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杀年猪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简村夜话·吾乡征文活动”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在东北农村长大,小孩子最盼望过年,每年年前家里就会杀年猪,那热热闹闹的场面一直记忆犹新。
过了腊月十五,村子里面就会陆续响起肥猪的嚎叫声,爸爸会说,这是谁家在杀年猪呢!
那年腊月十六,我家杀年猪,家里的肥猪养了一年,有200多斤重。
一大早,爸爸找了几个壮劳力,帮忙抓猪,这是个体力活,要四、五个成年人合作,才能抓住它。
猪可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这么多人进猪圈也没啥好事,吓得四处逃窜,几个人把猪堵在猪圈的一角,合力把猪抓住,然后快速的用绳子把猪的四只脚绑起来,用一个粗的木棒把猪倒挂扛起来,猪只能不停地嚎叫反抗,声音飘出去很远。
院子里放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把猪四脚朝天地放在上面,主刀杀猪的人是二舅,他胆子大,只见他找准猪脖子上的位置,给猪放血,血汩汩地流在下面的盆里,怕血块凝结,要不停的用筷子搅动,一会用来灌血肠。
每次给猪放血我都特别害怕,捂着耳朵,躲在妈妈身后,不敢看,等猪不出声了,才探出头来。
灶台上已经烧好了一大锅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给猪褪毛,先把猪悬起来,往它的身上不停的浇上开水,再用铲板刮掉上面的毛,等收拾完猪毛,下一步就是分解猪肉。
二舅经常杀猪,熟悉猪的身体构造,先是从他的肚皮划一刀,掏出心,肝,肺,小肠等内脏,妈先把小肠收拾好,一会儿用来灌血肠,其他的内脏挂到窗外。
接着二舅按猪的不同部位肢解开来,分为前腿肉,后腿肉,五花肉,排骨等,因为各部分肉的味道不同,卖的价钱也不一样。
家里养的猪,除了喂玉米面就是喂山菜,长很壮实,肥肉膘有成人二指厚,肉的味道香,村里人都知根知底,来买猪肉的人不少。
猪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己家过年留着吃,一份要分给亲戚朋友,大部分要卖掉,贴补家用。
那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帮帮忙,吃血肠。”吃血肠,是招待亲朋好友的最高礼遇。
在猪血中加入调料,灌入小肠,两边用线绳扎住,就做成了血肠,灌好之后放在热水的锅里煮。
煮血肠有讲究,火不能太大,否则里面的血受热不均匀,煮血肠的时候,要拿根缝衣针不停的在上面扎几下,来判断血肠是否煮熟。
杀猪那天最费柴火,要准备三口大锅,一口锅给猪剃猪毛,一口锅用来煮血肠,还有一锅烧了一大锅清水用来煮肉。
把五花三层的猪肉切成几个方块,要求有肥肉、有瘦肉、有猪皮,放在清水里煮熟,加入大料、葱、姜,待水开后撇去浮沫,烀近一个小时,把猪肉煮熟捞出来,再放入事先切好的酸菜。
把熟猪肉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薄厚适中的肉片,酸菜在锅里咕嘟咕嘟的炖着,把肉片放在上面一起煮,一锅酸菜要炖一个多小时才能完全入味。
血肠已经煮熟,切成小段,放在酸菜汤的一边,轻轻的用勺子浇上菜汤,把血肠完全热透,外皮有些卷曲时,把酸菜、血肠和肉片盛到大碗里,一碗正宗的农家杀猪菜就做好了。
猪肉的味道,血肠的味道,酸菜的味道融合在一起,酸菜吸收了猪肉和血肠的脂肪,味道不那么酸,猪肉肥而不腻,入口爽滑,血肠味道鲜美,再蘸些蒜酱,味道非常纯正。
招待亲朋好友,光有杀猪菜是不够的,再炒个肝尖,猪心,炖个排骨,用猪肉再炒几个青菜,一会的功夫,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来帮忙的邻居和亲朋好友,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点小酒,有说有笑,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杀猪那天下午,天空飘起了小雪,尽管有些寒冷,外屋的门一直开着,锅里的水蒸汽源源不断地顺着门框缓缓飘向空中,烟囱不停的冒着烟,屋里的炕头热的直烫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满院子飘着猪肉的香味。
冬天天黑得早,吃饭的时候,屋子里开着电灯,橘黄色的灯光柔和地照在窗前,屋外雪花漫天飞舞,屋里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一切显得那么温馨祥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锅煮肉的味道,灯光下一边吃饭一边说笑的乡亲,汩汩冒烟的烟囱,窗外飘起的雪花,欢乐的气氛从农家小院里弥漫开来,从这时起,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到了2000年以后,农民养猪的成本逐渐增加,养猪的人家逐渐减少,后来,村里有了规模化养猪场,家庭养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年龄越大,感觉年味越淡,越发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景,那热气腾腾的杀年猪场面,至今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