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

《湖》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2019-05-09  本文已影响8人  by_黎明前

《湖》讲述了男主银平先后尾随三个不同女子的故事。

在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多素雅鬼魅,令人有种雾里看花,梦中藏梦的感觉,尤其是前片花了一段笔墨交代最早的回忆——童年里家乡的湖。这种湖,与其说是银平心中割舍不掉的回忆,毋宁说它代表着一种“虚无”的情结。他的父亲从这里掉了下去,他也想过将可恨的表姐从这里推下去过,然而这片湖至始至终都存于银平的心中,陪伴他度过往后的每一天。

《湖》的写作手法属于“意识流”,大量前后片段的衔接没有逻辑关系,全凭意识切换,包括人物场景的变换许多处也未作交代。

文中致力描写银平丑陋的脚,并表现出银平因这一缺陷而表现出的自卑。于是他有一种喜欢尾随女人的爱好,且尾随的女人的共同点,即是美丽,有引诱着他的某种气质。“莫非是肉体部分的丑陋因憧憬美而哀泣?”“同这样的人萍水相逢,许是在马路上擦肩而过,许是在剧场里比邻而坐,或许在音乐会场前并肩走下台阶,就这样分手,一生中是再不会见到第二次的,尽管如此,又不能把不相识的人叫住跟他搭话,人生就是这样的吗?这种时候我简直悲痛欲绝,有时则迷迷糊糊,神志不清。我想一直跟踪到这个世界的尽头,可是办不到啊,因为跟踪到这个世界的尽头,那就只有把她杀掉了。”在日本的美学中,这种“一次性”的刹那美感占据了很高的地位。“樱花”便是这种美的代表物种。樱花的花期很短,但正是这样一种即盛放而即凋零的美,这样一种注定消逝并永远不再遇见的美,才是至高无上,被奉为“极致”之美。

脚丑陋的银平的心中,也存有这样的哀美,但他因为心中的虚无,因为人性中扭曲的悲哀,而不得不追随他眼里的美。包括开篇讲到的澡堂女,银平喜欢听她的“美妙”的声音。

然而,被尾随的这三个女性都是简简单单的美吗?

“埋藏在有田老人背后的青春意识复活了,像是一种复仇的战栗。”

“说不定她已意识到自身的魅力了吧,毋宁说她暗暗自喜呢。”

可见,宫子是一个老人养着的年轻女子,而久子是银平所任教的高中的学生。老人有极端的“恋母情结”,在宫子面前表现地就像孩子一样;而久子是富豪家的千金,被家里人管教的严。于是这二者是否都有类似于“虚无”的心理产生,我不置可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二者的内心都有着和银平一样近乎“变态”的某种私欲。她们都渴望被尾随,享受着被男人跟踪的快感,久子甚至作了银平的情人后依然要求银平跟踪她。

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银平在大多数时候的精神状态是“恍惚”的,是不知所行的。顶着的大玻璃仿佛破碎了,犹如故乡结了冰的湖;敲打着他头部,仿佛一路犹如幻影跟踪他的婴儿;幻想中的将久子与母亲一枪穿透的血液四涌的,“宛转蛾眉马前死”的画面……他的精神仿佛空虚到了连整个世界都不真实了的感觉。

“光是红色格子的叠边和白帆布运动鞋之间看到的洁白肌肤,就足以使银平的内心充满了哀伤,以至想死,或想把少女杀死。”

这种对少女的“纯洁”,“洁净”之描写是川端极为热衷的,也是极为擅长的。文中的银平对这样的洁白的一丝不染的美也是痴迷。

于是在草坪上躺着,无意识的任凭时间流走,恍若自己是裸体一般的;又或者自我重复这位少女的男友将他推下土堤的场景,直感受到疼痛。

“人总有短暂的一瞬是会被宽恕的。”他哭哭地追寻着美,又为美所抛弃。这样一种“短暂的一瞬的宽恕”,是他内心得到的极少的满足感,类似于某种对美的憧憬,一晃而过。

他的人生好像就行将就木一般,因为和女同学的不伦关系被辞退后,好似也一直没找工作,仅四处游荡,整日无所事事。除了跟随他倾心的美丽女孩儿以外,除这点憧憬还能使他有所感觉以外,仿佛别的东西在他世界里已然死去了。

最后的结尾,他被一个中年丑女尾随了,这实在是一个讽刺。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甚至令人作呕的女性身上,他都能找到内心的刺激,哪怕是一刹那的兴奋。最后他没有选择与这个女子行房,而是回到公寓去了。文章就此戛然而止。

这样一篇令人感到压抑,却又不失美感的作品是日本文学的典型。其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的萧条,空虚,看似与平日一样的社会生活背后隐藏着安危动乱的危机。川端康成作为“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对人的心理、感觉的体悟,再加以美学的艺术性加工,行成如此风格的作品。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湖》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银平展现了一个因为“丑”而憧憬美,渴望“美”给予温暖的爱,却又因为“丑”的自卑而陷入“恶”行为。期待美的救赎这样一个精神世界。这也正是作品呈现出来的川端康成在追求美的路上步入的“魔界”。在这个世界里,“美”的追求以“丑”的名义,突破了伦常,突破了道德戒律。是一种纯洁的发自内心的自然感情,是身心压制下的自然反抗。然而步入“魔界”对美的寻求,是自愿陷入“恶”的深渊的行为必须忍受陷入“恶”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不得善终的后果。主人公银平在美的追求上的不断失败和轮转,又展现出了步入魔界的仿徨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丑”的宿命的痛苦和寻求美的救济的焦虑。


其实,银平美的追求出于本能,出于一种“纯洁”的,“纯真”的初心。然而即使善良的人在面对可望不可及的,自己拼了命追随却又够不着的东西时,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也会慢慢随之而丑化,恶化,于是走上罪恶的不归路。很幸运的是,银平克制住了自己内心一次又一次的冲动,但文中的一些隐晦字句还是提及了他与少女久子至少发生了抚摸行为的性关系。银平既想索要,又刻意去克制,这种矛盾使他越来越向深渊深处走去。

不得不说,银平是一个值得人同情的家伙,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悲剧。

说的更难听点,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意外。

想必这就是这部作品所想表达的虚无主义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