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记忆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东莞紫依

早上起床打开微信收到几个关于二月二的信息,“二月二龙抬头好运开了头”,“二月二,龙抬头,处处都是好兆头头,快乐喜上眉头,好运握在手头,福气没有尽头”,这应该算是祝福吧。

忙着忙着正月已不知不觉间成为过去,农历二月份了。二月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个地方对这个节日的习俗都不一样,有的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我家乡叫这个节“社”和“二月节”,是春节后又一个节日,这天会杀鸡、做糍糍粑吃,颇有大年“压轴”之意,儿时最喜欢这个节,只是至今我都无法参透这个习俗的文化隐喻。

离开家乡已近三十年,小学没毕业家里就搬家到别镇,我也跟着转学走了,之后偶尔有回去也都是匆匆又匆匆,晚上也不留夜,儿时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模糊。

今天想通了一件事,觉得以后也要有休息的时间,于是把星期日定为自己的休息日,以后的星期日都把时间留家人和自己,专注于生活,丢开工作。今天自己只属于家人和自己的,突然有种说不出的轻松的愉悦感。

阿姨带小孩出去散步找小伙伴玩了,我便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最休闲的时刻,拿一个蓝牙小音箱到阳台,还有笔记本电脑、笔记本与笔到阳台去,放着喜欢的音乐开始写晨间日记。

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节日的问侯,也是想二老了,妈妈说家里买了个电动的打浆机,亲戚也送了一大包农家糯米,可以在家自己打米做糍粑。是呢,今天过节了,妈妈问我有没有杀鸡,有没有做糍粑,我说我都不知今天过节,刚打开微信才知道。

放下电话,想起那晶莹白嫩,圆滑甘香的糍粑,不由想起儿时过节的情景,舌头上最美的记忆。小时候只有二月节和冬至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吃到家里做的糍粑,年头到年尾漫长的等待经历,其中蕴藏的幸福和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体味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饱含着妈妈的味道,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虽然人在他乡,夫家那也不过这个节,不过还是想给家人找点节日的气氛,也想寻点童年记忆。打电话叫人送一只鸡来,吃完午饭开车去市场买糯米粉和做馅的食材。

儿时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妈妈做事时总是围着她转,耳濡目染,许多事自己虽未曾做过,要做也难不到我,做起来也有模有样的。去买的食材和妈妈做的一模一样,也学她那样煮,五种食材一起,三二下就煮好了,感觉做起来简单很多,不像小时看见妈妈煮个馅就要小半天,或许我做得少吧,又或许是我做得不够细致,不过味道是差不多一样的。糯米粉搓团和包成只都是阿姨,她做得很好,皮薄馅多,煮的时候也不会破。

记得小时候家里做这个糍粑要忙一二天,头一天晚上洗米泡米,让米浸泡充分后,第二上午拿去用石磨磨成浆,米加水一起磨,还要用专用的布袋盛着。磨完后挑回家用些什么工具挤压着米浆袋上,把米浆里的大部水挤压掉,到下午才打开搓糍粑团做成成品,是那么的复杂,那么的不容易。

时代进步了,现今家里也有电动磨米机,也有现成的糯米粉,做馅也简单多了,有搅肉机,有刨丝刀,省了许多人工,只需做一顿饭的时间就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