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日记》谈天说地简友广场

大兴隆胡同,西侧即为历代帝王庙:北京胡同176

2024-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南海北的雪

大兴隆胡同,南北走向,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西四北头条。全长264米,均宽3米,西侧为历代帝王庙东墙。因地处历代帝王庙东侧,清代称东夹道。1911年后南北走向段称东夹道,东西走向段称兴隆里。1965年将两条胡同合并,定名大兴隆胡同。胡同的西侧是帝王庙的红墙,东侧是灰色的民居,西红东灰,明显的反差给人以视觉的小冲击。

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寺内建筑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影壁、木牌楼(已拆)、庙门、钟楼、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等建筑,两侧建有配殿。景德崇圣殿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帝王崇祀历代帝王和功臣的场所。东路为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等。西路主要为承祭官置斋所配房。庙门前两座牌楼幸存的部分构件已被重新组装成一座,陈列在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大厅里。

历代帝王庙,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原址保安寺始建。明嘉靖九年(1530年),历代帝王庙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历代帝王庙重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历代帝王庙大修时,将景德崇圣殿殿顶的绿琉璃瓦易为黄琉璃瓦,并在碑亭内立碑。民国时期,祀典遂废,历代帝王庙改由中华教育促进会及幼稚女子师范学校等单位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历代帝王庙由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使用。1954年,历代帝王庙门前的两座“景德街”牌楼和三道汉白玉石桥在拓宽阜成门内大街时被拆除。2000年,历代帝王庙腾退修缮,根据乾隆时期的陈设恢复了盛时风貌。2003年,学校迁出历代帝王庙后,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进行修缮改为博物馆并对社会开放。

现在,游客参观的历代帝王庙,应该就是经2003年修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