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读《小说》

两个发生在贵州的故事

2020-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朱老师的洞天福地

两个发生在贵州的故事

一个教育孩子的小矛盾,导致婆婆死亡、儿媳妇被判流放三千里,到底谁的错?

婆媳矛盾,自古而然。清代的《刑案汇览三编》就记载了两个发生在贵州的真实案件。它们都讲述因为带孩子的理念不同,导致婆媳矛盾,最终婆婆死自尽,儿媳被判刑。

但其中的对错,该怎么理呢?

第一个故事

这个案件名叫《理责其子致母痛孙气忿自尽》,发生在嘉庆十一年(1806)。

贵州田宗保和亡妻有一个孩子名叫田长受,在妻子去世后,由继室彭氏照看抚养。田宗保的母亲姓唐,是为唐氏。

田长受年龄不大,才五岁,所以还有些调皮。吃饭的时候,田长受贪玩。彭氏便喝令让长受快吃。田长受却不服气,偏要耍赖,把碗扔到地上摔破了。

田宗保生气,便打了田长受背上一下,田长受就开始哇哇大哭。

彭氏怕婆婆听到生气,就让长受不要哭了,然而长受仍然大哭,气得彭氏也打了他一下。

这时,婆婆唐氏恰好从隔壁闲聊回家,便看到田长受“受委屈”,于是不分青红皂白斥骂田宗保和彭氏。

要注意的是,彭氏是田长受的“后妈”,加上“隔辈亲”,所以唐氏可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彭氏,故而非常生气。

在清代,母亲为尊,所以儿子和儿媳妇在母亲生气时,应该让她生气,不能分辨。所以田宗保就连忙找到邻居过来劝慰,让唐氏回房休息。

彭氏作为儿媳妇,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在外面等唐氏消气。

然而没想到的是,唐氏越想越气,竟在房间里自缢身亡了。

案件报到官府,官员详细审查,得知夫妻二人教育田长受时并未当着唐氏的面,没有违背“父母教令”。

按照情节来看,夫妻二人实在可怜。

但按照法律来看,田宗保和彭氏属于子孙过失杀父母,本应判处绞刑,最终判处杖一百、流刑(即流放)三千里——这还是因为二人“过失”而减刑后的判决。

第二个故事

这个案件名叫《训则其子致姑痛孙气忿自尽》,发生在道光六年(1826)。

小何田氏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名叫何开祥。她的婆婆也即何开祥的奶奶,是为老何田氏,对何开祥十分溺爱。

一天,何开祥在自家屋子外玩泥巴,回家后被小何田氏发现弄脏了衣服。

小何田氏用竹片责打何开祥,何开祥就扯开嗓子大哭。

恰好这会儿老何田氏探亲回家,觉得小何田氏不应该打骂自己的孙子,便对小何田氏辱骂不已,甚至还想殴打她。

作为儿媳妇,当然不能违反“教令”,所以小何田氏连忙进房躲避。

老何田氏回房后,仍然怒气未消,对着老伴何允富发火,何允富和往常一样,劝慰他睡觉——但何允富自己先睡着了。

趁着老伴睡着,老何田氏仍然想不通,便在房间里自缢身亡。

案件发生后,官员审问一家人,老伴何允富便对官员说:“老何田氏疼爱孙子,见不得他受一点气。但她又老又病,总是辱骂殴打小何田氏,不如早死呢,免得受气。”

但按照律令,小何田氏应判处绞刑。因为有前面田宗保的案子作为参考,也减为流刑三千里。

关于两个故事的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真实案件,都发生在清代。婆媳因为抚养孩子而产生的矛盾,自然是让清官也难判断。

作为现代人,我们都非常难以接受:明明是婆婆自己有问题,为什么受刑的却是儿媳妇呢?

这就涉及到古代法律中对子女父母关系的规定了。

在唐代,《唐律疏议·斗讼》就规定:

诸子孙违犯教令及奉养有阙者,徒二年。

在宋代,《宋刑统》规定:

诸詈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杀者,流三千里;伤者,徒三千里。若子孙违反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殴杀者,徒一年半。

父母杀了子孙,竟然只徒刑一年半。而子孙对父母,即便只是最低的“伤”也要徒三千里。

在清代,《大清律例》规定:

违反教令,杖一百……因致父母缢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所以,儿子、儿媳妇不能违反婆婆的“父母教令”。虽然两个儿媳妇都没有当面顶撞婆婆,婆婆也是自己想不开而自杀身亡。但按照律令,她们也都是过失杀人,应判处绞刑。

只是,官员在量刑的时候法外开恩,将其定罪为“违犯教令”。

然而在清代,流放三千里和死刑有什么区别呢?可能结局都是死亡,而流放三千里的死亡,过程只会更加痛苦。

又一想,很多儿媳妇经历了这样的婆婆后,最终也会成为婆婆,于是,一代又一代,这样的悲剧总是在当时的中国各地上演。

而且,两代之间因为养育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也十分常见。

如果某女子恰好嫁给了一个妈宝男,而婆婆又恰恰喜欢压制儿媳妇,那么这个儿媳妇恐怕就很难过上好日子。

另一方面,如果婆婆像两个案件中的婆婆一样,虽然疼爱孙子,但不得其法,却又十分小气,家庭恐怕也很难和谐。

再看看,前几日山东虐待儿媳妇致死的公公婆婆,如果把他们放到清代,他们岂不是要上天?

然而,更令人可怕的是,这样的公公婆婆,并不是在古代,而是在2020年的今天。

“家长权威”“孝道文化”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就是,如果父母并不是合格的父母,不配做父母,那么子女、媳妇该怎么办呢?

文明之路,道阻且长!

关注朱朱老师,为你读古代小说、笔记、杂书,畅游古代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