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成为“圈子里最差的人”
1.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新媒体编辑,那是2015年上半年,公司处于初创阶段。
每天长时间对着电脑,采集和整理行业信息,但稿件质量不达标;
约行内名人采访,费事费力且稿件数量不达标。
工作吃力不讨好,一些同事动了辞职念头。
公司老板立刻给我们部门召开了动员大会。
他在演讲时问了一个问题:“当你的生活中有一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你愿意和谁做朋友?”
大部分同事都是90后,本以为心高气傲,但大家犹疑说应该是百万富翁吧。
老板问:“为什么?”
一同事说:“百万富翁的圈子好混一些吧。”
老板说:
我们换个角度看,如果进去了百万富翁的圈子,奋斗的最好结果不过是百万富翁。你永远不知道千万富翁他们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赚钱和经营的。
我刚出来工作时,都喜欢和优秀的同事一起,这样进步更快。
后来开店了,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同行的门店面前转,也进入了那个圈子,等我有了60万时,我换了车,去到千万富翁的圈子。
虽然一开始我是圈子里“最差的那个”,但是几年后,我超过了他们……
他跟我们强调,现在可能看不清这份工作的价值,但这行你采访到的都是精英或者身家丰厚的人,现在是圈子里“最差”的那个人没有关系,至少你能“往上走”。
还要多坚持一会,有很多公司熬不多这个冬天,但是我们可以(有钱能熬)。
先不论这次大会演讲的导向性,只看道理,我也是服的。
为什么大家要努力考上好大学?为什么要读名校?为什么花钱上课进群?
因为圈子不同,资源不一样,人脉不一样,看东西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一样,这些不一样,也在影响你成为不一样的人。
现在是圈子里“最差”的那个人没有关系,至少你能“往上走”。2.
月亮小姐从澳洲回来了,带着一身的骄傲和满手的老茧。
老茧是在北方工厂包罐头和南方牧场干活,以及做代购拎东西留下的;
骄傲是她周末自由行、度假,于别处生活和经历而获得。
回国后,月亮的骄傲还没持续多久,在父母的催促下不得不去找工作。
工作在广州的中心城,是体面的白领工作,但月亮拒绝了,除了工作地点和职位名称好听,但到手薪水跟在澳大利亚工作一周的薪水差不多。
月亮小姐找上做进口贸易的朋友,一起跟朋友做生意。
工作时间很自由,薪水也很可观,但万事开头难,这工作零底薪以及需要自己找客户。
月亮在公司附近租了房,节省交通时间。
尽管工作时间自由,但月亮不敢睡晚,每天不是去见客户,就是在去见客户的路上,甚至七夕夜,也奔波去香港出差。
问月亮:“为什么那么拼?”
月亮说:
进一个行业或者出一次国门,才会知道以往的圈子很舒服,但舒服也意味着狭隘,很容易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舒适圈以外有多少优秀的人和事。
我要向优秀的人靠近,这行业做起来的人,要么客户资源比我多,要么经验和渠道比我多,都值得我学习。
我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圈子内“最差”的人,这样我才能在这个圈子里不断进步,甚至跳脱出去,进入更好的圈子。
舒服也意味着狭隘,很容易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舒适圈以外有多少优秀的人和事。3.
美国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提出过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这个理论我和朋友都验证过,确实如此。
只有收入相近,才能吃到一块,玩到一块,谈话在一块,旅行在一块……
从收入方面延伸出去,会发现一个正能量、乐观的人,她的朋友大抵都是开朗活泼的;
一个悲观、容易抱怨的人,她的朋友大多数是苦瓜脸;
一个收入高、会理财的人,她的朋友会小有积蓄;
一个智慧、幽默的人,朋友大抵都聪明……
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们都会被身边密切的朋友影响,在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里,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4人清华考研成功”的学霸寝室诞生就是这个道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知乎上有网友分享过一个案例。
大学时,她们宿舍包括她一共有4个人,3个舍友一入学就明确要留学深造的目标,只有她极其迷茫,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未来怎么走,每天浑浑噩噩。
她的高中好友没有考上大学,都在她大学期间结婚了。
而迷茫的她,在舍友的鼓励下,一起泡图书馆,一起拿高绩点,一起考雅思,大四那年,跟舍友们打酱油的她也被美国一所名校录取。
她获得奖学金出国留学。
写下这故事时,她已经近40岁,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完成学业后她在美国工作、买房、定居,成家。
曾经那群高中好友,还在农村里为孩子的入学苦恼时,她已经在美国高校任教,孩子上了名校,她也时常回国做学术交流。
当年“圈子里最差”的那个她,总算爬出底层,成为一个优秀而自由的人,她的朋友早已换了一圈,不是教授就是行业精英。
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4.
有人说:我自律、克己,不想成为“圈子里最差的人”,就想“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行吗?
不行。
因为你想通过高度自律达到的高度自由,也是需要环境的,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律力,就像永远不要低估周围朋友的影响力。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瓶底的青蛙,想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一天,它不停往上跳,好几次碰到了瓶塞。
第二天,瓶塞下降到低一点的刻度线,青蛙跳了几次,又碰到了瓶塞。
第三天,瓶塞又下降了一些,青蛙差点碰到了瓶塞。
后来,瓶塞不断下降,到达瓶子底部的刻度线,青蛙却很少能跳起来碰到瓶塞了。
最后,实验者把瓶塞拿掉,青蛙却再也跳不出瓶子。甚至,连瓶子一半的高度都无法达到。
青蛙最终不再跳了,因为它觉得整日在瓶底睡觉就很好了,为什么要跳呢?
它忘了一开始要跳的原因。
你看,一旦环境和生存要求降低,能力和思维也会改变。
瓶子上不同的刻度线就是不同的圈子,越高的圈子,越需要好的跳跃能力。
而底部的线就是你的舒适圈——在这个刻度上,一切来得容易、舒适、廉价,你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
当你在一个熟悉、舒适的环境里,你可能无须自律、克己,而越往上,越好的圈子,你就越需要卯足劲去跳才能达到,这种卯足劲的跳跃就是“自律”和“能力增长”。
你想跳跃进更好的圈子,你就要有那个圈子里人们“应该有的品质”。
如上文提到的那个女孩,她想跟同宿舍的人一起出国深造,就要“泡图书馆”,“拿高绩点”,“考很好的英语成绩”,唯有高度自律,才能高度自由。
这自由不是你在一个圈子里为所欲为,而是你摆脱了一个不好的环境,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同时也需要你继续努力的圈子。
这种卯足劲的跳跃就是“自律”和“能力增长”。5.
当你一直是“圈子里优秀的人”,你要警惕了,是你的能力出众,还是你停止了成长?
当你是“圈子里最差的人”,那恭喜你,你还有不断往上跳跃的机会。
往上跳总是辛苦的,进入一个圈子,旁人都很优秀,自己是最差的那个,不免令人难过——玻璃心会碎,自尊心会被打击,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
但是,越高的圈子,资源和机会越多。
月薪5k和月薪2w的人,他们去到的远方,见过的人群,能上的课程一定有差别。
而且月薪2w的人比月薪5k的人更能吃苦,同时往往拥有更好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
好的圈子里,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去实现想法,抵达成功;
人们有更多的意志和乐观去抵达远方;
他们悲伤了,也因为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方式,能继续走下去。
瓶子底部的青蛙每天想的是如何能睡更多觉,它赚取的是生计;
往上跳的青蛙,它想的是如何锻炼跳跃能力,如何摆脱瓶子,这是在谋划人生。
赚取生计和谋划人生,自然是两种不同的生活。
为什么我希望你“成为圈子里最差的人”?
诗人里尔克说:“如果我们能比平素的知识所能达到的地方看得更远一点,稍微越过预感的前哨,也许我们将会以比担当欢悦更大的信赖去担当我们的悲哀。”
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机遇和悲哀会同时袭来,你不但需要终身学习,也要有担当悲哀的能力。
唯有不停往上跳跃,不断往前走,才能不断强大,也才能有机会担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