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散文散文和诗

年初二接财神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203人  缤纷_60a8

正月初二接财神,我国传统的风俗,家家赛早迎财神,期望最先接得财神喜安家,来年富贵又荣华,衣食无忧。婆家凤院村对于接财神非常隆重。

凤院村的牌坊

每年初一傍晚,凤院村大围的大巷胡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特别围中心大街左右两边档口摆卖着上等货猪肉鸡禽。在除夕没备够猪肉活鸡的村民便过来补购,生意挺火旺。村民用猪肉或鸡做贡品接财神,有时猪肉几个轮回就被抢光,鸡卖到断货。因为过春节,到处档口休市,唯独凤院村在年初一晚上临时启市,形成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巷道的人群熙攘,临档灯火阑珊如同璀璨夺目的明珠照耀着勤劳淳朴的村民来年财运亨通。

年初二凌晨前后,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不眠之夜,一家大小忙着接财神拜祭祖先的各种东西。其实,我在娘家二十几年从没有婆家这样讲究接财神的礼数,刚嫁回来那年头得让我长知识了。接财神需准备烧肉或猪肉,煮熟一只完整的鸡,得把鸡立好放在菜盘上,鸡就像一个人跪拜的样子。于是,把这盘鸡端在篮子上,篮子旁边放些糖果红枣花生,苹果桔子等春节的美食摆满,待凌晨一到,马上开始接财神的大"行动"。

春节在祠堂前掷彩门

先在家里供奉灶神君,家里的祖先土地门神,一一都进行上香烛,斟酒上茶,完毕后就拿着篮子和准备好足够的炮竹,香烛纸钱在夜里一家大小绕村过巷来到村里古祠堂,古老的旧屋遗址一一礼拜供奉。年初二的凌晨虽然绵绵细雨的夜晚,但是凤院村无论祖屋还是新楼的每一条巷,人络绎不绝,爆竹声连续不断,一拨又一拨的家人如赶集似的,来往如织,如同白昼,万家灯火,欢声笑语。每个祠堂飘着炮竹的烟雾夹杂着香烛的气味,村民甚至排着对拜祭祖先。如果你稍后轮到拜祭,几个大香炉已密密麻麻布满正燃的香烛,难以找到插香点烛缝隙。我得小心翼翼挨着快要熄灭的香烛旁边插上属于自己的香烛,呈上一份对先辈深深的怀念与敬意。接着敬茶献酒,最后烧小炮竹。有时烧炮竹的大叔大婶跟你开玩笑似的不理三七二十一,点燃的炮竹就扔在你旁边,吓得胆小的人鸡飞狗跳。

拜过老祖先再拜祠堂禾坪前几棵的古榕树,门楼,旧祖屋,村的牌坊"泰山石敢当"......这样接财神就把凤院的大村庄绕了一圈,花了整整两个多小时。

祠堂门前熙熙攘攘的人

三更半夜不眠,凌晨接财神,在从化或许只有凤院村的子孙后代谨记祖辈传统的习俗,坚持一种习惯,一种传承,一种祭祖仪式。我敬佩凤院村民勤劳的品质,风雨无阻发扬祖辈传统风俗,优秀的家风精神让凤院村人杰地灵。

凤院村在从化区来说是统一姓氏的第二大村。她凝聚这么大多的人口集中居住,有一定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村统一姓欧阳,这一脉姓氏始源于欧阳修的亲兄。自南宋,从赣中南迁,历经八百多年,总户数过千,总人口破五千。欧阳家族用智慧和勤劳在明清时期赢得从化半边天,占领流溪河东边,成为地主的堡垒。他们掌管从化上至灌村下至神冈一带田地。虽然他们靠收田租过的日子,可家族的家风严明,祖辈尊崇传统贤德修学,勤劳节俭.....欧阳家族优秀家训代代相传延至今天。

凌晨接财神祭祖彰显欧阳姓氏传统家风家训。想了解这里更多的人文轶事,欢迎到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做客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