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开国功臣沈约 ,才华横溢,能力卓著,可惜被猜忌致死

2023-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萤火张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他是齐、梁时期文学的领袖人物,学问渊博,著作颇丰,被誉为“一代辞宗”。

01、年少孤苦,酷爱学习

沈约出身江东大族吴兴沈氏,左眼有两个瞳孔,腰上有颗紫色的痣,聪明过人。

他的父亲沈璞在公元453年被诛杀,沈约当时年纪还小,偷偷跑掉了,后来赶上朝廷大赦天下,才免于流亡。但也。

成为了孤儿的沈约,家庭贫穷,但他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些睡觉。

沈约记忆力很强,白天读的书,晚上就能背下来,他对不少典籍都很熟悉,擅长写文章。

02、仕途顺畅,被泰兴宗欣赏

年轻的沈约长得玉树临风,眉清目秀,鼻梁高挺,嘴唇丰满,给人一种英俊潇洒的感觉。

郢州刺史蔡兴宗欣赏他的过人才华,就将沈约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蔡兴宗曾对他的几个儿子说:“记室沈约人才德性都堪作老师和表率,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学习。”

479年,刘宋王室内乱,骠骑大将军萧道成趁势灭宋,建立齐朝。蔡兴宗任荆州刺史,让沈约担任征西记室参军,并兼任厥西县令。在征西途中写下《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西征途中登上了陇山的首峰,向东眺望,但却看不到自己的家乡。看着关树,葡萄更想念家乡。

03、言谈有见地,备受太子青睐

齐朝初年,沈约任征虏记室,兼任襄阳县令。侍奉齐朝的文惠太子萧长懋。

文惠太子入主东宫后,沈约担任步兵校尉,主管文书记载,在永福省值班,校订四部图书。

当时东宫人才济济,而沈约尤其受到赏识与亲睐。每逢值班去见太子,总是谈到太阳落山才出来。

当时王侯到东宫,有时不能进宫,沈约总是劝说太子,替王侯传话。

太子说:“我平生很懒,很晚才起床,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谈讨论后,就忘记睡觉,如果你要我早点起床,可以时常早些进宫中来。”

受到文惠太子重用的沈约,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负责考核官吏的优劣,纠察政府各级官员的各种违法背德行为。

04、郊游竟灵王门下,结成竟陵八友

当时竟陵王萧子良也在招徕有才华的人,竟陵王开西邸,招文学之士,开华夏文化传承的盛事。

沈约同兰陵的萧琛、琅笽的王融、陈郡的谢朓、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门下交游。

他们互相讨论切磋学问,进行诗酒唱和,结成竟陵八友,沈约为"竟陵八友"的核心领袖,与学术大咖谢侃、萧衍同学是至交。

05、被排挤,任东阳太守

谁知文惠太子竟先于齐武帝死去,j竟陵王萧子良因被认为生活奢华而未得到武帝的信任。齐武帝嫡长孙萧昭业成功登位,沈约被排挤出京。

494年,沈约被任命为吏部郎,出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他从建康到东阳郡,一路走,一路写。

船行驶到新安江时,沈约作有《新安江水至清浅见底贻京邑游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新安江水清澈见底,甚至可以看见游鱼穿梭水中。如此静谧、如此情趣,让他想起孔子所闻的《孺子歌》,颇有些安贫乐道的意味。

经过钱塘时,野棠开得正盛,他见到定山,山壁斜竖,山泉归海,沈约暂时放下了奔波的劳累与被迫离京的抑郁,写下《早发定山》: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他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姹紫嫣红的山花,更表达了舒畅的心情。

06、造福一方,留下诗篇

在东阳任上沈约勤政廉洁,造福一方。公元494年,沈约开始兴修水利,发动百姓对婺江河道进行疏浚。

后来他又在婺江北岸修建了“玄畅楼”,落成后,沈约登楼临风,题写一首《登玄畅楼》: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羣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炴景烛中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后来沈约又数次登楼,写下五言诗《八咏》:

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

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

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

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

沈约意犹未尽,便以《八咏》诗中的每一句为题,作了8首长诗,洋洋洒洒共1800余字,时号绝唱,后人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

李白曾经登楼赋诗,李清照也登高而望,眼前是滚滚婺江,留下了“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千古名句。

07、朝代更替,仕途仍然顺畅

齐武帝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大臣,辅佐皇太孙萧昭业,得以执掌朝政,所有朝政大事都委托给萧鸾。

萧昭业二十岁即位,由于他无德无能,做皇帝仅一年,就被萧鸾杀死。

萧鸾篡夺帝位,这就是齐高宗明帝,齐明帝即位后,提封沈约为辅国将军,征辟为五兵尚书,升任国子祭酒。

五年后,齐明帝萧鸾驾崩,东昏侯萧宝卷继位,胡作非为,宰相当权执政。

尚书令徐孝嗣让沈约撰写遗诏,提升他为左卫将军,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骑常侍。

500年,因母亲年老,沈约上书请求免去职位,朝廷改任他为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08、劝谏萧衍代齐

齐朝的皇帝萧宝卷残暴异常、昏庸无比,雍州刺史萧衍征讨有功,顺势执掌朝中大权。

501年,萧衍起兵攻占建康城后,任命沈约为骠骑司马,原来所任的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职仍然保留。

萧衍虽有意取齐代之,却迟迟没动作,沈约试探性地向萧衍提出过让他取代北齐政权的话题,但萧衍始终没有做正面的答复。

几天之后,沈约又再次进言,认为现在与之前不一样,不能指望用淳朴的风气来感化别人。

士大夫阶级大多攀龙附凤,百姓都已经知道齐朝将要灭亡,天下人都愿意接受他的领导。

沈约离开后,萧衍也召见了自己的另外一位亲信范云,在得到同样的观点之后,这才使萧衍下定决心。沈约又连夜帮助萧衍起草诏书。

而在梁朝建立后,沈约又主张杀掉齐和帝以绝后患。沈约助梁武帝萧衍成就帝业,是开国功臣之一。

09、位极人臣,备受荣宠

梁朝建立后,沈约担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还兼任右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甚至把他的母亲封作护国太夫人。

他醉心于功名之中,因为他精通典章与制度,当时朝廷制定政策,经常要听取他的意见。

因为他自负才华非常的好,又专注于追逐权势,甚至受到一些人的讽刺。

他担任宰相之后,每一次官职上升,他就肯请退位一次,但最终又没有得到允许。

503年,沈约的母亲去世,皇帝亲自前往凭吊。因沈约年老体衰,不能悲伤过度,所以皇帝派中书舍人帮沈约谢绝宾客来访。

服丧完毕,沈约被提升为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关尚书八条事。

10、被猜忌,忧惧至死

沈约虽长期担任宰相职位,但他自己却对御史台的工作有兴趣,不少人也都认为他适合在御史台任职。

但梁武帝始终不取用他,沈约心灰意冷,于是沈约请求辞职,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

有一天,梁武帝在宫中设宴,宴请文武大臣,宴席上,侍者端来产自淮北的石榴,江南的菱角,还有徐州的葡萄,豫州的板栗。

梁武帝看到栗子,来了兴致,于是抓起一枚板栗说:“栗事多少?”——诸位,有谁知道栗子的典故有多少?

没等大臣抢答,梁武帝就自顾自口若悬河说起了栗子的典故,表现欲很强的沈约也开始抖落自己的知识储备。

沈约所知的比高祖少三件事。出宫后沈约对人说:“皇帝很要面子,护短,如不让着他他就会羞愧而死。

梁武帝认为他的言论太不恭敬,要惩治他。经徐勉恳切地劝谏,梁武帝才罢休。

梁武帝对大臣张稷心存旧怨。张稷死后,梁武帝同沈约谈起此事,沈约说:“尚书左仆射出任边境州郡的刺史,这是过去的事,何必要再提它呢?”

梁武帝认为沈约在庇护亲家,便很气愤地说:“你说这种话,还算是忠臣吗?”接着便起驾回宫。

沈约很恐慌,回到家后,沈约仍心神不定,未至床边便坐下,以致坐空而摔倒在地上,并因此而得病。

病中梦见齐和帝萧宝融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请来巫师察看的结果竟跟他梦中所见相一致。

于是沈约请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说梁武帝萧衍禅代之事并不是自己的主意。

梁武帝派御医徐奘去给沈约看病,回宫后徐奘将这些情况全都告诉了梁武帝。

梁武帝特别生气,多次派使者谴责沈约。沈约异常惊惧,病情加重513年,沈约惊惧之下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梁武帝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将沈约的谥号定为“文”,梁武帝说:“沈约的才情,还没全部表达出来,应该用‘隐’字”,于是改谥号为“隐”。

11、喜欢藏书

沈约喜欢书籍,收集图书达两万卷,是南朝中国藏书第一大家。沈约注意识拔笃学之士,并在图书资料方面,尽其家藏以提供方便。

其次,提出了藏书“遇贤者与之”的思想。沈约鉴于古往今来藏书家子孙失书、散书的教训,提出了“凡书多与人”,“遇贤者与之为高”的思想。

12、文学成就卓著

沈约文学成就卓著,他的辞赋作品,由大部分已经佚去,只有唐代《艺文类聚》中十篇辞赋的片断和《郊居赋》一篇全文了。

韵律之美是沈约辞赋最鲜明的特点,讲究押韵,追求对偶工整,善于运用双声叠韵、行文讲究平仄等,使读起来回环往复、朗朗上口。

沈约作诗,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写作手法高超,艺术上别具特色。

沈约诗中还蕴藏了诗人个体丰富的思想感情,尤其突出表现在其与朋友交往、送别、怀念、咏怀类的诗歌中。

沈约学识渊博,其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典故,并将其呈现为工整的对偶。

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将平声仄声交错使用,以构成声音的抑扬错落之美。

沈约留下的经典诗篇不少,其中在一次和友人范成安的分别时,写下的一首《别范成安》,成了千古吟诵的别离诗: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6

这是一首离别诗,送别对象是当时安成内史范岫。他在萧齐时曾为安成内史,故称范安成。

沈约与范岫有相当深厚的交谊。他们两人都是幼年丧父,身世相同,心性相通。

他和妻子感情深厚,还为妻子写下《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复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人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

他还很擅长写爱情诗,他曾写下《夜夜曲》: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夜夜曲》以银河、北斗星、孤灯、寒机、鸡鸣等景物为线索,描写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独守空闺、织布流泪、怀念远方爱人的凄凉心境。

他还写下怀古诗《湘夫人》 :

潇湘风已息,沅澧复安流。

扬蛾一含睇,{女便}娟好且修。

捐玦置澧浦,解佩寄中洲。

作者通过比喻,将湘夫人的眼神比作扬起的蛾,显示出她含蓄而温柔的气质。

他特别佩服王昭君,曾写下《昭君辞》: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来夜,明月暂经过。

在史学研究上,沈约著有《晋书》《宋书》等多部史书。然而流传于后世者仅有《宋书》。《宋书》成为了《二十四史》之一。

沈约才华横溢,备受欣赏,仕途顺畅,他也具有卓越的政治能力,曾帮助梁武帝登基。

可是他太自负,祸从口出,被猜忌,被责难,最终忧惧而死,可悲可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