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关于职业的思考

2017-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庖丁者

1.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与过去不同,职业不只是为了谋生,不只是为了生活,而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工作本身已经约等于生活。因为一天8小时在工作,一周5天在工作,这还是不计算实际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加班。大概一天面对同事的时间比面对家人的时间还长,因此选择工作至少得选择自己不讨厌的。

2.工作之外业余兴趣的重要性。有时候吃馒头不好吃换成吃面再换成吃米,但换来换去发现吃着都不合味,其实可能只是忘了放盐,放调料。工作做几年后感觉到乏味没意思,总有辞职换个工作的冲动,但等真正换过几次工作才会发现任何工作做久了都会烦,根本没有百分之百喜欢的工作。至于早年流传很广的辞职去旅行更不适合一般人。当我们没有固定收入,顶着来自家里以及经济等各种压力去游荡的时候,哪里会有朋友圈秀出来的那么自由和轻松惬意。有时感觉人生如炒菜,有的人只放菜不放调料,吃着无味,有的人剑走偏锋放了各种调料,却忘了放菜,则错的更离谱。总之需对症下药,看自己炒菜是忘放菜了还是忘放调料了。在我看来工作中挣钱与快乐的关系有些类似于炒菜时菜与调料的关系,缺啥补啥呗。

3.通过不同工作进行互补,或许是做斜杆青年的一种重要意义。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看到Susan关于斜杆青年的描述,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和莫名向往的冲动。总感觉人生如和面,面放多了需要加水,水多了需要加面。不同的工作虽然有相通的地方,但在常人的高度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付出的不同,最终收获的也不同。通过不同性质的工作,以达到人整体的一种平衡,不失为一种良策。吃再多也代替不了喝水,喝再多水也代替不了吃饭,吃喝再多也代替不了上厕所。基于人类天生的特定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多样性,人也有从外界获取和对外付出或排泄的多样性。顺便补充下,我这把年纪已经是中年了,估计学会斜杆,就成斜杆老年了。

4.对小和微的注重,江湖传言李笑来老师之前有个清单,说有些技能十分钟就可以学会但可以一生受益。有个支持的论点是这样的,小的成绩可以通过小的自我努力实现,并且见效快容易有成就感。而大的成功需要周期较长,道路曲折,需要付出舍弃很多,并且大多数无法通过单纯的自我努力实现,涉及与他人的协作等,所以当真正成功后反而不一定能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比如古代造反的很多,当上皇帝的缺很少)。基于上述原因,我尝试学了清单中的双拼输入法,虽然十分钟没学会,但也没用多久。学会后,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享受到收获的成果,也算每天有小的快乐。但不建议从事编程工作的人学双拼,学会了就找不到字母了。希思兄弟所著的《瞬变》一书中也强调了着眼于小的改变的重要性,并且举了具体的例子,可见我与英雄所见略同。

5.成长的重要性。人成长最快的时候大约是0岁到5岁的时候(这个是我随口说的,不具有丝毫科学性)。基本上人的成长曲线是和快乐曲线是非常吻合的(我猜的),一天在家我观察了下几个侄子,我发现他们确实过的比我快乐,我估计是因为他们的成长效率比我高。在小的时候,小孩对整个社会的认识从零逐步增多,需要认识和学习的都是难度较小,并且学会后极快受益的事情,如区分出哪个是爹哪个是娘,喝的是奶还是水。从躺学会爬,从爬学会走。并且学习环境也好,需要学的东西周围每个人都会,人人都是老师。但到了一定年龄,学习涉及到记忆,推理,逻辑等,并且需要一定知识架构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学习的难度逐渐加大,并且学习的环境也变差了,可能你要学的那东西方圆百里压根就没人懂。这就需要通过持续坚持学习主业以求突破,偶尔走神学点偏门东西作为补充,然后方能得到成长的快乐,大概是这样的吧。之前在学习群看到一个群友会滑板,突然也想学,国庆在家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侄子的扭扭板,冒着把老腰摔坏的危险,认真学习,总算学会了个大概。虽然知道这东西学会了没毛线用,但学会一个东西还是有小的成就感和乐趣的,哪怕后来得知这货压根不是滑板,叫游龙板。

6.假期里压了不少东西,下了火车估计得加班了,工作还是得做,没办法啊,就算不要养家,还是得糊口的。

因不是文科生,所以以上内容无主题,无文采,无结构,值得谅解,markdown也忘掉了,所以无法排版。以上内容是个人的真实感想,但考虑到自己思维,阅历和思考高度的局限性,无法保证所写的内容是正确的。另外写完后才发现写的文不对题,本想改个合适的标题匹配下内容,但想想打哪指哪不符合射击学原理,还是不改了。我现在挺想知道以上总共多少字,字越多越有成就感。

(于2017年10月9日,入川火车上,卧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