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关注“平均水平”了,屏幕那面的你呢?
我开始关注“平均水平”了,屏幕那面的你呢?
“平均水平”这个指标,我从未关注过。从学生时代到工作,这个词一直不在我的大脑硬盘里。 从上学起,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慢慢的自我膨胀,我认为我一定是最好的那一部分的。胸中有雄师百万,宏图大志,只关注好的顶尖的人和事。 当听到有人提各城市的平均工资,各行业的平均收入……这些从未在我的脑海中留下过痕迹。因为我觉得平均水平与我无关。
从未去想过平均水平背后的意义。可见,我是一个多么孤芳自赏又刚愎自用的人。
直到前几天,“平均水平”被迫地咄咄逼人地闯入了我的生活,让我一时狼狈不堪。
很难得的机会,入围了公司特有总监学院。成为一年级九班的“新生”。我们的赢嘉团队自有的总监学院,可谓是总监的摇篮。一共分四年级,如果能够顺利四年级毕业,就是一个妥妥的总监了。保险行业的总监,代表这创业成功。我欣然向往,孜孜不倦。
入围后,还需要通过层层面试,面试时需要提供入司以来的各项关键指标的数据。在“赢家365”app里找到相应数据,截屏即可。
这是我入司以来第一次关注这种各项综合指标的数据。一共十几项。相应下方有北京分公司的平均值。高于平均值是绿色向上的箭头,低于便是红色向下的箭头。一下子我就傻眼了。看到的瞬间羞愧不已。我的箭头几乎都是红色向下的。 证明我在公司的各方面工作水平,是低于平均值的。我不仅没有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我还拖后腿。当时,我真的无地自容。电击一般。有一种,以前总是在天上飘,现在突然自由落体般的狠狠落地。霎时,很清醒。
大脑此时飞速转动,很多过往记忆都从四面八方砸向了我。
“平均水平”似乎在我脑海里有过轻轻浅浅的痕迹。记得趁早品牌创始人王潇潇洒姐在一期音频里提到,在这个社会上,要想过得轻松一点,你的水平一定要超过平均水平。如你是医生,那你的医技要高于同行平均水平,你才会收入职位更好一点。如你爱写作,那你的写作水平也一定要高于写作的平均水平……不论你干什么,你一定要达到平均水平,并在它之上。你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一次晨会上听到一位高知高颜值高财富的创业主分享她对平均水平的解读。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金字塔模型。平均水平的平均线在三角形的中间。平均线的下面大,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很多,那就反过来可以推断出平均线上面的少部分人的收入一定是高出平均水平很多的。而她自认为,凭她的综合能力,达到平均水平是一定没问题的。甚至可以比平均水平高出一筹。当她看到友邦保险代理人一年的平均收入都是五六十万时,她觉得这个行业是值得尝试的。这是她入司友邦的原因。
当时听着,只是觉得很有道理,她很智慧。现在细想起来,觉得好深刻,简直不能太认同。
平均水平,是一个普通人凭借勤奋和努力都可以达到的。只是看到是否有付出这么多,看你头脑中是否有这根弦。
凡事比别人多一点点即可。超越哪怕一点点。
突然觉得好快乐,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平均水平”你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