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二七)第三篇·生气通天论
【原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原文解释】歧伯说:阴是藏精于内部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片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
歧伯对阴阳的定义,他说,阴是藏精于内,阳是卫外固表。所谓的阴不胜阳,阳不胜阴,阴和阳本来是平衡的,相互制衡的,也就是阴比阳少的时候,阴没有办法去制衡阳,阳气就会偏亢,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热象,狂躁;当阳比阴少的时候,阳没有办法去制衡阴,阴就会亢盛,阴就是指五脏,五脏属阴,五脏就开始作乱争气,导致九窍不能。
真正的养生之道是让阴阳平衡,就好象家庭里面要和睦,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夫妻之间的脾气都能够控制到最佳状态。如果丈夫脾气大,丈夫就会显得很狂躁,妻子就会被打,如果妻子脾气暴躁,丈夫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这就是一个道理。
我们人的身体里面,脏和腑也一定是非常协调的,如果不协调,做医生的就要去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打个比方,肝和大肠,肝属木,大肠属金,正常情况下,相互制衡而达到平衡,大家都相安无事。有一天,大肠里的大便不通了,也主是便秘了。大肠是腑,是阳,当大肠有问题的时候,阳气不通了。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这个人每天晚上一到三点之间都会醒来。这个时候,我们中医就知道了,原来是木和金之间不和,这个便秘与肝有关系。如果说醒来是三到五点,那么,这个便秘与肺有关系。这是一个基本上的大原则。
所以,当我们看到的症状的时候,可能是看到腑的症状,但是,这个腑是与脏相连的,我们利用腑来观察里面发生什么问题。
中医的养生之道,就是当一开始有一点不正常的时候,就要想尽办法让其正常,然后要把心情调整得最好,才能做到“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