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却成了稀缺品|木盒笔记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爱”变得很微妙,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变化,父母年龄的老去。两代人之间的思想的碰撞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其实原因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和时代的背景和父母大相径庭吧。
今天的笔记来自蓝莓小结的“傅园慧式原生家庭,才是这个时代最难得的稀缺品”。
爱会伤人
有位朋友说自己觉得很抑郁。自己毕业后按照父母的医院在国企当了3年的行政,实在觉得做了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每天像“行尸走肉”。
好不容易决心辞职,想自己出去闯闯,父母死活不同意,觉得体制内的工作稳定,甚至还大吵了几次。
她觉得很奇怪,整体说为了自己好,但从来不会问她“这个工作你喜不喜欢?你过了开不开心?”
其实我们都感恩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从小就把最好的给我们。但是,唯一没给我们的就是自我生存的空间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无法理解父母的想法,但却又无法去改变他们的时候呢?我相信我应该不是个例。有的时候父母的“爱”也会真的伤到我们吧。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确实很多父母是真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是在他们成功的时候;在他们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在他们听从自己话的时候吧。
文中有这么一个例子:
一个女孩受不了职场的困扰,心情极度低落,就在此时她抢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歌手邓紫棋的演唱会门票,仿佛感受到了上帝的拯救。
当她把演唱会开场的短视频发朋友圈后,她妈妈来个一个电话“你整体做这些没用的事情,浪费时间,活该你考不上公务员!”说完就摔了电话,至今还在和她冷战。
仔细一想,确实我们很多人的父母给孩子的都是有条件的爱。你听我话,达到我的要求,我才爱你。而孩子即使内心痛苦,也基本会照做,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爱很纯粹。
还有一些父母甚至在关键时候,不会伸出手托孩子一把,反而是只要失败,回复的都是打击。而这种打击,是来自声称世上最爱你的人,杀伤力更强。
你必须完美
为什么有些父母说是爱着你,但是在你失落时会反而数落起你来了?因为有一部分的父母觉得自身不够完美,所以你必须完美。
武志红认为父母总喜欢夸
“别人家孩子”,而不愿夸自己家孩子。会给自己孩子“你必须全能”的感觉,否则“别人家孩子”总有比你强的地方。
而父母也是人,也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本无可厚非,但这种期待变成压力压倒孩子身上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种病态。
“因此,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
控制欲
作者提出“为什么父母一定要控制我们呢?”
有个例子,有些个别的父母会把自己弄的好像挺惨的,对孩子说“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了你……”
其实他们这么说,实际上只是出于想控制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对父母各种要求都要无条件的服从,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罢了。
而这可能正是父母想要成为,却没能成为的样子。这类的父母蒙蔽了双眼,并没有发现孩子自己真实的存在,而他们看到的是把自己“理想的自我”映射到孩子身上而已。
远离“假爱”
在一些“假爱”环境下成长的人,一般很难取得强大的自信心。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文斯说过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位妈妈和她7岁女儿买冰淇淋。
“你要哪种冰淇淋?”她问女儿。
“我想要香草的。”
“有巧克力的。”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
看完这段话,你会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让女儿吃巧克力味的呢?
因为妈妈觉得好吃,因为她爱女儿,所以她想给女儿最好的。
其实妈妈自己内心里可能也有个小孩,是一个喜欢吃巧克力味冰淇淋的小孩。
埃文斯还指出:如果一个人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结果就是:不再信任自己,潜意识里全是 “我不行,我不行,我不行。”这也可能是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
做自己
说了这么多反面的案例,难道我们就没机会做回自己吗?当然不是的。
有个朋友,也是遇到类似的情况,平时多多少少有被父母道德绑架的感觉。但是他依然决心改变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以前是整天只知道嘻嘻哈哈开玩笑、宅在家玩游戏的宅男。而现在的他自律精进,每天坚持做早餐打造生活的仪式感;健身锻炼,提升精力,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看书学习,提升自我意识,加速迭代;学会摄影,用手中的相机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且他还积极影响着周围的人。现在的他经济独立,精神也独立。
其实重要的是看清自己,明白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主宰。
真正的“爱”
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爱是是可以肆意谈论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而不担心被评判;爱是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不担心反被质疑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爱是不想要的的时候,可以拒绝;想要的时候,可以坚持。
人性是自私的,也是复杂的。能做到不把自己的欲望,凌驾在孩子的自我之上真的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自我牺牲,但这样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
好了今天的笔记就到这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