依法治国的基础与依据就是国家律法。

君权分散,主威势下,权臣强势,臣子们开始轻视君主,尊崇私权,枉法腐败,无法无天,天下大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问题都有源头,都有起点。无常之国的源头就是君主听信慈仁说教,息法乱政,起点就是主威散失。这也就是整部《韩非子》没有一句让臣民首先守法的话语,而全是培育君主依法治国理念内容的原因。因为君主就是依法治国的源头。

我知道了“国无常”,按韩非子的行文习惯必是要说一下让国有常的明主之道,他认为“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意思是:明君的治国原则是,不允许臣下靠个人品行得到荣誉,不允许臣下因私家利益得到功名。功名的取得,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制。

韩非子的这一“明主之道”非常的重要,也是现在法制的具体体现。我们说君主的权威来自律法,体现在赏罚上,而“赏”是君主对社会财富国家资源拥有与分配权的具体表现,君主的“赏”是臣子维系生活与社交的唯一物质与名誉来源与依靠。特别说明下这里的“赏”不是指君主按自己的喜好对臣子赏赐,而是指国家一整套依法而立的分配制度与荣誉颁授办法。

如果臣子能从别的渠道或是平台获得同样的物质与荣誉,而且获得的更加快捷方便,那臣子何乐而不为呢。这看似只是物质与荣誉获取的渠道不同,实则是对国家律法与君主权威的挑衅与分散,这很危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君主对社会财富与国家资源的拥有与分配权所具有唯一性遭到了破坏,君主的权柄已经松动了。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各行各业各层级建立和设立具有法律效益和政府权威的分配制度与荣誉颁授办法的原因。这既是国家权威的体现,又是对各行各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用这样的方式来正确引导行业的发展与社会舆论,告诉世人我们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是要态度显明的告诉民众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我们绝不允许政府之外的平台颁授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符的“荣誉”,这种“荣誉”的颁授看似是“民主”的体现,实则是惑乱民众思想的祸根。

作为臣子要有家国情怀,国家意识,平台理念。臣子要有法治精神,政治觉悟,属性原则,要自觉抵制不法思想。为什么腐败官员敢于违法乱纪,不受党纪国法的限制与约束,就是因为他们从国家体系之外获得了利益,不再是“功名出官法”,再加上原则衰失,精神腐化,自然是行义成荣,家利为功,轻君乱法。

【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从利益的角度看,不管是一国之民,还是一司之员,或是一团队之员,个体利益的获得必须来自集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利益成为集体的粘合剂,这样的集体才会更加团结,更加有战斗力,才能战无不胜。国家与公民,公司与员工,团队与成员都应该是这样,当然,除了利益,还有精神(个体对团体先天具有的归属感需求)与文化(个体在团队中的荣誉与地位)需求。利益需求是现实需求,需要引导,精神需要是潜在的需求,需要激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