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六)
柳永
摘抄:缠绵、离别、羁旅、情愁。这些世俗意味强烈的字眼,在柳永的词作中闪闪发光。柳永老是在离别,好像在一个地方呆不长。他一直在转身,向朝廷、向心爱的女子和熟悉的城市转过身去。他走了,一般是下水,孤舟漂泊。
他是娱乐场的专业作家,靠一管毛笔吃饭。柳永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却得罪了一个皇帝。柳永写城市,写风光,写富豪,写高官,这些东西好像天然相连。他屡试不中,未能入仕途,却对前呼后拥威风十足的官员抱着奇怪的好感。
柳永,每到一地,眼睛看什么,脑子想什么是比较清楚的。他的眼睛总能看见他想看的那些东西,忽略不少,夸张许多。
北宋诸大家,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悲天悯人的大关怀是其共同特征。柳永在这个群体之外。边缘人在边缘走动。边缘却不多余。柳永的写作,契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以他的俗,同士大夫的雅分庭抗礼。
柳永,独具的特色是《雨霖铃》,《八声甘州》《戚氏》等,单凭这几首,所以雄视文坛。身影依然在路上。羁旅依旧,住了客栈又住客栈,孤灯孤枕孤眠。市井赢得的巨大名声,却是官场诟病的无穷由头。仕途肯定不顺畅,不然以他的性格,要诉诸词章的,慢词长调,娓娓道来。风流倜傥不再,昏昏欲睡当前。记忆涌逼。武夷山下美少年,父亲,母亲,诗书;考试,落榜,转身。一座城又一座城,一朵花又一朵花。
柳词的动人处,主要是他行走的身姿。唐诗宋词,写遍人生情态,柳永卓然特立,形象鲜明。看不出他活着的时候有多么在乎身后名。他写作是为了生计。柳永的转身,上路,驻足,凝望,将"羁旅行役"这种人生情态推向极致,用文字凝固成经典画面。他的流传,理由充足。
柳永背向文坛,却终于被皇皇文学史所接纳。
感悟:年轻时,最喜欢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曾让我泪水潸然。痛到极致时,语言会显得苍白。一双手,紧握住;一双眼,泪盈眶;嘴微张,无语噎……凝滞的画面,凄美的离别痛彻心扉。“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痛断肠;有情,才会伤。茫茫人海,究竟是做有情人,还是无情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真的的潇洒转身,还是不敢再回首的故作姿态?柳永的才情、细腻曾贯穿我的青春年华。
人到中年,再品柳永。或许是越活就越俗吧,对他一生所走的路却更多的是反思与沉重。生在怎么的时代,就得面对怎样的生活。柳永二十几岁赴京应考,两次落第,一首《鹤冲天》痛快了一时,却搭进去一生。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出色地表达了所有落魄才子的不满情绪,俨然是"民间遗贤"的代言人,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殿。然而,对抗的结果,却是多年烟花之地的流浪。生活无法保障,最终死于道路。试想,如果是自己的学生或子女,对他的这份孤傲该是会让人多么煎熬?人,是社会的人。他的流传,有理由。他的落魄,亦有理由。
现在很多年轻人,把口无遮拦当做潇洒;把与社会规则对抗,当做个性;把挑战传统,当做时尚。真应该让他们好好品品柳永所走的路。柳永没才吗?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不是才华横溢的显现?可看看他活着的状态,你能说你就想过这样边缘人的日子?人生多坎坷,边缘人坎坷会更甚。能从边缘走出精彩的人,毕竟是少数。普通人,还是踏踏实实的走普通人的路吧!
刘晓川说,柳永一直在转身,背向文坛。这样的解读对柳永真是贴切。他与杜甫、苏轼的逆境中不断向前确实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要求每一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人。不论柳永生前落魄到何种境地,最终他还是用出众的文学才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轻易不要把自己现在的颓丧堕落,与柳永当时的愤激无奈相提并论。千百年来,柳永只有一个。平凡之人,走寻常路还是可靠一些。
纵观柳永的一生,心中的感慨唏嘘,语言表现不出一二。愿有“柳永”之才的诸多后生,能活得更顺畅。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