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影响 |《自卑与超越》第6章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芝士糖球

一、孩子和母亲的合作:

1、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努力和母亲建立连接,它所有的行为都是这个目的,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1个人,是他感兴趣的第1个人,是孩子通向社会生活的第一道桥梁。在出生的前几个月里,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几乎唯一的角色,他基本上完全要靠她。合作能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2、整个人类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人对母亲角色的态度,但几乎所有的国家,母亲在生活中的价值都被低估。

3、如果一个女人认为看孩子是下等事,她就不会学习母性技术一一关爱、理解和体贴,而这些对年幼的孩子极其重要。她最在意的是自己的优越感。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端。

4、儿童的行为表现不是由他的经历决定的,而是他总结出的结论。性格的养成本没有原因,只是儿童把精力解释成了原因,服务于自己的目标。

5、如果母亲一心只想让孩子关注自己,孩子将来就会憎恨任何促使她关心别人的企图,他永远都在寻求母亲的支持。会感觉所有分享母亲关心的人都是对手,都是敌人。她对丈夫或家人,其他孩子的表示关心都会带来剥夺感。孩子会产生:妈妈是我一个人的,他不属于任何人的观点。

6、俄狄浦斯情结,只有在那些想排除所有人想让母亲关心自己一个人的儿童身上。这种欲望和性无关,是一种征服母亲,完全控制她让她听话的欲望。俄狄浦斯情结是由于教养错误,人工制造出来的东西,跟性本能没有关系。

7、一个被母亲拴在身上的孩子进入新环境,不再和她关联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他一遇到问题就会哭,会生病,表示自己需要被人照顾。另一方面,他会发脾气,不听话,对抗母亲,以求关注。

求关注的方式非常多:如怕孤单、怕黑、胆小,做噩梦,睡眠障碍、生病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找到的独占关注的最佳方式。


二、孩子和父亲的合作

1、家庭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和母亲一样重要。一开始他和婴儿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影响随后才起作用。母亲必须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如果没有,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会遭遇严重的障碍。

2、夫妻关系不乐观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充满了危险,母亲无法把父亲囊括在家庭生活中,想完全占有孩子或者双方想拉拢孩子,让孩子爱自己甚于对方。这样的氛围中不可能孩子不可能学会合作。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他人之间的合作就是父母的互动。

3、婚姻的意义是两人一起合作,构建两人共同的幸福、孩子的幸福和人类的幸福,它在任何方面存在缺陷都不能满足生活的要求。婚姻是契约关系,所以双方没有高低之别。

4、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存在权威的必要。

A.若父亲脾气暴躁,想统治全家,儿子就会对男性概念产生误解,女儿们的创伤更大,他们会认为男人都是暴君,对她们来说结合就意味着屈服和奴役。为了对抗异性、保全自己,可能会产生性倒错。

B.如果母亲统治家庭,情况就会反过来,女儿们大概会效仿母亲,变得尖酸刻薄,儿子会被动防御,害怕批评,随时寻找机会征服女人。会变得孤僻,无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5、父亲的义务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他必须证明自己是妻子、孩子、所有人的好朋友。他必须正确处理生命的三大问题(职业、友谊、爱情),与妻子平等合作、照顾和保护家庭。他不应该忘记女人创造家庭生活的角色不可超越,不应该忽视妻子的地位而应与之合作。尤其在金钱的方面要强调,如果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撑,绝不能表现得好像只有在自己在给予,别人只会索取。赚钱养家这件事,只是良性家庭劳动分工的结果。

6、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很多孩子的一生都把父亲当做偶像或最大的敌人。

惩罚,尤其是体罚,一定对孩子有害,任何这种方式都不是教育,而是耍威风。所以父亲不能随意惩罚孩子。

如果父亲常被赋予惩罚孩子的任务,那么说明

A.母亲相信女人真的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她们是弱者,只有寻求强大力量的帮助。B.这会破坏父子关系,让孩子惧怕父亲,而不是视其为良师益友。

7.父亲如果放不下他父母是家庭中心的观念,就无法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

A.在职业问题上父亲最应当承担的功能就是要解决工作的问题,必须有一技傍身,能够养家糊口。在我们当下的人文条件下,经济责任主要是靠男人承担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勇敢工作,必须理解自己的职业,了解他的优缺点,能够与人共事,受同事尊敬。从事有意义能够促进人类幸福的职业。

B.在爱情问题的解决,包括婚姻和建立幸福、有意义的家庭生活上,父亲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妻子。判断一个人是否关心另一个人并不难,如果关心对方就会学习喜欢对方喜欢的东西,把对方的幸福当成自发的目标。他必须陪伴妻子,努力使她的生活幸福快乐,丰富多彩,乐于取悦他。

只有当双方都认为,对方的幸福高于自己的幸福时,才会产生真正的合作,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

但是丈夫在孩子面前向妻子示爱不能太过明显。父亲向儿子或母亲向女儿解释有关性的问题时,要注意不要主动解释什么,只有当孩子发展到相应的阶段,想了解而且能理解时再说。最好是了解孩子想知道什么,回答他,正在思考的问题,不要把大人们常认为的常识硬塞给他们。

C.父亲在家庭生活中,不应该坚持己见或动用权威,而应当寻求其他方法化解对抗.应当像朋友之间的忠告,避免对抗。只要家里没人施压,就必然存在真正的和合作。父母一起努力商量下一代教育方面的一切问题。


三、兄弟姐妹之间的合作。

1、儿童能遇到的任何挫败,几乎都是因为感觉别人比自己受宠。除非感到平等,否则哪个孩子都绝对不会拥有良好的社会情感。除非儿子、女儿感到平等,否则两者的两性关系都会不断遭遇最严重的挑战。

2、家里不能有一个占有统治地位的家长,如果父亲事业很成功,家里就要谨慎,不要强调,不然对孩子的发展就会受阻,同样如果哪个孩子发育的特别好,就很有可能得到最多的关心和疼爱,这对其他孩子会感到不公平,没有人能够忍受二等人的地位。所有其他孩子长大后都会患有情感饥渴症,他们会不停的追求优越,因为渴望人人都有,但他们的追求会转向其他不太现实,没有社会价值的方向。

3、孩子在家里的次序。

(1)、长子:

A、所有长子都当过一段时间的独子,当次子降生,他们突然被迫调整自己适应新的情况。一般的长子都得到过大量的关注和宠爱,习惯了做家里的中心。又生了一个孩子后,他不在是唯一的了,现在他必须和一个对手分享父母的关心,这个变化一般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长子的问题正起源于此,家里的长子对新生儿有非常深刻的体会,这种被剥夺感会塑造他们整个的生活风格。

B.如果父母已经让他确信他们爱他,他知道自己的地位稳固,做好了迎接新生儿的心理准备,学会了帮忙照顾危机就会过去。

如果没有做好这种合作的准备,那么他就会开始想把母亲拉回自己身边,考虑怎样才能重获关注。为母亲的爱战斗:让母亲担心一一对抗一一耗光母亲耐心一一母亲反击一一孩子易怒暴燥—一与母亲为敌一一赢得父亲的关注和爱。

只要孩子偏爱父亲就已经发展到了第2阶段,一开始他是依恋母亲的,现在她不再爱他,他转向依恋父亲以谴责她,如果一个孩子偏爱父亲,我们就知道他曾经经历过悲伤,他有过被轻视,被不当回事的感受,他无法忘记,而他整个的生活风格都以这种情绪为基调。

抗争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持续一生,这个孩子已经学会了斗争抗拒,在任何时候都会继续战斗下去,如果没有人给予他全部的关心,那么他就会变得悲观,认为自己无法赢得情感,于是会出现喜怒无常,内向,无法与人交往的性格,慢慢学会了孤僻。

所以长子常会表现出某种形式的怀旧情结。怀念过去,对未来不抱乐观态度。长大后喜欢行使权威并夸大法则的重要性。一切都要照章办事,规矩绝对不容变通。

【化解的办法】

在弟弟妹妹出生前教会他合作,他就不会受到伤害,我们在长子身上会发现一种保护他人帮助他人的愿望,他们学会了模仿父母,在弟弟妹妹面前扮演父母的角色,照顾他们,教育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对他们好。

(2)、次子问题:

他出生后就开始和另一个孩子分享关注,所以一般比长子更懂合作。

次子这个位置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他整个的儿童期都在一个人的后头,在他前面一直有一个人,他努力赶上。典型的老二表现的就像是在赛跑,好像总有个人比他快一两步,他得赶紧赶上去,他一直都马力全开,一直在学习超越并战胜谁。

(3)、幼子:

他在很多人后面,他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很可能最受宠,面临的危险是变成被宠溺的儿童。被宠溺的儿童无法独立,缺乏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成功的勇气。

一般幼子很有抱负。但是雄心勃勃也很懒惰。懒惰是报负加没有信心的信号。抱负太大以至于看不到任何实现的希望。

有些幼子,不承认自己有什么事情,只是因为他希望样样领先,独一无二。

幼子的自卑感最深刻,因为家里所有的人都比他大,比他高,比他更有见识。

(4)、独子问题:

独生子也有个自己的问题。

他的竞争感指向父亲,母亲宠爱这个孩子,她害怕失去他,一直关注她。所以他想把父亲赶出去。

这个问题需要父母通力合作,让他对父母都感兴趣。所以要提醒各位父亲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

独子的问题是,他总想让人只关心她一个。感觉自己有这种权利。如果有人挑战他的地位,他就会认为那是极大的不公平,他长大后,不再是关注焦点,不再是关注的焦点,会出现很多问题。

4、各个孩子之间的年龄相差隔三年左右最好。

A,如果家里全是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在整体阴性环境中,他会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长大后会变得孤僻。女儿中的唯一儿子可能会变得很女气,品位会有女性倾向。

他在心里会走极端,会变得特别强大或异常弱小。

B,在一个全是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里,她会拥有过于女性化或偏男性化的特点,一生经常被不安全感和无助感所扰。

成长中的任何障碍都起源于家里的竞争,以及互动合作的缺乏。大家追求的目标都是,我要做征服者。要比过别人、要超过别人,这个目标是童年早期学习的结果,是那些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的孩子,在对抗在竞争的结果,

我们只有通过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才能摆脱这种恶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