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
杨绛(1911.7.17-2016.5.25),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洗澡》、回忆录《我们仨》、散文集《将饮茶》等,以及翻译名作《唐吉坷德》等。她是民国最后一位传奇女子,也是最后一位女先生。
杨绛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学识渊博、刚正不阿;母亲唐须瑩,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夫妻恩爱有加,年幼的杨绛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熏陶之下,逐渐成长为日后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嗜书如命,爱读书的人,书香润身,终有所成。就像毕淑敏说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与钱钟书相遇清华,婚后共赴海外求学,在国外他们迎来了宝贝女儿钱瑗,并于1938年回国,在那个灾祸不断的乱世,两个才子仍散发出令人炫目的光辉。解放战争胜利后,夫妻二人在清华任职教书,闲暇便是读书写作,文革岁月,他们在荒诞的生活中艰难求生,被批斗、被游街、被剃阴阳头......承受了很多无妄之灾,但杨绛先生依然心性平和、乐观淡然,文革之后,春回大地,夫妇二人创作出不少绝世佳作,经历了大半生风风雨雨,一家人在三里河的寨子里过着简单而美好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女儿和钱钟书相继重病,父女俩双双住院,难以想象杨绛当时的处境和艰难。1997年女儿钱瑗走了,次年12月,钱钟书也离开了人世。从此杨绛孑然一身,独自回忆着往昔岁月,一个人默默走了十几载,期间把三个人的生活写了下来,汇聚成了回忆录《我们仨》。很喜欢文章中的一段描述:年少的时候,杨绛像是一株兰花,美则美矣,却是温室之花;长大后的杨绛,像是一株韧竹,任他风雨飘摇,我自扎根不动;而如今的杨绛,却是一株寒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摘抄书中段落:
1.幸福是什么呢?是坚持一个信念,不论别人怎么看,自己觉得好就行了,会为之奋斗,并且甘之如饴。两个人的幸福,就是找到了对的人,不单单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而且是那个人会让你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更有意义、更开心,那就是幸福。
2.读书、学习、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日子从最初的鸡飞蛋打,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杨绛和钱钟书在生活中成长着。杨绛性格温婉,而钱钟书大大咧咧,他们没有因为生活的琐碎而满腹牢骚,也没有放弃各自的文学梦想。
3.读书人中,有人渔船蓑衣,有人深山逍遥,有人宦海浮沉......都是志趣所向,没有高低之分。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4.鲁迅先生说“喜剧是将那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而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5.《围城》: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事业也罢,婚姻也罢,人生的目的大都如此。人永远是得陇望蜀,企图满足自己那填不满的欲望。
6.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老老实实,把“真”放在第一位。
7.这个世界很大,如果不走出去,人就会以为自己知道的是全部,心存偏见,是谓狭隘。不同的人,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活得自然也是五花八门的。
8.不论“文革”的初衷是什么,许多人人性中卑劣的部分都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摧毁那些美好的、弱小的、自己没有的东西,展现了愚蠢、贪婪、虚伪和自私,他们进入了一个无比荒谬的状态,大多数人都被催眠了,只有少数人还保持清醒。
9.乐观是一种心态,不是让人强颜欢笑,而是让人从正面思考,积极面对生活,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10.大仲马说过,等待和希望,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在这四个字里了。
11.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12.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在你以为山穷水尽的时候,总会否极泰来;在你历尽风霜刀剑的时候,终有春回大地。命运是如此神奇,逆境、顺境不过是一时而已。
13.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心中有了目标,就永远都不晚,晚的是那些安于现状、不敢开始的人。
14.写作,文辞华丽不难,但是言浅意深却十分不易。杨绛的作品没有任何宣传目的,也没有定什么主题,只是把原生态的老百姓写出来了,没有俯视、仰视,也没有摆拍、粉饰,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寻常人家的故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朴实平淡中,却带给人感情的共鸣,能够成为经典,正是大巧若拙之道。
15.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毕竟世间“大都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
16.爱情与婚姻的真谛,无外乎包容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