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青椒青椒计划中学文科宁都互加青椒优秀作品集

学习永远在路上

2018-05-12  本文已影响81人  宁都谢志雄

——青椒中学文科首月学习小结     

      从4月10日收看中学文科分科学习第一讲《有备无患——好课从准备开始》至今刚好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先后学习了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老师主讲的四个讲座:《有备无患——好课从准备开始》、《年轻老师华丽转身》、《小老师炼成记》、《课堂的四种武器》。

      凉水井中学是一所需要绕过24道弯的山路才能到达的偏远乡村学校,是中国成百上千普通寄宿制初中中的一所。凉水井中学在升学竞争激烈、生源减少、教师流失、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压力下,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保持教学质量区域内领先,超越自己的极限,把不可能的事做到极致,得到了同行的交口称赞,实在令人佩服。

      这四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我的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第一讲:吴舸 《有备无患——好课从准备开始》

学习永远在路上

      4月10日晚上,我们迎来了中学文科第一讲《有备无患——好课从准备开始》,吴舸校长从“备之需、备之法、备之彩”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备课要注意的问题。传统备课只关注知识,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一堂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要有准备的,除了知识的准备,还要关注学生,针对学生的问题去设计教学法、组织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备之需”:为什么我们需要备课?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认真准备好一节课。首先吴校长为我们展示了第一张漫画:“讲了万多遍,还不会……”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尴尬?这是因为“说≠会”,教师不能只准备知识,要跟学生互动起来,双向准备。接着第二张漫画“信息交互不畅”,吴校长先举了个例子,历史上“淝水之战”符坚率80万大军攻打东晋8万军队,反而失败就是因为信息传递失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追求知识点的“多”和“难”,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就越慢,课堂效率就下降,因此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信息的收集,学生信息反馈越快越准的时候,课堂效果就越好。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灌输者”→“资源组织者”→“流程引导者”→“情景营造者”转变。

学习永远在路上

    “备之法”:备课我们要“准备什么”——行为和知识。“行为准备”——老师:培训组长课代表、收集学生预习问题、流程设计、组织资源;学生:课前三分钟准备:教科书、练习本、双色笔、练习册、收好其它科目书……;环境:网络、设备设施等。“知识准备”——“三问”(3W)预习法:记什么?联系什么?不懂什么?吴校长还为我们分别展示了学生如何在教材、笔记、复习中实现“三问”预习法。

      “备之彩”:吴校长通过《近百年世界政治格局变迁》这节课,完整地为我们展示一节课的基本流程:组织资源、指导预习、培训组长、分组讨论、分组呈现、分组统计、互相质疑、集中释疑、全班数据汇总、互联网课在继续。

      吴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培训好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思考、交流、互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凉水井中学在新课前都会花一些时间专门对小组长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当好小组长、如何预习、交流、互动等。

                                                        第二讲:陈秋霞 《年轻老师华丽转身》

学习永远在路上

      4月17日晚上,我们迎来了中学文科第二讲《年轻教师华丽转身》,陈秋霞老师从彷徨期、转折期、成长期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华丽转身的经历。

      彷徨期:陈老师最初是一名职高生,在学校就为自己未来的出路思考过,因为职高学习轻松,课余时间就钻研自己的专业,后来顺利考入一所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去干什么,也曾让她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做了一名中学老师。

      转折期:进入学校后,因为学校工作的需要,她先后教过数学、生物、美术、地理、政治五个科目,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个科目都教得很出色,学生成绩每次都排在本地区前列。作为一个美术专业毕业的老师,又是一名新老师转行教其它学科,肯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怎么渡过这段“艰难”岁月呢?陈老师以数学、地理为例,介绍了自己这段难忘的经历。首先是自己要加强学习,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是虚心好学,作为新老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有空就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此外作为一个美术专业教师,她还参加了学校环境设计、本校和本地区的各种课外活动设计等,每次都是凭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圆满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自己也在学习和锻炼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

      成长期:陈老师从与大师对话、围墙的打开、主动求变、学科融合四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自己来到凉水井中学的一些改变和进步。

学习永远在路上

      “与大师对话”:陈老师重点介绍了吴虹校长、张良老师(爱卡的米CEO)、梁晓燕,每逢学校有什么大型活动,他们都亲临现场或通过CCtalk指导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年在凉水井中学接触到了很多教育界的大师,他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都令人钦佩,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围墙的打开”:凉水井中学现在非常重视打开“围墙”,开展全校性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各项能力也得到提升,这些年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有“春分立蛋”、“放风筝”、“蓝丝带”、“探秘李庄”等等。

      “主动求变”: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和师生关系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由过去“教师主导”转变为三者的“平等关系”,学生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自己主动求变,开展一些活动。如“探秘李庄”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设计海报门票、组织招聘活动等等。

      “学科融合”:在这些课内外活动中,尤其是项目式学习都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如在“探秘李庄”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当导游介绍景点,地理老师要求学生了解李庄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设计海报门票又涉及到美术学科。其实在具体教学中都会涉及到学科融合,都会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

      最后,陈老师以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找到出口的方式就是一路走到底”结束讲座。陈老师在节目中也说到每次接到新任务,心里也烦恼抵触,但烦恼也于事无补,与其烦恼、怨天与人,还不如认真做好。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能够做好,陈老师的经历不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吗?

                                                        第三讲:何本香《小老师炼成记》

学习永远在路上

      4月24日晚我们迎来了中学文科第三讲《小老师炼成记》。

      何老师首先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传统课堂”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而“我们的课堂”学生交流互动、热火朝天,分享了自己在课改前后所面临的两种绝然不同的课堂教学的情景。

      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不同角色”,教师尽心尽责,充当了“保姆”的角色,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至、包办一切,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个“乖孩子”,无法适应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教师应由“保姆”转变成“教练”,何老师通过自己的案例与我们讲述了教师与教练、长反馈与短反馈的区别。

学习永远在路上

      何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几张照片:学校暑假培训小老师、三位优秀小老师。何老师简单介绍了这几张照片,高年级学生培训初一新生:小老师示范、同学体验、分配任务;三位优秀的小老师曾量、谢寒露、石小秋,她们代表学校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给城里的老师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何老师从“选、培、放”三个方面详细具体地为我们介绍了小老师培养的宝贵经验。

      “选”:选拔小老师,具体要求: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有余力。

      “培”:小老师选拔出来后,要对小老师进行培训,主要从姿态、语言、手势、应变能力四个方面去培训,何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具体操作方法、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放”:就是要信任小老师,但教师还是要对小老师:扶一扶、引一引、拉一拉,教师还是要对小老师给予适当的扶持、引领、帮助。

      小老师的力量:1、课堂上由一个人战斗变成多人共同协同作战;2、课后辅导后进生、检查督促完成各项作业;3、课前课后的安全;4、用最短的路径达到同样的效果;5、多种形态的学习资源。

      小老师的培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何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分享了培养小老师的宝贵经验,这些方法具体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讲:邓敏 《课堂的四种武器》

      5月8日晚我们迎来了中学文科第四讲《课堂的四种武器》,邓老师从挑战、策略和转变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课堂教学的宝贵经验。

      挑战挑战就是教学面临的问题,它分为外部挑战和内部挑战。

      外部挑战主要来自新教材、农村学生、新要求和学科特点四个方面,这是我们大家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内部挑战分为教师经验、教材熟悉程度、知识储备和个人心态、家庭因素等其他因素四个方面。这些挑战邓敏老师都分析得很到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

      策略策略就是怎么解决上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是题目中所提到的“课堂的四种武器”:预习、讨论、展示、反馈。

      1、预习。主要采用“3W”预习法,即记什么、联系什么、不懂什么。“记什么”就是指记基础知识,可以从语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上“评价”七个方面去记。

      “联系什么”就是学会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时空观念。要让学生学会“联系法”,每学一个知识要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联系地理、政治、甚至语文学科的知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时空观念,从而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不懂什么”就是学会提问,找到自己学习的盲点,在学习中学生一定要把不懂的写下来,讨论时就可以提出来,这样对学生很有帮助。

      预习要防止掉入的几个“坑”:①是否分几个问题,每个小组是否解决一个?②预习是不是一定放在课前或者课中?③预习时教师指导他干嘛?

      2、 讨论。讨论有两个要求:有效和深度。有效是建立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深度是教师问题的设置和学生3W预习法充分使用。

      讨论时要注意的“坑”:①讨论的问题需不需要老师预设?②讨论时老师是不是没事干?③讨论时没人讨论怎么办?

      3、展示。展示主要是展示共性问题:大家很难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大家觉得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能展示容易的问题,其他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让其他小组解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及时公开解决。

      展示容易掉入的“坑”: ①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展示?②展示时其他人都没认真听,为什么?③展示时学生不愿展示?

      4、反馈。反馈有两个方法:对子过关、上板测试。对子过关要分对子,分对子的目的是解决基础知识、背诵记忆的问题,对子过关背诵记忆就很快。 上板测试要分单双号,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迅速找出孩子的问题。

      反馈要注意预防的“坑”: ①上板测试时,我班上四周没黑板怎么办?②对子过关和上板学生纪律差,这需要培训学生上板,让学生养成习惯;③上板测试不如默写,这个是各有优点,邓老师认为上班测试比默写要好。

      转变:转变分为教师角色转变和学生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是教师由灌输者变成导演、由教授变成教练,由终结者变为解说评价者。灌输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要放心让学生去表演,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给孩子自主的时间,老师要用好解说评价功能。

      学生角色的转变是由表演者→拾荒者→链接者→学习者转变,表演者就是有些课可以设置成情景课,可以让学生去表演展示,拾荒者就是要找出其他学生没有找出的问题,链接者指让学生掌握链接资源的方法,学习者就是学生的本源。

      邓老师的讲座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件秘密武器,放手让学生去表演、去思考、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永远在路上,这段时间的学习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震撼,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珍惜这次青椒计划的难得机会,刻苦学习,用“课堂的四种武器”武装自己,从而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精心备课,做到“有备无患”,培养好“小老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