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对这3件事的态度,看出你的孩子是否爱你
作家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书中,讲过几段儿子的小事:
小家伙3岁时,对她说:
“等我长大,会给爸爸妈妈买一架飞机,你们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去。”
4岁时,儿子看了一本别墅的图片,又对她说:
“这一栋,那一栋,将来全部都给你们买。”
5岁时,刘继荣大病了一场,儿子一本正经的发誓:
“我将来必定要研制最好的药,让妈妈永无病痛。”
读着这些小故事,内心涌动着一阵阵温暖。
哪个父母,不渴望养出来的孩子,如刘继荣的儿子这般,贴心孝顺,懂事暖心。
只不过,稍微设想一下,若是我的孩子,在自理能力尚未养成的年纪,便做出这样的承诺,大概只会当成“童言无忌”,笑笑而已,或者对孩子嘲笑一番,让他小小年纪不要吹牛。
在孩子的童言稚语面前,刘继荣是这样做的:
面对“想飞到哪,就飞到哪”,她憧憬着在万米高空,脚踏祥云;
面对“想住在哪,就住在哪”,她设想着冬住海南的椰风海浪,秋住北京赏红叶、逗蝴蝶,夏住西湖看接天莲叶,春天则烟花三月下扬州。
至于孩子誓言的“研制好药”,她也没有视作孩童的天真,而是将儿子陪她度过病期的点滴,写成了《穿西装的斑点狗》,并且获了奖,还得到了央视的关注。
面对突然的“出名”,孩子害羞地要求妈妈:
“不要写我了,我什么也没做,只是像我说过的那样爱你。”
作家池莉给女儿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对你的爱,是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微笑,每一滴泪水。
如果上帝允许,我只会更加爱你!”
妈妈对女儿的爱,正好与刘继荣的儿子对妈妈的爱,产生了呼应。
每一个懂爱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爱的父母。
每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都少不了父母在这3个小细节上的智慧处理。
1.用崇拜的心态,看待孩子
懂得崇拜与欣赏的父母,即便是孩子的淘气,也能成为父母眼里的艺术品。
2.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
父母爱子女,不是简单的关怀与照顾;
父母爱子女,不是直白的给予与接受;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懂得让这份爱流动起来。
3.感激孩子的每一份给予
当父母学会将“你应该”,换成“感谢你”时,亲子之间的关系,便会从“有条件、带期望的给予”,悄悄转化成“感谢你、成全我”的彼此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