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有感:没有永恒的状元

2022-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启辉教书匠

      记得N年前市面上有家机构叫“万婴追踪”,不知道后来发展得怎么样了。让我印象极深的是机构的名字,过目不忘。估计是与我的知识经验有关,从事心理、教育的缘故,深谙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追踪研究或许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只是此生有限,真想追踪研究,也就还能追踪一两批孩子了。等到退休时,我还想周游世界,相忘于江湖。

      没有刻意做过追踪研究,毕竟耗时太长,而且需要研究对象的积极配合。20年来的从业经历中,有那么几个孩子跟了两三年,效果不错。A找我起因是情绪问题,因为父母的积极配合,我陪伴了孩子两年时间,直至高考。最终高考考了文科630分(2005年考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B同学的陪伴更有意思,他爸爸办公室对桌同事的孩子在我的辅导下考上了武汉大学。于是,B高一报到时就找到我,希望我能陪伴孩子渡过高中三年。B不同于那些因为心理问题求助于我的个案,仅仅找我聊聊天。比方说,有时候,自招考试考砸了。父母担心自己容易和孩子谈崩了,于是就让孩子和我聊。就这样,从高一入学到高三毕业,陪着B同学走过高中三年。B同学属于中考前的一匹黑马,中考压线进入TOP2高中。三年后以640多分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结果还算不错。

      此次胶东项目访谈的启发,我又萌动了个案追踪研究的动念。于是,昨天和一位相熟已久的孩子做了一次初始访谈与评估。记得两三年前,他第一次听完我的课后,接下来的一次大考就考了班级第一名。有意思的是,他班上有位同学也是听完我的课后,先于他考了一次班级第一名。此次胶东之行,我求教我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老师说,首先我们的理念是对的,遵循我们的理念肯定没有问题。但是,维持下去则需要巩固,所以持续多次的访谈才能固化。想想也是,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听完课后进步明显,后续维持了下来。而有些孩子昙花一现,原因就在于没有将学习方法变成习惯。

追光者

      昨天这孩子倘若好好陪伴,真有可能是清北的苗子。小三科目前已触碰到了清北的标准,但是,眼前的短板也是明显,语数外三科还有距离。但我觉得,评估下来那都不是多大的事。比方说,数学学科,倒一倒二两道大题几乎没有扣分,那就说明智商不受限,学习方法问题好解决。最有意思的是,英语成绩目前110多分。我评估了他的现有词汇量,保持率为76.74%。换算成成绩是115分,与他这次期末考试117分只有两分的误差。可见评估有多准确!以他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方法对了,轻松可以考到135以上。倘若语数外都上来了,清北可能性就非常大。

      其实,一次评估应该是全方位的。我这样轻描谈写,其实其他影响因素没有提到而已,因为这孩子的其他外围因素都很漂亮,几乎没有瑕疵。所以,如果仅仅是方式方法的改善和提高,那就容易多了。一个考清北的孩子,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即便有了清北的实力,最终还要有运气的成份。以今年的高考来说,675分能够着清北,也就是说有90%的掌握,就有希望。但是,甲乙二人假如都达到了90%的掌握率。我们可以左右自己,却无法左右命题者。如果甲考生运气好,此次考试没有遇到短板(没有遇到那10%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那他就有可能顺风顺水。如果乙考生比较背,正好遇到了他的知识盲区,那他正常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就有可能只有85%的得分637.5分(750*85%=637.5)。在我们专业的人眼里,这不叫考砸了,那是随机误差带来的,可以理解。只能叫运气比较背!

      最后还是那句话,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