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之一)

2023-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前两天读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今天开始读第三篇:生气通天论篇。

黄帝曰:夫自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九州:传说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后勘察了全国的地理人文,依据山川河流将全国分为了九个州,并俦造九鼎以作为国家象征。九州也从此是成为了中国的代称。

九窍:指人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后阴(肛门)。

五脏:指人的肝、心、脾、肺、肾。

肝:开窍于目。

心:开窍于舌。

脾:开窍于口。

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耳及前后阴。

十二节:有点复杂,在手机某度上说的有点多,完全没记住,我也没整明白。望医生朋友能给出通俗易懂的答案。谢谢!

译文

皇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乎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四方上下之内,无论是地之九州,还是人之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上天之气相通。天气衍生地之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又应上天之三阴三阳。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自然界的天气清静,人的精神也相应的舒畅平和,顺应这个道理阳气就会固密,即使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所以圣人能够聚精会神,呼吸天地之精气,而与天地阴阳的神明变化相统一。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闭九窍不通, 外使肌肉雍塞,卫气涣散不固,这就是人们自己造成的伤害,使阳气削弱。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的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如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置,而不能发挥其作用,人就会减寿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若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乃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人受了寒邪,阳气就会像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相互抗拒。如果起居猝急,搅动阳气,就会使神气外泄。如果受了暑邪,就会多汗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身体像炭火烧灼一样发高热,一经出汗,热邪就会散去。受了湿邪,头部就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如果湿热相兼而不能排除,就会出现大筋收缩不伸,小筋迟缓无力的情况,大筋短缩的造成痉挛,小筋弛纵的造成痿弱。受了风邪,可致水肿。以上四种邪气维持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那么阳气就会衰竭。

.本篇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