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

2023-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像橡树

最近开始听喜马拉雅里面的曾国藩家训了,每天早晚洗漱的时间都听一会儿喜马拉雅,学习并且了解真正的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终年61岁,从小他是一个笨孩子,笨到什么程度呢?具体来说一下,就是他大晚上还在刻苦努力的背书,一遍一遍又一遍,背了好久好久始终都没有背会,打算去他家里偷东西的贼都看不下去了,一直等啊等,就是发现他不睡觉没有办法下手偷东西,由于听了好久,这个贼进去背完就走了,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当年的曾国藩是很笨的!

但是后来的曾国藩有了很大的成就,是什么什么让他变化如此之大呢?

当年他去考进士,当年的科举考试是普通家庭的唯一出路,我们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最后考上了之后因为情绪激动都发疯了,可见方面的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曾国藩的父亲也是考了很多年,最终也是因为心力交瘁无心再考,后来把希望寄托到曾国藩身上,曾国藩还好,前面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比他父亲强了很多,后来他为了充分备考,提前进京,可是依然没有考上,住在当时的长沙会馆里面,这是为当时的湖南人设立的,毕竟便宜!当时也运气好,赶上皇帝过寿有加试,于是省吃俭用的他就又留在北京,等待考试

后来考完了,钱也花光了,没有办法回去,他就想了一个办法,通过京杭大运河先到江南,然后经过长江回湖南,顺便散散心,一举两得呀!辗转到了徐州,当地的官和他父亲是旧交,通过观察他,感觉曾国藩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借给他100两银子,可是这100两银子很快就没有了,当时的100两可是非常值钱的,官员一年差不多才20两,你想这个是什么概念,怎么花的呢?他买书了,看到当时的二十三史,很厚的书籍,但是他很想阅读,于是毫不犹豫的就买下来了!

本来是借别人的钱,资金也不少,买了书籍后他以为父亲会骂他,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父亲没有骂他,而且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这个让曾国藩很意外,也正是这件事情,让他以后更加爱读书,养成了每天都读书写日记的好习惯!

他的日记坚持了三十多年,除了中间很少的间断以外,就是去世前一天还在坚持写日记,可见是多么有毅力的人!

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天资愚钝,于是便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来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学问!

我们继续说说李鸿章,他也是晚清时期的名臣,是曾国藩的学生,早年的李鸿章很有才华,曾国藩的一些文件都是他来处理的,而且做事儿井井有条,因此曾国藩非常器重他,但是唯独李的懒曾国藩不待见,李鸿章老是喜欢睡懒觉,因为他喜欢写文章,每次到了晚上灵感就来了,因此睡得晚也起的晚,但是当时曾国藩创立了湘军,他对士兵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偷懒,有一次李鸿章又起晚了,不能和士兵们一起吃早餐,于是曾国藩派人过去请李,后来不好意思推托,只好过去,但是他看到人们都在等他,实在不好意思,当时曾国藩见李过来,一句话都没说,就直接吃了起来,后来人们也跟着一起吃了起来!就是这件事让李鸿章后来再也不迟到了,不睡懒觉了!

我们再来说一下曾国藩的戒烟经历,从早年17岁的时候就已经染上了烟瘾,最终在32岁的某个秋天晚上终于醒悟,然后成功戒烟,并且立下了人生12条!戒烟路上反反复复,是什么最终让他成功戒掉了呢?

早年在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了抽烟,当时环境就是那样,而且他的父亲也抽烟,所以自然而然得也就抽了起来,主要是他的父亲也不管他抽烟这种行为!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很器重他,感觉他日后会有所作为,对他给予重望,可是后来他抽烟被这个老师逮了个正着,这个老师声色俱厉的批评了他,这一次让他感觉非常惭愧,无法去面对自己的老师,于是他特地给自己改了名字并且转了学,“声势浩大”表明自己的决心,但是后来到了这个岳麓书院,周围的人们也还是抽烟,禁不住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诱惑,面对这种情况,他又开始一口一口的抽了起来,第一次戒烟失败了,忍不住还是想抽烟!

然后第二次戒烟是在后面中了进士,感觉自己有了出息,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了,要努力为官去做表率了,于是他召集了自己的一些同学朋友,表明自己的决心,当着他们的面就把自己的各种烟具给砸了,这个决心也是很大的,可是搞来搞去后面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意志,但是第三次戒烟之前,他接触过一个人,这个人帮助他,让他心智真正有了成熟,提升了他的意念,就在那年的秋天晚上,当他拿出烟想要抽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人,然后用意念战胜了自己,把烟具砸了,后来就立下12条,从此再也不抽烟了!

人生真正的成功,意志力!人贵有恒,无事不成!

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层,我们要自立,就是需要先自立自强,先独立自由!

第二层,我们要自信,就是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阅历之后,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这个时候真正的自信!

第三层,我们要自律,这个时候不管是遇到了什么喜乐忧愁,不管人生得意失意,都能够通过自我的反省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反思自己很重要!

民间流传了一句话,为官当学曾国藩,从商当学胡雪岩。为官之道,确实是很需要智慧的!当时曾国藩见慈禧太后的时候,慈禧太后问了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你是湖南人吗?你来自哪儿呀?家里几口人呀?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关于政事儿一个都不问,通过这个我们就能看出慈禧太后对于政治国家的事儿不是很了解,只是会玩弄权利,不像当年的武则天也会治国理政,所以晚清时期是多么腐朽!

天津教案,当时一些法国的传教士在天津教堂传教,收留一些儿童做慈善,可是当年同治时期,天津久旱无雨,老百姓没有什么吃的,于是有些饿死的儿童被埋了以后被野狗之类的吃掉,尸体残缺不全。于是老百姓们就造谣说洋人利用儿童的身体器官做药引子,于是老百姓们就冲去教堂找洋人算账,把当时法国人在教堂的领事丰大业给杀掉了,后来也把教堂里面的其他的洋人传教士杀掉,并且还烧了教堂,这下惹到了法国人,当时距离火烧圆明园没有几年时间,法国人的大炮都已经到大沽口了,所以可以看到一场战争已经在酝酿中了!

当时朝廷派曾国藩去处理这个事儿,很多人都不建议曾国藩过去,毕竟这个事儿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处理不好的话就是身败名裂的,曾国藩自己心里也清楚,可是最终他还是去了,他很忠诚的,当时年龄也大了!

曾国藩处理这个事儿,眼看着法国人的大炮过来了,当时他也很清楚大清朝的国力,是经不起战争的,为了避免这个战争,就事儿论事儿处理!

第一他调查了当时的儿童情况,是否真的有法国人剖心挖眼呢?经过了解其实真的没有,这个就是老百姓的造谣,因为当时很多人没有吃的,然后埋了以后被狗吃了后出现的残缺不全,所以洋人过来没做这个事儿,但是老百姓不这么认为!

曾国藩的办事儿风格,2023年3月29日记录

大早上起来听故事,当年的曾国藩在湖南老家时候还认了一个干爹的,当他当上了两江总督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在幕府听到有人在叫他,不是叫他的大名,而是叫他很久都没有听到的小名,他赶紧跑出门一看,一个老头子,原来就是他的干爹,毕竟很多年没有见面了,曾国藩赶紧带干爹到府上,好好款待干爹,干爹多年未见,突然从湖南大老远的跑过来,肯定有重要的事儿!

干爹过来也确实有事儿,之前家里有个主坟,风水很好,突然之间就被官府的人给占用了,这个干爹呢,没有办法只好想到了曾国藩,写个两指的书信这事儿也就办成了,可是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做,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干爹大老远的来了,而且自己现在不像之前那样穷困了,先好好款待干爹,让他吃好玩好,不要考虑这个事儿,但是他却派人快马加鞭回到湖南调查这个事儿,查明后确实有此事儿,然后开始想办法!

干爹待了几天之后,感觉好像曾国藩对这个事儿不闻不问,是不是帮不上自己呀?然后都打算回去了,可是曾国藩却劝住他了,不让他回去,好不容易来了,再待上几天吧,老头儿感觉也是,于是又待了几天

等到真正要回去了,曾国藩忽然张灯结彩的,邀请各官员告诉这个老头是他的干爹,大家也都纷纷来表达自己的敬意!曾国藩当场在扇子上题词,他可是书法家呢!

然后他送干爹回老家,回到老家后直接把这个扇子给了当地官员,官员把这个扇子拿回去两天,这事儿也就办成了,取消了官司!真可谓是一绝呀!

通过这件事儿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处理事情的能力,考虑非常周全,而且不动声色,避免引来太多的闲言碎语!

在干爹游玩之际,他能够悄悄派人去调查这个事儿,先调查正假,避免因为假事儿自己处理,费力不讨好!

如果按照他干爹的意思写了两字纸条,古人都是竖着写字,就简简单单的写两行,可是曾国藩没有这么做,而是简单的扇子,直接就处理了!如果当时他写小纸条,到时候被别人发现告发了,那么肯定是会有个假公济私的罪名的!

这个事儿我们可以学习到几点,有调查,有判断,有原则。

官场这么多年,自己的调查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他对曾纪泽他的大儿子的教育也是很成功的,后来成为了晚清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外交官!

说起曾国藩的用人之道,曹操曾经说过“唯才是举”,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你有才华,我都是可以去重用的,当年的刘邦和项羽,他们两个人争夺天下,刘邦是要啥没啥,要才华没才华,要背景没背景,要力气没力气,项羽手下有多少能人志士,而且出身有背景,刘邦强就强在了会用人,而且就是会用人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所以我们说平时的人际是非常重要的!

曾国藩的用人有两个原则,第一善于出风头的人我不用,平时表现不稳重的人,第二就是有才华自恃清高的人性格激进的人也不用!

他的是的用人原则,广交,慎用,勤教,严觉!

合众人之私,已成一人之功!就是在用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不能你自己成功了不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才干!

李鸿章是他的得意门生,曾国藩非常喜欢李鸿章,李鸿章犯的错误他是有饶恕的,毕竟就是才华!当年的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的时候,咸丰帝丢下北京自己逃到了热河避暑山庄去了,那个时候咸丰紧急调集兵力来护京师,古时候有个词语叫做勤王!咸丰当时也写信给了曾国藩,但是是需要让曾国藩的手下胜宝调军,这不明摆着欺负曾国藩嘛,但是曾国藩又不能不去,在老百姓的眼里,皇帝有难你却不管不顾,这可不行啊!一方面是舆论的压力,一方面皇帝却不信任自己,这个时候曾国藩犯了难,这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个问题曾国藩就问了自己的幕僚,曾国藩的优点就是不耻下问,能够广罗人才,虚怀若谷,问了一圈别人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独有一个人没有说话,当时曾国藩就感觉到这个人应该有好的计策,但是没有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说出来,那就单独聊吧!于是就回家了,果然一会儿后有人敲门了,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当时的李鸿章就看出了他的心思,知道他不想去,可是如果不去过不了舆论压力,当时咸丰逃跑的时候留下了恭亲王奕昕,他俗称“鬼子六”他特别会和洋人打交道,李鸿章知道洋人过来不是为了杀人灭你政权,而是为了金钱利益,所以就让曾国藩写书信请示问题,勤王一事儿非常重要,但是我一个人的军队能够护京师吗?于是请奏皇帝,要不让胡林翼也来勤王,于是就书信给皇帝,然后这一来一回的书信也需要时间,恭亲王奕昕刚好利用这个时间也和洋人谈判妥了,就这样,通过书信的方式拖延了时间,后来咸丰回信也说了,恭亲王已经把事儿办妥了,也不用勤王了,就这样这事儿就处理完了!

2023年4月20日

今天我要写一个人物,这个人淡泊名利,自强自立,当年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么这个人也是在曾国藩三次拜访中才答应他出来的!那么这个人究竟有什么值得曾国藩看重的能力呢?我们具体说一说

说起他的淡泊名利,真正的不爱做官,一生六次辞官,我们现代人都是拼命的追名逐利,可是当时清朝就这样的一个人,官追着他做,而且都是朝廷的重大官衔,但是他都一一推辞,不爱做官!

当年这个人给一个富人去打杂工,可是后来战争来了,这个富人为了避难然后就走了,留下他帮助看家,可是后来战争真的来了以后他却没有走,为什么呢?因为他说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那么就要遵守承诺,守信用,别人都跑了可是这个人就是不走,人们都说他傻,可是他却不在乎,后来这个战争结束了。

后来又有了战争,这个富人又离开了,把家就给他看管,这个时候他却呼吁号召大家一起抵抗,最终战胜了敌人,立了大功,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

当时曾国藩去拜访他,这个人个子很高,长的很帅,人称“雪帅”,可是这么帅的人却住着很简陋的屋子,一日三餐一菜一汤,非常节俭,进入他的屋子,曾国藩看到了一屋子的梅花画作,说起这个梅花画作,有着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从小家里收养了一个养女,他们年龄相仿,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人无话不说,慢慢的彭玉麟就对这个梅姑产生了感情,两个人慢慢长大,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因为当时的辈分以及社会的舆论,就和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父母之命难违呀,最终就没有娶他心爱的梅姑,后来梅姑也嫁给了别人,就这样,一段美好的姻缘化为了泡影!后来彭玉麟的妻子因病逝世,彭玉麟一生痴情,从此再无娶妻,而是发誓要爱着梅姑,要画一万幅梅花,于是他没事儿的时候就去画画,画着他的梅花思念着梅姑!可以看出这是多么忠诚的人啊!

一生三不要,不要钱,不喜欢逐利,不要官,不喜欢名利,不要命,打仗时候不要命!

他,彭玉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晚清政坛上重要的人物!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 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 子;第 三,看 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曾国藩讲人要勤,人也要有恒,这个是立身之本啊!

人要有五勤,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从细微之处识人

手勤,读书写字的好习惯

口勤

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的倔强

曾国藩当年打了胜仗以后,就开始裁湘军了,当时他手下人很多,可是打了胜仗突然裁军,当时就包括他的弟弟,可是他的弟弟脾气暴躁!那他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其实早在两年前他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就有说到这个事儿,湘军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他就考虑到了以后,月满则亏,所以提前就和弟弟说了的,以至于后来真正的裁军,劝说弟弟辞官回乡,弟弟也能欣然接受!

曾国藩的自保之法

曾国藩当年家书中写到“早年要当曾国藩,中年要当曾国藩,晚年要当郭子仪”为什么这么说呢?曾国藩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番作为,当他手里有了权利,而且有了名誉,这个时候朝廷就开始提防他了,位高权重,难免会有叛变的想法,因此这个时候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举措消除慈禧太后的猜忌,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当年带着湘军打下安庆之后,距离南京仅仅一步之遥,当时的主帅是他的弟弟曾国荃,为了避免他独享这个功劳,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向朝廷推荐重臣了,举荐别人和他一起打天京(今日南京),当时就有李鸿章,可是李鸿章聪明啊,他当时打下了常州以后就再也不向前了,给朝廷说天气太热军队需要修整修整再说,就是不往前走了,可是打仗这个不是拖的,需要的是时间,所以呢拖延的这段时间,曾国荃这边已经攻打下南京了!

第一步:向朝廷汇报,把功劳分给别人

第二步:曾国藩开始裁军,打仗已经结束了,没有什么可打的了,于是就让他们回家

第三步:筹钱,军队辛辛苦苦一起和你打仗,突然不用打仗了,让我们回家也得带着金钱回去啊,曾国藩没有通过朝廷自己筹钱,顺利裁军

第四步:劝弟弟辞官,这个时候曾国荃刚好过生日,他给弟弟过了一个生日,打仗的过程中还中了一箭,让他好好回家休养

第五步:表演,他们内部之间互相弹劾,在上表朝廷之前书信提前沟通,慈禧太后就喜欢玩弄权利,所以她看到他们内部之间有矛盾,于是就任由你们斗争,我看看能有个什么结果,其实本质上是来消除慈禧太后的猜忌之心的!

第六步:把自己的家书散发,就是让众人去相信他的信仰,我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就是通过这些,让慈禧太后真正的放下了戒备心!

为什么后期,曾国藩直接就从两江总督被提拔到了直隶总督,和他之前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曾国藩六戒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勿以小恶而弃人大美,勿以小怨而忘人大恩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嫉人之长

古之庸人皆以一惰致败,古今才人皆以一傲致败。

刚的智慧,不是刚愎自用,不是自以为是!

文明的差距主要是思想差距,文人都是很爱惜自己的名声的,只有从思想上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才能通过雷厉风行的态度解决问题!

当他攻下了南京之后,裁军这个事儿就是重要的一步,也正是这个事儿让慈禧太后对他真正的放下了戒心,有了更加信任的感觉!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