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放下“讨好型人格”,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2023-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绿茵下

01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说: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生而为人,不可能做到人人喜欢,被讨厌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是正常社交下的一种常态而已。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你总是想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他人的喜欢,结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

讨好型人格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大公无私,总是为他人着想,想要付出自己的所有,却最容易在生活中吃亏。

太自卑、太老实,不敢拒绝别人,有时候连说话都不敢太大声,在别人眼里没有存在感,这样的人最容易被人忽略和怠慢,进而会导致自己更加自卑。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在讨好他人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感受,遗忘自己的幸福,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最终让自己越活越累。

讨好型人格的人可以说很难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习惯了优先照顾他人的情绪,变得委曲求全。

生而为人,放下“讨好型人格”,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活得轻松快乐。

02

那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其实,大多数的“讨好型人格”都来源于童年的创伤。

有些家庭由于工作压力大,对孩子漠视甚至虐待,让他们的内心感到极其的恐惧,所以他们通过讨好家长来获取关爱,这种感受会一直延续到成年。

一些家长会说:“养你不容易,花了这么多钱,一点都不听话,养你有什么用啊?”

他们被要求要听话,不能有过多的要求,甚至还被家长威胁“如果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甚至有一些家长为了维护其他孩子,还会不惜贬低自己的孩子,认为这样是大公无私,可这样最容易将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干涉孩子的一切行为,不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总是愿意顺着别人的意思来活。

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的孩子,长大了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敢参与正常的社交,甚至排斥社交,喜欢一个人待着。

假如家庭的氛围不够和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就用打骂来教育,或是夫妻二人常常吵架,都非常容易将孩子培养成讨好型人格。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从小缺爱的孩子就像是被折翼的天使,忘记了如何爱自己,总是喜欢顺从他人,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03

被人喜欢真的那么重要吗?

有句话说得好:

“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当一个人能放下“讨好型人格”,学着放松自己,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爱。

想要活得轻松,那我们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走下去,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都不要放在心上,别让别人的话影响自己的生活。

大张伟在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

“我宁愿别人不喜欢我,我也要喜欢我自己,因为你越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越不喜欢你自己。”

人生最大的不幸,其实是不喜欢自己。

当一个人足够爱自己,就不会被别人影响,纵使被说坏话,被嘲笑,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

走进社交并没有那么可怕,你只要学会喜欢自己、战胜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人生啊,不求深刻,但求简单。

人要学着疗愈自己,学着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成长,去读书,去经历,去提升自己,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终能遇见越来越快乐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