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雅智航李军 | 有一种美好期许叫心想事成,有一种心理效应叫自证
你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当准备接手一项相对陌生的工作或者正在面临一项巨大的挑战时,会充满深深的焦虑和担心,变得不那么信心,以至于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内在总有股力量在暗示:一定做不好,一定不会成功,一定会有人不满意。
当事情如你所暗示没做做好或失败了,便懊恼道:“我就说不行,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然而,导致失败或者不甚满意的结果出现,仅仅只是因为能力不足吗?
一般来说,我们的感觉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这五种,这些感觉通道会接触外界,然后将外界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加工后被我们头脑所觉知到,整合成为大脑指令,指引我们进一步的言行举止。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感觉,是人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自己难以意识到的部分。潜意识中所涵盖的内容更为丰富,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影响我们的思考与决策,有时候也会被称为“第六感”或者“无意识”。这种无意识的力量是我们无法直接感应到的,对于某些事情的直觉和判断,往往都来自于头脑或身体中无意识的作用。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导致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自身能力不足,还可能是由于消极的暗示,预言自己不会取得成功,并最终用实际行动证实了“预言”的正确。这种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自证预言”。
关于“自证预言”,维基百科中是这样定义的:自证预言(又称“自我应验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通俗的说,自证预言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那么,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利用“自证预言”的心理效应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呢?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向某所小学的教师提交了他们认为会在新学期中取得比较明显进步的学生名单,8个月后再次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确实有了明显进步。事实上,这个名单是他们随机给出的,无任何依据。由于老师有了“这些孩子有进步潜力”的暗示,因而对这些学生更为期待和关注,学生在接收到这种“高期待”信号之后,自认为“我可以取得进步”,于是行动上更加积极起来,最终真的实现了进步。
“自证预言”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就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会不断地受到阻碍,这些阻力就会出现。
“自证预言”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效应,人并非单纯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而是主动地根据个人的主观期望,作出相对的思想及行为反应,而使期望得以实现。
例如如果你认为自己和婆婆的关系不好,就会不知不觉地专挑婆婆的缺点,越看越不顺眼,一点小矛盾就能升级为战争,完全不能合作,预言便实现了。相反,假如你认为婆婆是喜欢你的,自然会多贴近,有什么做的不合适的地方也会多包容,婆婆认为你通情达理,给你更多的关照,婆媳关系自会融洽。
所以,当我们在做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时,先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肯定能够做到很好。然后就会倾向于关注更多的正面讯息,而那些正面讯息又诱发我们找寻更多的正面讯息,使我们变得越来越乐观和充满自信,行为上也变得更积极,大大地提升了成功的机会。相反地,如果我们越是担心坏事情的发生,便会越留意不利的讯息,不利讯息越多,心情越加焦虑不安,行动消极、被动或过度保护自己,最后更容易地诱发不好的结果产生。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证预言”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但却是会被经常用到的一种对现实的洞察力。如果我们懂得并有意识地运用这类法则,无论是在生活还在工作中,我们都能通过这一法则给自己塑造想要的生活,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自证预言并非盲目自信,任何你认为有困难的事情在实现的过程中都不会畅通无阻,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再正常不过,但只要持续耐心地朝着理想向前积极迈进,总有一天当有你回头望时,会猛然发现自己正行走在自证的路上,离预言会越来越近。
华雅智航李军
镜像归因疗法技能导师
国际级讲师
国家心理督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系统排列师(师从周鼎文老师)
亲子关系导师(师从吴文君老师)
恋爱婚姻导师(师从李中莹老师)
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导师
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意象对话技能导师(师从朱建军教授)
国家认证沙盘游戏治疗师(师从申荷永教授)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
石家庄广播电台特约家庭关系指导师
华雅智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