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优秀文章

读《西游记》中的优秀“政治家” 150916111沈家辉

2017-05-16  本文已影响13人  梦工厂之八戒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打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文学形式乃至思想意义的理解和阐释,一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始终存在着分歧和争论。甚至在它问世之初的明代,就一度被视为批判现实黑暗与揭露社会恐怖真相的奇书而遭到封杀。在清代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它被游移于劝学向善、弘扬佛法、阐释禅理、或是宣传道家真谛之间,几乎没有人把它看作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民国时期,胡适也只是强调作者的幽默与诙谐,他甚至认为《西游记》“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另一位更有小说研究祖师爷地位的大学者鲁迅对此表示同意,说《西游记》“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也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大约后来说《西游记》“玩世”都始于此。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趣味十足,其中里面的几位“政治家”十分出彩。

1.太白金星。众所周知,孙悟空对于大权在握的玉帝,他呼之为玉帝老儿;对于太上老君他几乎每次都拿他开玩笑,对于如来,也只是畏他而非敬他,嘲笑如来是“妖怪的外甥”;他更是把天宫的神仙呼来唤去。只有观音菩萨和太白金星让悟空敬重。悟空对于观音菩萨的敬重是源于对她的帮助和指引,而对太白金星的敬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太白金星高超的交际艺术和朴实的人格魅力。

        且看西游原文: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哪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太白金星的这番语言很符合玉帝当时心理的:一方面玉帝不愿意动武;另一方面面对龙王和阎王的告状,也想为手下讨要说法,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正好化解了玉帝的尴尬。太白金星承认悟空是天地孕育,既是天生就应该招之为天庭所用,这使招安变得理所当然。所以玉帝甚喜,立即批准。应该说,太白金星是很会拿捏玉帝心理的,使得招安计划顺利实施。而从语气上,让玉帝觉得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招安,宣扬天庭的神威,肯定他的绝对领导地位。

        而太白金星一到花果山马上进行角色转换,放下“钦差大臣”的架子,抓住悟空喜欢肯定他名头的心理,张口闭口大王,把悟空弄得高兴地要设宴款待,并马上答应跟着太白金星去天庭接受招安。如果太白金星按照规矩办事,以施恩的方式对悟空招安,是不会行得通的。必须以平等和谦恭的语气“求”悟空到天宫做官,他才会接受。太白金星对悟空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确,以出色的交际艺术化解了一场争斗。第二次的招安,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太白金星能够招安成功,在于他出色地担当起调停人的角色。他在玉帝面前歌颂赞扬玉帝,又在悟空面前奉承夸赞悟空,是一种十分出色的外交手段。在他的成功调停下,玉帝和悟空化干戈为玉帛,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悟空已经是非常机灵聪明了,太白金星却能诱导悟空使他屡屡中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外交政治家的才干。

2.镇元大仙:原文有述: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镇元大仙实是西游中一等一的高手,但镇元子在每次悟空惹事情之后,一次次都颇有谅解的气度的谅解。镇远大仙收服悟空之后,非但没有仗势欺人,反而最后大方地拿出人参果与师徒分享,还与孙悟空义结金兰,非常值得我们揣摩。

        且看书中原文:众小仙遂调开桌椅,铺设丹盖,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三老左席位,唐僧右席,镇元子前席相陪。

        与其说是镇元大仙气度不凡,倒不如说他是极有政治觉悟和城府的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关系危机的正面冲突。我们先看,镇元大仙明显是道家的人物,但是在这一章中,镇元大仙放下身段去讨好师徒四人,又在吃饭时把主人位子让给观音,这么明显地向佛派系示好的行为再明显不过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镇元大仙恐怕就是教科书一般的代表吧。

3.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可以说真正做到做事不卑不亢,喜怒不表于色的境界。太上老君之与人寡合、孤僻,使得他干受孙悟空的耍弄,显得窝囊受气。给玉帝炼的金丹被孙悟空当炒豆吃了,为取回丹,推孙悟空入八卦炉锻炼,未收到成效,反被孙悟空蹬倒炉子,.作品后面有许多妖怪出自太上老君之手,孙悟空找老君评理时,语气十分不屑而且直冲太上老君,老君则不如如来和玉帝一般有权威性的话语,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太上老君顶多是一名得力干将。当玉皇大帝在孙悟空打到灵霄宝殿前,特派使者去西天找佛祖救驾,置眼前的危机不顾,但玉帝不敢治罪于太上老君,事实上玉帝的心理年龄不是十分成熟。

        且看原文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玉帝在孙悟空搅乱天宫时,吴承恩先生为玉帝量身定做了四个表情:见奏悚惧,又添凝思,越发大惊,玉帝大恼。,身为一个朝廷最高领导者,每当听到一个新消息时,惊愕反应便更深一步。相比之下,太上老君和官印聊聊天随手就制服了孙悟空,前者与后者差距实在太大。如此看来,太上老君不但能屈能伸,更有极强大的伪装能力,手下的妖怪法宝也都是孙悟空敌不过的,实是西游的一位政治高人。

        所以说,如果读西游只是认识到 孙悟空智慧勇敢,猪八戒天真可爱,沙僧憨厚老实,唐僧肉眼凡胎,是远远不够的。西游作为名著而不是一本儿童教育书是有自己的道理的,西游中的政治家们让人深思,而西游背后的政治文化更是极类似我们今天的政治现状,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自然会有其优良的一面,但根深蒂固之后必定带来一些“杂志”。那些杂志是否真的对我们民族复兴与崛起有利呢?

参考文献(文)(书籍):

1.吴承恩:《西游记》

2.刘乃达:《西游原来是禁书》(2012年9月)

3.苏兴:《西游记》的玉皇大帝、如来佛、太上老君探考(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一期)

spdy��[����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