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一
据说,当年林语堂想翻译《红楼梦》,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未果。红楼梦字字珠玑,任何翻译都会破坏它的韵味,另一方面红楼梦年代太过久远,不能如实反应当时的中国文化,遂用英文写了《京华烟云》。
又据说,后来有在日本发现林语堂翻译的《红楼梦》。
林语堂曾提到,(《京华烟云》)重要人物约八九十个,丫头亦十来个,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莫愁似宝钗。
也有一个梦中仙境,木兰和曼妮都是那里的人(类似于金陵十二钗)。
说这么多,就想说明一件事:《京华烟云》是一本写女性的书。因为赵薇版的电视剧中,女性们的光辉分分钟被陈宝国的光环遮盖了。
李晟版的没看过,赵雅芝版和赵薇版的相较,赵雅芝版更接近原著。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二
不久前给一位美国美女介绍此书时,我用了这几个关键词:中国作家,英文书写,中国文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对方被我忽悠得眼睛亮晶晶,我猜她会读一读。
但如果你就此打算去买一本来看看,我建议做好失望的准备。
首先,这是一本面向西方人的书,旨在介绍中国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受众并不是我们。当然,如果想了解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一些文化,还是可以的,很多那时的文化习俗都做了细致的描写,比如裹小脚,看了林语堂将裹小脚与穿高跟鞋做类比,会相信小脚确实能带来一定的美感。当然,还是高跟鞋好,不想受罪随时可以换掉。
其次,林语堂是用英文书写,并没有对应的中文版本,甚至他自己根本不想有中文版出现。
主要目的在介绍文化的《京华烟云》,情节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若翻译版的语言再不够拔尖,未必够得上你心中诺奖提名的标准。
翻译的书籍,要求翻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都非常好,所以才有翻译要“信达雅”之说。翻译界有个很有名的例子:仓央嘉措的“不负如来不负卿”,有很多个翻译版本,其中,于道泉的翻译版本是这样的:"若是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于道泉曾说:我翻译是乃只求达意,文辞的简洁与典雅非我才力所能兼顾。他这个版本,准确的表达了仓央嘉措的原意,做到了信和达。然而,试问这段更接近藏文原文的诗,你有记下来的欲望吗?不,简直连看第二遍的欲望都没有。后来曾缄对于道泉的版本进行再造,将白话文改为文言文: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所谓好文,内容是魂,语言为貌,缺一不可。
如果林语堂自己翻译《京华烟云》,应该能吸引更多的中文读者的。曾经遇到一位特立独行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有金句冒出。如”今世进士尽是近视“,如“都说‘名师出高徒’?你们想过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吗?”。他上作文课从不要求我们写完整的文章,只做两件事:一,给我们读他找到的经典好作文并分析妙处;二,每周给三个主题,写排比句或对偶句。一年之后我的写作水平上了数个台阶。(这段话与本文无关,仅供辅导孩子作文的同志借鉴)。
这位语文老师做了一件对我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每堂课开头五分钟,读一段他认为写得很好的文字。他读得最多的就是林语堂的妙笔。秋日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听着美妙的文章,至今想起来,场景都是极美的。
市面上有好些个版本的《京华烟云》,我读过两套。不是说翻译得不好,只是,中文文字功力能达到林语堂的高度的又有几个呢?
当然,能体会英文之美大牛可以直接忽略我这段话。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为了证明我读过英文版,我扒下包了十多年的书皮。
这里就想说明一点,如果你读了这本书觉得失望,那真不是这本书的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它是配得起它的江湖地位的。
三
小说版围绕姚、曾、牛三家来写,分为三部:《道家的女儿》《庭园悲歌》《秋之声》。
我个人的体会是,林语堂主要是想塑造曾家三个儿媳妇的形象:代表传统女性的孙曼妮,介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姚木兰,以及跟风现代却误入歧途的牛素云。另外,姚莫愁和张银屏的形象也很丰满。
1900年七月一天,姚木兰一家远行避难时,姚木兰因嫌弃某个骡夫头上的疥疮,选了另一辆骡车。这一选,改变了姚木兰一生的命运。
此处,林语堂评价说,我们人生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过后回想起来,却发现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大得惊人。(细思极恐,却是不可否认的真理)。
在路上,姚木兰乘坐的骡车与大部队失散,姚木兰被人贩子带走,曾家父亲救了她。
这一番经历,就注定她要嫁给曾家小儿子,曾荪亚。
姚木兰在家里快快乐乐的成长,顺顺利利的与一直爱慕她的曾荪亚定亲,却定亲之后认识并爱上了孔立夫。
姚思安对孔立夫的评价是:一个孔立夫,抵三个曾荪亚,抵十个姚体仁。
姚木兰顺应命运嫁给了曾荪亚,并过上了娘家爱婆家疼夫妻和睦的幸福生活。抗日战争时,她和家人投身革命的洪流。
情节就是这么简单,所以非常理解赵薇版本的改编方法。如果不把姚木兰的经历弄得丰富一点,按照现在电视剧的套路,碰上个演技爆发的牛素云,分分钟碾压姚木兰的风头。
尽管如此,这本书对于传播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化,意义重大。
即将两千字,就到此为止吧,下次单写姚木兰的人物形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