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1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Crackerain

№1 导语

        作者罗伯特·清崎出生在夏威夷一个教师家庭,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军官和舰载武装直升机飞行员,被派往越南战场。1977年,他创建了第一家尼龙钱包公司,开始自己的商业生涯。他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商海浮沉。1985年,他创建生意投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教授生意与投资课程。他还开发了“现金流”游戏,帮助人们学会富人的金钱游戏。

        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被誉为“全球最佳财商教育系列”巨著。它曾经登上《纽约时报》《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极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的畅销书榜第1名。《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书籍已发行109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超过3500万册。

        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投资相关的知识,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投资观念,冲击了陈旧的理财观、事业观、人生观,发人深省。本书语言浅白、难度适中,易于理解,是理财入门的好书。

        通过精读,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原书的核心内容,对本书的架构有清晰的认知,但由于形式限制,会缺少一些“故事”的味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阅读原书。若读者想要对书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将导读书与原书结合一同思考,这样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

№2 两位爸爸

今日导读

        作者有两位爸爸——穷爸爸和富爸爸,他们同样地爱着作者,但是两位爸爸的生活理念与教育方式截然不同。而他最终选择了谁的生活理念呢?原因又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的选择。

        穷爸爸拥有美国最顶尖的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有一份收入相当可观的工作,但是他终其一生都被财务问题所困扰,他是作者的亲爸爸。富爸爸是一位连初三都没有毕业的人,但他拥有许多自己的业务,创业的收入相当可观,最后他成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是马克的爸爸。

        他们都深信教育的力量,但是给作者推荐的课程却截然不同。对于金钱的理解也是如此,穷爸爸认为“贪财乃万恶之源”,富爸爸则认为“贫穷才是万恶之本”。对于9岁的作者而言,两位爸爸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样截然不同的观点让作者好奇又迷惑,作者需要思考两位爸爸所教的东西,理解这背后的原因。

        在思考的过程中,作者渐渐明白穷爸爸之所以穷,不在于他挣多少钱,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为。他认为“我可付不起”“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我对钱不感兴趣”等,这些想法限制了他。这也明确了作者跟随富爸爸学习的想法,尽管没有选择高学历的穷爸爸对于9岁孩子而言是一件困难的事。

        做出选择后,作者就开始跟从富爸爸学习金钱这门课程,概括起来富爸爸教授给作者的内容主要有6门课程:

1.富人不为钱工作;

2.为什么要教授财务知识;

3.关注自己的事业;

4.税收的历史和公司的力量;

5.富人的投资;

6.学会不为钱工作。

№3 每个人都要学习生活这门课程

        当时还只有9岁的作者与小伙伴马克就读“富人”学校,出身小康家庭的两人均被富有的同学们取笑为“穷人”。于是激起了两人想要变成“富人”的愿望,在经过一番失败的尝试之后,穷爸爸向他们推荐了解如何致富的老师——富爸爸,也展开了作者人生中第一门理财课“富人不为钱工作”。

        他们每周六早上抽出3小时到富爸爸的杂货店理货,每小时30美分(非常低的工资),以换取富爸爸的“课堂”。三星期后作者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合理的工资,也没有换取到富爸爸的“课堂”,甚至连富爸爸的人都没有见到,于是想要“辞职”。

        富爸爸见到愤怒的作者,便开始解答他满肚子的疑问。作者每周六的3小时工作其实是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写照——枯燥、乏味、薪水低、没有未来。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人像作者一样以辞职转工为解决方式,然而新工作又是否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呢?恐怕同样的困境很可能会再一次上演,人们只能一直被这种的困境推着走。

      被生活推着走时的不同态度

        每个人都要学习生活这门课程,否则就会有被生活推着走的时候。被工作推着走的人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1.是雇主/工作本身有问题;

2.是我自身有问题。

        抱有第一种态度的人会试图改变目前的环境。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会选择与雇主抗争,尝试投诉或盲目地转工作;另一些人则每天抱怨工作的内容太枯燥、雇主给的薪水太低或升职机会太少,然而却为求安稳默默地忍受着。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根本没有战胜环境的信心。

        抱有第二种态度的人会尝试改变自己:他们会从不如意的事情中反省自己,思考并制定策略去解决当前的困局。他们视生活的推动为机会,一次可以借由学习而进步的机会,所以他们欢迎生活去推动自己,因为他们知道生活在提醒他们——“你该学习了”。

        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环境来得容易;放弃改变自己,也就是放弃改变的机会。当人们“学会”了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成为一个快乐而富有的人;反之,则会被生活推着走,无法改变生活不如意的现状。

№4 避开最大的陷阱

        注意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钱赚得越多,花钱也会越多,这似乎是大部分人的一种生活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人们两种情感之上——恐惧与欲望。

(一)恐惧与欲望建构的陷阱

        大多数人都会犯这个错误:为钱而工作。富爸爸认为这是一种恐惧心理,正因为恐惧没有足够的钱、害怕被解雇、害怕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害怕被看不起,使得许多人疯狂地追求安稳的工作,成为金钱的奴隶。另一方面,生活的挫败与不满使得人们以花钱的方式,去拥有那些美好的、有趣的东西,来获得一丝快乐和安慰。

        没有钱的恐惧使得人们在现有职位上努力工作换取薪水,但没有动脑筋思考如何开源;得到薪水后,欲望驱使他们不假思索地用手上的薪水去购买好的东西,然后又陷入钱不够用的恐惧。按照这种模式,再多的钱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恐惧与欲望控制了人们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未曾经过慎重思考而直接反应的结果。最终,工作与薪水并没有减少人们的恐惧,用钱来填补欲望也没有带给人们多大的快乐,他们以为有更多的钱便可以消除恐惧,带来幸福的生活,然而财富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直面情感,不被恐惧与欲望控制

        其实恐惧与欲望就像拉车的驴子面前钓着的胡萝卜一样,当驴子意识到这是主人故意钓在它面前的诱饵时,就不会盲目的向前冲。事实上,无论是富人或穷人,都没有办法摆脱这两种情感。情感是人们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同时也是人们行动的重要动力。所以,没有必要去否定或摆脱情感,重要的是在这些情感出现的时候去直面它们,忠于自己真实的情感。我们应该将情感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思考,别让情感代替思考指导行动,要分清什么行为是情感的反应,什么行为是思考后的结果。

        一些例子是情感控制思想的体现,比如“我必须要工作”“我喜欢稳定的工作”“我换一个工作,我应该得到更高的报酬”等;另一些体现头脑控制思想的例子有“我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什么”“离开这份工作我会失去什么”等。

№5 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当人们懂得从生活中学习、明白自己关于金钱的恐惧与欲望后,慢慢地人们的眼中将不再只有钱这个东西了。他们开始关注工作的内容、工作周边的环境、工作背后的运作等,这些东西会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成为一个机遇。当人们发现一个机会后,就会慢慢地发现更多的机会。

        富爸爸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不为钱而工作,在作者找富爸爸谈“辞职”过后,富爸爸决定不再给孩子们工资。因为没有了工资,他们就必须靠自己的创造力去寻找赚钱的机会。终于在一次上班时,两个孩子发现杂货店内卖剩了的漫画都会被店长夫人撕掉(避免有心之人另外发售),之后两个孩子便在供货商来的时候获得了拿走卖剩的漫画的允许,并在家里的地下室开了一个小小的漫画借阅室,两个孩子就这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样,作者就掌控了自己的财务,而不只是依赖雇主。

        先前,作者只关注工作完成后的30美分以及富爸爸的教育,根本没有耐性去观察和思考其他可能赚钱的机会。而当富爸爸调整策略,不再支付薪水时,他和小伙伴才得以看见先前看不到的东西。

№6 今日总结

关键词:

穷爸爸,富爸爸,恐惧,欲望

要点:

1.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投资相关的知识,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投资观念,冲击了陈旧的理财观、事业观、人生观,发人深省。本书语言浅白、难度适中,易于理解,是理财入门的好书。

2.大多数人都会犯这个错误:为钱而工作。富爸爸认为这是一种恐惧心理。恐惧与欲望控制了人们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未曾经过慎重思考而直接反应的结果。没有必要去否定或摆脱情感,重要的是在这些情感出现的时候去直面它们,忠于自己真实的情感。

思考与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过“被生活推着走”的情况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摆脱现有的局面呢?

2.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你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当你用作者所说的两种态度来看待事情时,分别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3.每当谈到金钱的时候,你有感到恐惧或者充满欲望吗?这些想法当中,哪些是情感控制思想的结果,又有哪些是经过思考的结果?

4.不考虑薪水或福利问题,你现在的工作可以带给你什么?又让你失去了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