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瑜伽冥想

c&b15班电影季T版大串讲备忘录

2017-10-26  本文已影响51人  团的花园

这次课是电影季结尾,张老师对五部电影的核心串讲,十五个点的总结中引发了很多思考,还有个人体验的对接,比如人格的“核动力”核素分析,经验格式化与直觉的非经验性对接,病与恶&自由意志,声音与秩序,性格类型框架下对人格特质的思考,天才是奇异的母题,浪漫主义启蒙的第一步不是革命,而是了解自己,在尼采的生命三阶段上观察基廷老师,隐喻:精灵(生本能)与幽灵(死本能)的探秘,时间之箭中的源代码,时间之维中的逆行者:逆袭者与逆生长者,魔幻(生命有无限的内涵)与荒诞(标准化格式的反面)的世界,父亲作为远征(高维的男性格式)途中的方尖碑(不可动摇的信念),视觉认知与场景记忆中的叙事建构,声音认知与场景记忆中的叙事建构……

对于我而言,在最近的成长中触动最深的莫过于自体心理学中的自体这样的课题,深知自体修复的艰难,也更能实际体会每前进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父亲意象的激活,重构,分化,远征与方尖碑,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们也都在这些层面践行着,同时,骆驼到狮子之间的进化,是独立人格的呈现过程,而骆驼阶段的忍辱负重是远征者的第一步,狮子终将有力量面见自己的欲望,并穿越之,而孩童则是更加单纯,宁静与善意,在自我意识成长得更棒的状态下,回归儿童的宁静与平和,是生而为人的荣幸。

而直觉这种非经验格式的功能,需要自体本身具备一定力量感之后的接近,否则也许我们终究被直觉牵着鼻子走,屡屡引发人格的震荡以及恐惧的蔓延,无论是思维,情感,感觉,还是直觉的归位,需要一个前提:我们这个主体的合法性!由此,每个特质也都是自我成长路上的管道和工具。

人格的“核动力”的核素分析

自体心理学中的自体(关键核素):

自尊的张力(自恋与自由意志)

内心的形象

自我意识(自我意象,他者意象)

社会认同的维度与价值性目标

禀赋

自恋是相信自己,个人的核素水平让人相信自己,低自尊会引发强烈的自我攻击和自我愤怒。

你的内心形象是怎样的?有时候恰恰是能量过大又得不到转化进而形成负能量,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佛的形象会怎样?老T说也许就是通过佛的路径让自己自性化,他们可能成为修为最高的人。佛性与人性之间究竟有怎样的链接,我想佛陀的故事是最有说服力,经过长途跋涉的苦修,不断内观与觉知,终究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意识在日月星辰之间穿梭,那一刻打破了人类思维认知的天花板,平静自如,心灵打破局限之后又回到生活之中,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所谓活在当下绝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不断面见欲望与诱惑,认知一切的外在境况均是我们心灵的产物,不断回归自己心灵中心之后的结果,所以,不必追寻,我们的意识水平最终决定了我们会和谁相遇,走上怎样的道路,而自我意象和他者意象是什么关系?当它们开始发生分化时,自我意识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我与他人之间有明确的分化吗?到最终,当自我意识长到一定程度,我和宇宙万物又融为一体,我们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而第一步的分化需要由社会认同和价值性目标带来,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好的扎根,在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之间获得良好的互动,并能创造自己的价值,这反过来又促进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升级,过程中个人的禀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便在深渊中,禀赋的火苗依旧燃烧着,再次回想成长的每一步,就如同男主发出那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开始,自由意志便启动了。

这个主题的层层深入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架构,人格结构的修复必然也从最底层自尊的张力开始,早期的成长环境中响应不良,这会形成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反复折腾和自我破坏的可能,这样的人也许终生都在反复寻求资源,不断突破自我,寻求自我转化,直到自我觉知能力的迅速提升,不再需要大量的外在投射来投影,此时人格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开放进而自动修复也就悄然生发,而禀赋也将引导我们走更深的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