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5
以德服人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5
本周阅读《宋人及楚人平》和《吴子使札来聘》2020607——20200613
季布的“一诺千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季札悬剑”的也是一个守信的故事,似乎就没有“一诺千金”名气大。
《季札悬剑》原文:
季札将使于晋,持宝剑而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季札出使晋国,当时他佩戴了一柄宝剑。当路过徐国的时候,顺便去拜访了徐君。结果徐君对季札的宝剑爱不释手,嘴上没说,但是心里很想要。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就在心里想着等到回来的时候再把宝剑送给徐君,因为自己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宝剑也是其身份的象征。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了。他就跑到徐君的墓地,把宝剑挂在了徐君墓地旁的一棵树上。当时他的手下很不明白,说是第一季札没有答应把剑送给徐君,第二徐君也死了。可是季札却坚持自己已经默许了,同样要兑现承诺。这种信守承诺的行为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足见季札的人品。
正因为季札贤、仁和深明大义的人品,才使得吴国获取了当时诸侯国的认可。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吴国是蛮夷之邦,是不配称国君的。但是在《春秋》中却记载吴国有国君呢?这都是因为季札。季札的贤德,主要表现在他反复辞让国君之位。当多少人为争夺权势打的头破血流、兄弟反目、父子相弑的时候,季札对于王位却一让再让,不能不让人佩服。其实在这里他的几个哥哥也让人敬佩,为了早日把君位传给弟弟,每日吃饭时都祈祷:“让我们早点儿遭难吧!”几个哥哥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勇敢无比。这几个兄弟的感情当是大家的表率。
再到后来,季札为了不让兄弟夺位的事情上演,自己逃离国都,终身不如吴国宫廷。所以大家都认为他反对互相残杀是一种仁爱之心的表现。
这样一个有德、有仁有义的人当然配称作大臣,既然季札是大臣了,那自然吴国就应当有国君。就这样,一个人为一个国家赢得了在历史上的地位。
但是吴国自从“专诸刺僚”阖闾登上王位,吴国一度强大。但是由于夫差的妇人之仁,导致即将被灭的越国翻身,最终吴国灭亡。想想,从季札让位到吴国灭国,这段是历史似乎发展变化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