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石榴花开佳文家

从所城里到朝阳街,时光走过500年,葡萄酒城巷子里的幽深记忆

2021-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八鲜过河

笔者在上一篇拙文中介绍了烟台古称“芝罘”的来历。本篇拙文咱就说说“烟台”的来历。

可能有的朋友知道,“烟台”之名,来自于烟台山上的“狼烟墩台”。其实,“烟台”更早的起源在所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有所城里,后有大烟台。

所城,本名“奇山千户所”,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人们习惯称之为“所城里”。

(今天熙熙攘攘的所城里大街)

为了防御倭寇入侵,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多处较大的防御设施,称为“卫”,每一卫下又设不同数量的千户所,百户所等等。

甲午战争发生地“威海卫”就是一处著名的“卫”。所城里,是一处千户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时的“威海”比“烟台”的规模大。

按照明朝的建制,所城里大约驻兵一千多人,正式军人是可以带家属的。平安无事的时候,这些军人就一起种田、操练。如有战事,拿起武器就上战场。

因为是防御机构,所以,所城里是有城墙的,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处城门,并用两条呈“十”字交叉的大街连接各门。现在,西门“宣化门”已经重建完成。

从外观上来看,“宣化门”其实缺了城门两侧外凸的圆弧形“马面”(或者叫“弩台”)。城门有了两侧的“马面”才能保证对城门形成三面御敌的形势。否则,城门只有来自上部的防御力量,难免城门不保呀。

所城里的城墙内侧,还专门设立了环形的“马道”,便于军队在四个城门之间的快速机动战斗。今天,马道犹存,只不过,往日的硝烟已经不见了痕迹。

没错,当时的“烟台”,可以叫做“所城里”。

在这座孤零零的千户所四周,只有零星的几个小居民点,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今天繁华的烟台主城区,在那个时候,还是荒芜一片。

很快,随着所城里正北方不过两公里的海边小山包上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有了变化。

海边的那个小山包,今天叫“烟台山”。在用于报警的“狼烟墩台”建成之前,这个小山包没有名字。

从所城里到烟台山之间,只有一条泥泞的无名土路。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偶尔能见到几个到海边打鱼的渔民路过。

不过,您可别小瞧了这条无名土路,差不多500年之后,这条土路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过近500年。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签订,登州(今天蓬莱)开埠。不过,因为登州近海水浅,开埠的港口改在了烟台。

安静的烟台山下,突然出现了众多蓝眼睛、高鼻子的面孔。为了保护各自侨民的利益,方圆不过40多公顷,海拔不过40多米的烟台上,先后有11个国家在此建立了领事馆。

原来那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商业活动也逐渐繁盛起来。后来,土路被扩建整修,变成一条北起烟台山,南向所城里的400多米的街道。

刚开始,这条大街叫“卡皮莱街”。

一向内敛的德国人却首先在此发现了商机,率先在皮卡莱街北部的路东,建立了“盎司洋行”,主要经营项目是花生出口业务。因为贸易量巨大,烟台港因此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生出口港。

(昔日盎司洋行,今天成为米其林餐厅)

紧接着,俄国人在盎司洋行的斜对面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邮局,很快又改为饭店,名曰“克利顿饭店”。

皮卡莱街由此日渐繁荣起来,各式酒吧、洋行、住宅、药店、饭店等等次第出现。

1912年,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取海路,经上海达烟台,下榻克利顿饭店,会见民众,发表演说。最后,参观张裕葡萄酒公司,挥毫题词“品重醴泉”。

为辛亥革命做准备,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在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大分支机构。其中,北方分支机构就设在烟台,辖东三省、内蒙、北京、河北、山东事务。孙中山看重烟台的特殊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孙中山曾经下榻于皮卡莱街,此街因此曾一度改名为“中山路”。后来,又改名为“朝阳街”并沿用至今。

就在今年的这个春节期间,朝阳街重装呈现,盛装迎客。昔日灯红酒绿的洋场,成为普通百姓流连徜徉的休闲之所。

走在朝阳街上,虽然再也听不到“中兴楼饭店”里跑堂小二那嘹亮的吆喝声,但是葡萄美酒的香味依然隐约飘荡。

(葡萄酒文化元素处处可见)

(米其林餐厅门前的葡萄酒创意雕塑)

从所城里到朝阳街,时光走过了500年,步履艰难,从屈辱走向屈辱。

今天,新中国建立不过七十二年,这座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城——烟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漫步朝阳,感慨万千!

朋友,如果您有空到烟台,一定要到朝阳街来看看,我就在这里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