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尽
暑假将终,但我倒也没觉得这个暑假有多么短暂。
可能是因为这个暑假的时间比较短,我也没办法出远门旅行。不过我倒也算玩的尽兴。关键在于我主动屏蔽了这个暑假的短暂以及暑期将尽的焦虑感。每天还是做着当下该做的事。
说起来这个暑假倒也看了不少书,从叔本华到加缪还有《教父》、《外婆的道歉信》、《看不见的女性》。越是将互联网中获取的知识与书中的进行比较,我越是发现,还是书中的知识密度大得多。阅读速度可比说话速度快多了。这样一来,相同时间内,我思考的东西也相应会变多。至少我觉得我看书时还是很充实的。
不过同时,我发现网上有一些博主会发表一些书评,让更多读者意识到哪些书是“雷点”。我在看的过程中发现,我曾看过的一些书“中奖”了。大冰的书首当其冲,还有郭敬明的书。甚至有评论建议“大冰和郭敬明打一架,谁赢了谁做倒数第二”的。当然我觉得他们写的内容还挺有意思的,抛开文笔不谈的话。虽然可能大冰写的不怎么样,但是他笔下的人是没有错的,他们鲜活地活在这世上。当然文笔不佳也可能是畅销书通病。可以说畅销书可真没什么有深度的。能畅销多半是因为营销做得好,而且书的阅读门槛低,让大众能看得懂。因此畅销书多半是“口水书”,我们又哪能指望它们能有深度呢?当然也有畅销书不乏深度,只不过少之又少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也被抨击。虽然不少人觉得它写的挺有意思的。我看的时候也这么认为。近来一看书评,发现它只不过是被营销包装的“心理学”书籍罢了。如此不负责任的分类,误导读者不说,更是对精神病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记者、医生行业的不尊重。究其本源,这本书就是纯粹虚构的内容披上了精神病的外衣。假若在书的开头注明“本书纯属虚构,仅供娱乐”它也不至于被骂的那么惨。但现在这种局面完全是自作自受。
与此类似的还有《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摆渡人》。它们真的没有腰封上鼓吹的那么有深度。只不过是赚钱的手段罢了。如果写书不是目的而只是沦为手段,那么这样的书,很快就会消失于历史中。
于我而言,我真的很感谢有人能站出来抨击这些实际没有内核空无一物还会误导毒害读者的书的,有越多的人站出来为大家发声,就有越少的人受到这些书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