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幼儿园亲子阅读之《战争与和平》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76天。
《战争和平》,从封面和封底上,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一种隐含着冲突的幽默感。
《战争与和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正经的名字,是不是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当然这两个故事没有什么关系,可是画面却有些搞笑和无厘头,狮子、刺猬后面还跟着猪、羊、河马,明明都是动物,却穿着人的衣服,还像人一样站立着。而不远处的坦克上,明明坐着一个人,但是和这些动物比起来却显得很渺小。
这种渺小不仅仅来自于距离,更是气势上的差距。画面上的食物也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另一种冲突,那就是这些长得像甜点蛋糕一样的食物,却比人和动物还要大。这些都让人不禁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食物能吃吗?这些动物和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本绘本的作者迈克尔·福尔曼被誉为英国殿堂级的儿童作家和插画家,曾经是两届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的得主。凯特·格林纳威是英国图书馆协会在1955年为儿童绘本创立的奖项,下设“格林纳威大奖”,“最佳推荐奖”和“荣誉奖”三个奖项。
其中,“格林纳威大奖”的遴选标准十分严苛,插图本身及图文结合都是评审的重要元素。所以可见福尔曼的功力了。福尔曼的作品可以用“举重若轻”来概括,无论多么沉重的主题,到了他的笔下,都会变得轻松幽默,但却令人深思。严肃深刻的主题和寓意蕴含在欢乐夸张的画面之后。
在他的作品里,欢乐背后隐藏着辛酸,沉重里面蕴含着希望。福尔曼很喜欢从孩子们熟知的动物取材,像猫、狗、金丝雀之类的,他笔下的小动物,个性都非常鲜明,既有物种的属性,也有孩子们的各种特质,比如好奇害羞骄傲善良等等。
孩子会共鸣,从中吸收营养。而不同的动物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出活泼,欢乐的闹剧。但总会让人笑过之后,又若有所思。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总会为福尔曼的作品着迷。
这部作品对孩子有怎样的心理意义呢?故事从一片贫瘠的土地开始,幅员辽阔,寸草不生,狮子王和动物臣民愁眉不展,于是他们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生机。当他们到了邻国才发现,那里的食物居然那么丰富,但是邻国的国王却宁可把食物都倒掉,也不愿意与小动物们分享。
在故事的内容上,依然延续了作者在封面封底上带给我们的冲突感,那就是贫与富的冲突,渴望分享与拒绝分享之间的冲突,这样的剧情对于孩子们其实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因为孩子每天生活的世界的相对单纯,不管生活条件怎么样,父母都尽可能地在为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
所以很多孩子无法体会“贫瘠”的含义,会有父母担心孩子每天过着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也不愿意跟人分享。这样下去会不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人呢?所以有的爸爸妈妈就会刻意的不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或者要求孩子必须去和人分享。结果往往是孩子情绪爆发,父母和孩子之间冲突不断。
其实这个故事可以帮我们来化解这个问题。绘本往往是打开孩子视角和心灵的一扇窗,迈克尔·福尔曼的作品更是如此。
比如《战争与和平》这本绘本让孩子了解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也有这么富裕的地方。孩子也会思索并发现原来世界上是有不公平的,有贫与富的差距。世界和我们身边的、想象的不一样,这让孩子有机会对外面的世界有不一样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关心身边的事情,而是可以有更广阔的视野与心胸。
孩子的内在是有一个平等和公平的需要的。所以绘本里的冲突和反差会引起孩子的思考,孩子可能会提问,为什么胖国王不愿意和动物分享呢。孩子心里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比如胖国王这样做是不对的。胖国王有这么多食物,小动物又很需要食物。所以胖国王应该和小动物们分享这个“应该分享”的结论。
并不是我们告诉孩子的,而是孩子通过阅读自己得出来的,并且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需要分享的情况。他们或许会想起这个故事,或者他们已经忘了故事,但记住了“分享”这个话题。于是便有可能更愿意去分享,其实孩子要学会分享,背后还需要有更深刻的心理基础,也需要我们帮孩子去做好心理准备。
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胖国王需要跟动物们分享呢?不仅仅是因为动物们需要,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胖国王有很多食物,他自己都吃不完。
其实分享的前提是:你刚好需要,而我刚好拥有。给了你,可以满足你的需要,但也不至于让我自己感到匮乏。
所以,要孩子学会分享的第一步,不是让孩子“给出去”,而是让孩子先感到自己被满足了。满足有两方面,一是具体地看,每一次我们希望孩子去分享的那个具体的物品。如果分享了,是不是孩子自己就没有了,那就多为孩子准备一些食物和玩具。让孩子有多出来的东西可以分享。二是宽泛地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理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比如我想要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我想要自己下楼梯,我想要自己倒水等等,这些是不是得到了满足。
如果孩子不想跟别人分享他的物品,这其实是孩子的权利。我们是否有尊重到这一点呢?有时候允许孩子不分享,孩子反而就有了分享的心理能量。
如果一个孩子自我的需求不能被尊重和满足,却又被强制分享,那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绘本里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胖国王。他拒绝分享,完全无法体会动物们的感受,不能理解贫瘠的痛苦,他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为自己。内心里他是恐惧和匮乏的,而内在匮乏的人是学不会分享的。
在故事的结尾也有一个隐喻。那就是胖国王的自私和贪婪让他陷入了泥浆,溃不成军,而狮子王,他一直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臣民,最后的结果是他收获了国王军队无意中的“帮助”,也收获了大自然的辅助,鸟儿们也最终找到了种子,天时地利人和让狮子的王国重新收获了生机。这其实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绘本的结局将这个道理以浅显生动的方式呈现给了孩子,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着有爱心,愿意分享帮助别人,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支持者。而自私,浪费,贪婪,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会受到惩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我们要怎样为孩子读这本绘本呢?既然这本绘本有很多有趣的冲突,那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寻找这些有冲突的细节,比如这本绘本中隐藏了很多的食物,而食物又是孩子天然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就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这些食物。比如到了狮子到邻国的时候,问一问孩子,这些建筑里隐藏着什么,在故事里的每一页都去寻找一下,里面有哪些食物。再比如胖国王的军队们看似规模庞大,但是从一出发就露出了破绽。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士兵们胳膊都动不了了,为什么卡车轮胎都被压爆了,为什么骑兵都成了摆设,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说出答案。
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一些前后对比的细节。比如故事开始前和结束时土地的变化,问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或者故事开始前和结束时,小动物们的表情和状态有什么不同,问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故事结束后,我们可以沿用作者在绘本里创造的食物王国的思路,,和孩子一起去继续创作,可以打开脑洞,只是天马行空地想象,比如我们可以继续创造食物王国。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王国画出来摆出来,或者是可以把王国里的这些“建筑”先一个一个拍成照片,然后剪下来。再贴到另一幅画里,做成一幅拼贴作品。
一起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