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敬我们的牛背山之行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墙外新人

ps:首先说明一下,牛背山是2016年1月去的,文章是5月写的。因注册了个人简书,故重新整理分享。


    深刻记得是2016年1月23日这个周末去的雅安牛背山,正赶上冬季全国大寒流,连重庆都大雪纷飞。

    超超说,开年后牛背山将开发,不再适合户外驴友去,趁着封山前,再去赴一场日出云海雪山的盛宴。冲着这份诗意,便约了秦小妹、勇仔前往。


    22日,周五。晚上8点大巴车在嘉州路出发,23点左右到了雅安边界。此时已是鹅毛大雪,到处限行,车速很慢。凌晨4点左右到旅店,休息2个小时半,又匆匆坐上大巴车前行。

    23日,周六。雪真心很大,连重庆主城都彻夜白雪,打开朋友圈全是雪景刷屏。某人微信问我走到哪了,我说大雪限行,还堵在路上。没一会儿,微信那头传来嘲笑:叫你抛下老子出去看雪,呆在重庆还不是照样看,说罢还给我发了几张雪景图。

    重庆来牛背山的车队有三,其中两队都折路而返。好在超超和司机左拐右绕找了些小路,赶在下午4点到了山脚。吃过饭便坐当地的越野车上山口。我们7人挤在一起,有说有笑,庆幸这样的天气还能上山。

    5点半到山口,此处雪已较厚。我跟司机说要上厕所,他说有的有的,然后随手一指。我顺着那方向近了一看,妈呀,就是个露天的棚子,男女不分,还搭在山崖边上。几根木棍伸出去做落脚处,人就踩在上面方便。我和几个妹子蹲上去,过程相当紧张和尴尬。一方面担心掉下去,一方面又担心有男童鞋过来,最关键的是寒冷的风夹着雪渣突突打在屁股上,那感觉非常不美好。

    当然这些都是小插曲,我们开始爬山,人们很兴奋。走完一小段山丘,我和秦小妹喘得不行,勇仔还摔了一扑趴。此时已有冷意,脚开始变僵,手更是不敢轻易伸出去。


    接下来这段路往着山深处去,没有大幅度爬坡上坎,多是些平坦的垫着雪的公路,路面还有越野车留下的痕迹。估摸3小时,到了一个垭口,不记得叫什么。那里有几户人家,开着简陋的商店,卖些泡面口罩等。还有一处看上去很年代感的棚子,里面生了火大家围坐在一起。我和秦小妹也进去坐了会,把帽子和围脖的雪抖了。

    出了烤火棚,我们开始正式爬山。此时我们这小分队已和大部队脱离,不识得路,混进成都驴队。但出门在外,见面即是朋友,大家都不讲究过多,卯劲往上爬就行。

    重庆很少见雪,直接限制了我对雪天的想象。加上没甚经验,又不曾料想雪会这么大,所以装备特别随意。我和秦小妹穿的靴子,鞋底极为打滑,更是没有登山杖防滑链之类的。所以没走几步,就会摔一扑趴。好在,后面的伙伴托着我的背包往上送,前面的伙伴用登山杖往上拉,我才堪堪走完每一段。


    我的肺功能一向不好,爬过稻城亚丁的五色海,那时便是一步一停喘半天才勉强上去。现在的情形却不允许我停下,因为一旦停下脚就冻得僵硬。只有不停地走,肺部传来的痛感才能让我保持一丝存在。有道是完全停不下来,而我是完全不敢停下来。

    这种情况下,我就只能靠嘴呼吸。如此一来,眼睛狗就显得特别苦逼。我和秦小妹、勇仔都是眼睛侠,因有面罩蒙脸,一出气眼镜就花。所以风雪交加严寒难耐,我们还要时不时停下擦眼镜。秦小妹就庆幸,她戴的隐性眼镜。你们若是问:会不会冻得流鼻涕?我会说:No,流不出鼻涕的。因为,鼻孔里全是雪渣。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走的都是小路。所谓小路,也叫野路,是一些灌木石林相间的小道。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牛背山的大马路,越野车可行。只是盘山而上,比走小路费时得多。我们一开始选择爬上牛背,就没有半途而废换坐车的道理。而且卡在不知哪个山坡上,向上爬向下走,都很痛苦。


    此时,我和秦小妹、勇仔也走散了。但我不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路向上,就能到终点。

    晚上十点左右,到了另外一个垭口。几个黢黑的棚子,里面亮了柴火。远远地,就有人出来吼:是不是超超队的。妈呀,那一刻我几乎要泪流满面(我忘了,眼泪是流不出来的),总算找到组织了。

    进了那歇脚的棚子,伙伴们都很热情。放牛娃(驴行在外惯用网名,除自己本来就认识的人)帮我打落帽子和围脖上的雪,立立让出烤火的位子给我暖手,叫什么大哥还帮我泡了碗泡面,一时间感动得哇哇的。没一会儿,秦小妹和勇仔也到了。

    在棚子呆了近20分钟,超超队报完数又重新出发。天已黑透,但放眼是雪,照的大地一片亮堂。立立热心,给了我一把小电筒。


    放牛娃说,走小路还需2小时,走大路还需4小时。为了早些登顶,大家一致走小路。风雪凛冽,围脖又开始结冰,头发也冻成一撮一股。雪渣子打在脸上早没知觉,脚底传来的凉意,沁透了全身。

    雪越下越大,已厚过膝盖。每个男童鞋前后带着女童鞋,超超走在最前面。后面的男童鞋踩着超超的脚印走,我们就踩着男童鞋的脚印走。几段旧路被大雪盖住,我们难免会走偏。有些危险的地方,仅容得一人脚步,另一侧便是悬崖。风高雪夜,掉下去一个恐怕也没人知道。也许夜行缘故,看不清悬崖下的凶险,人们反而没那么害怕,谨慎踩着前一个人的脚步走就行。

    我以为走了很久,实则只有十来分钟。迎雪而上,逆风而行,冷、气喘,是我最大的痛苦来源。头有些发晕,脑海一片空白,只想着要回去和某人结婚,父母还给我们备了大红包。后来我有问秦小妹那时她在想什么,她想的是父母十几万存款还在自己支付宝上,父母不会用支付宝怎么办。


    不知过了多久,前面传来喧嚣声,还能看见一大片灯光。看来是到山顶了。此时,凌晨12点多?还是1点多?我已然记不清楚。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老妈妈(不知如何称呼)。也许不老,仅是皮肤黝黑和夜间暗淡的缘故。我们围着灶烤火,将手套围脖帽子都取下来贴在灶璧上化冰。

    老妈妈端来饭菜。我没胃口,勉强吃下几块土豆。山顶没有水,雪又太冷,我和秦小妹懒得洗漱,倒床就睡。说说那房间,类似于建筑工人的活动板房,很简易。但没关系,搭帐篷还没这个强。榻上有1床被子和1张毯子,我们叠在一起挤着睡。还有电热毯,仅供2小时电。山顶用电相当困难,不要奢侈有插座电灯等,全靠小窗户透进来的雪光照亮。


    说到电的问题,我就得说说手机。山上太冷,手机也自动关机。后来查了下手机大多是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无法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遇到零下20度左右低温,容量会降低到标称的50%-70%(此段内容来源网络)。若想要中途照明拍照等,就得先放心头捂着,拿出来用一两分钟又放回去继续捂着。我自己都冻得不要不要,哪管手机。但问题来了,夜间起来上厕所,半天没有找到解急之处,估计又在哪个灌风的棚子,便摸了手机出活动板房打算去雪地解决。哪知还没出门,电源格从70%一下子跳到10%,然后就挂了。好在外面一片雪色,够亮。后来想着也是惬意,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在雪地那啥,这样的经历以后应该不会再有。

    其实牛背山也算高海拔地带,只是比起色达亚丁还差了些。我和秦小妹都无高反,可就睡不着,估计还是冷的缘故。迷迷糊糊2小时,电热毯停了,我一摸露在外面的头发,妈呀,全是冰霜。起身看秦小妹,亦是如此,且那铺在被子上的外套也落了一层冰,我赶紧将衣服也塞进被窝取暖。清晨6点,不少人便已起床,赶着看那日出云海。靴子冻上一晚,热胀冷缩之下明显小了一号。背包里还有面膜,简直就是自己把自己逗笑系列。回头一看,秦小妹还窝在床上捂东西,是那隐性眼镜盒的清洗液结了冰,只能捂化了才能用。那一刻,我很不厚道地笑了。

    这个清晨,一群蒙面大侠窝在雪堆上摆弄相机,他们看日出,我看他们。且说那日出,还没冒出头,就远远地红红的一片。至于云海,大雪的缘故,并没有仙雾缭绕缱绻如海,但也不失美感。实在太冷,我又钻进老妈妈的棚子烤火。


    吃过早饭,超超队集体合影后,便开始下山。下山要轻松得多。首先是白天,没有行夜路的担忧;其次时间充足,大部分行程都走大路;再者雪已小了不少,也不逆风。本来经过昨晚折腾,我们仨一致决定今早搭越野车下山,但见路面很多结冰,坐车比走路危险,而且有些路段极为陡峭。一合计,还是双脚靠谱。


    虽走大路,途中也穿了不少小路。下山不比上山,膝盖异常受损,靴子又不防滑,走不了几步就要滑倒。可谓上山不停摔扑趴,下山不停摔跟头。自己滑倒不打紧,滑出去撞翻前面的人那才叫魔鬼。勇仔仗义,专走我们前面。说滑倒就滑倒吧,他在前面挡着,放心摔。这革命情谊也是够了。


    后来超超实在看不过眼,跟我说:胆子大点!下坡路就是要痛痛快快滑下去,小腿蹬地,保证摔不了屁股蹲。说完,便拉着我一路狂奔,那感觉不是一般地爽。当我到小道底时,秦小妹还在小道半腰。下一段小路,我有了经验,超超又去带秦小妹。那一刻,感觉整座山都飘荡着秦小妹的呼喊。

    诚然,下山比上山快。11点左右就到了昨晚第一个烤火的棚子,随后是一些平路,走了2小时有余。最后抵达昨天下越野车上厕所的地方,又是7人挤一起坐回去。在山下足足吃有3碗饭2碗汤,眼泪都要流出来。坐上回程大巴车,那一刻,才敢跟某人道声平安。

    这次驴行,过程远胜风景。也满足了我一个南方人对雪的所有幻想。可谓,牛背归来不看雪。


    最后,用秦小妹的话给这篇游记定个标题: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敬我们的牛背山之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