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的感动

这个冬天不管多冷,参加拍打操的人员有增无减,尤其几个80后积极性特别高,心情好了,身体好了,不找子女的麻烦了。
有个阿姨的孩子对我说,做拍打操前,我们一天两趟去看望,见面就是这儿不舒服,那儿不对劲,自从做操没病了,每天9点像上班似的。有件事儿想想都好笑,一冬天买了两件儿羽绒服,那天周日我们去郊区刚回来就催着去商场买衣服,跑了三个店,终于看上了一件满意的,就为周一做操能穿上。
听后想到小孩子过年盼新衣服的样子,老人不就是小孩儿了吗?又好笑又酸楚。我对阿姨的孩子说,别说买两件儿,买10件儿都值,只要他不躺在床上用你们照料。
马老师问我:“用丝瓜络洗碗吗?”一时没反应过来,“我种的丝瓜给你一个。”第2天给我一塑料袋剪成一段段的丝瓜络,在场的人都认为这东西好,大家分享后我只剩下一点儿,但感动充满身心。
另一个80岁的阿姨老伴开车,每周去崂山王格庄买大馒头,我说哪天搭车去。下午3点多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阿姨,塞给我一兜馒头,说“王格庄大馒头,做完操10:20走的,刚回来。”拍拍胸前的小包。让她进来坐坐,说老头儿开车到地下车库了,她得赶紧回家。
这是刚出锅就装兜的馒头,还软和着,与平常市场买的明显不一样,暖暖的温情荡漾胸间。
所有的领操员们只要指定谁领操没有人推脱,每天提着播放器提前到场,他们负责的精神每每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动。
我想为他们做点事儿。想来想去组织一次聚会最恰当,适逢年末,辞旧迎新,也算对这一段拍打操的一个总结。把这个想法一说,立即得到了响应。地点选在家门口的山海天酒店,场地也适合我们的活动。
聚会是AA制,夏玲建了一个收费群,在孙子感冒需要陪护的情况下,也没忘收费,并将明细打印出来,其严谨的态度让我佩服。
起初有人想带孙子去,反正是热闹。我在群里强调,这次聚会是为自己而聚,一年365天就这一天归自己所有,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孩子们是可以理解的。
事情很顺利,他们从未想过要为自己放个假,有人听了我的语音哭了,好像才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日已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了。
领操员静馨悄悄的对我说:“我去买点瓜子水果”。我说可以,帐报给我。她坚持要自己买。我说:”你买吧,这就算落实了啊。”静馨是不多说话的人,但心里想的周到。
魏老师买赣南柑子,当天榨新鲜的果汁带到酒店。还要带瓶红酒。
和酒店讲的套餐价每人65元,鲁英,冯雪梅他们非要交100元,还有几个80后一定坚持交100元,他们怕钱不够我自己垫上,我说不会的,钱不够我会给你们要。
陈玲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与酒店协调,将每桌650元压到600元,标准不降,还针对老年人的口味要求调换了两个菜。她因老家有事儿不能参加聚会,感到深深的惋惜。
这两天排练节目的热情高涨,为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我让七零八零后组织个小合唱,歌曲是《团结就是力量》,《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是他们青春年华的记忆。
五零六零后的小合唱,《映山红》,巜南泥湾》,也很符合他们的心境。每一组的指挥都是自发的。
真没想到大家会如此的投入,80后们手抄了歌词,50后们打印了歌词,每天做完拍打操各个组即可开练。忘我的投入,神采飞扬,唱年轻时的歌曲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节目单里有诗朗诵,独舞,集体舞,女声独唱,男中音独唱。原来我们小区里有这么多人才呢。主持人张丽做过20多年的酒店管理,主持过好多活动,歌也唱的很专业。李端吉老先生还书写了新年寄语。
今天做完拍打操,两个80后阿姨拉着我非要为聚会做点事儿。我告诉她们都安排好了,啥也不用。不行,她们说不做点啥,心里不熨贴。我说那就门口薛记店里买两包山楂条,吃多了助消化,你俩一人买一包,俩人开心的像孩子似的。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了满足,是满足感。
一次散兵游勇的聚会,一群被社会边缘化了的老年人的聚会,竟然给了我诸多的感动,给了大家存在感和心灵的满足,自己虽然累点,值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