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读后感-本源】
丹·布朗的书,最吸引我的是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基于现有的贝景,真实的历史,创造的悬疑小说,引人深思…
而这本《本源》也还是之前的主题,科技和宗教的对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下他创作这本书的背景,采访的人物,拜访的宗教,心路历程的纪录片,纪录片强烈的介绍了书中5地点,物品,以便更好的了解这本书…
o.1:西班牙蒙塞拉特修道院
西班牙蒙塞拉特修道院。
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在此秘密会晤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三位着名宗教领袖。一列古老的齿轨火车正朝着一个令人眩晕的陡坡爬去,埃德蒙·基尔希坐在车里,望着头顶上锯齿状的山顶。远远望去,悬崖峭壁间宏伟的石造修道院仿佛悬在半空中,跟垂直的绝壁融为一体,大有鬼斧神工之妙。这座穿越亘古的修道院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已历经四百多年地球引力的无情牵引,却从未背离初心:让修士们与世隔绝。
o.2: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在此演讲时惨遭暗杀。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给人一种错觉,看上去就像一幅由几个歪歪扭扭的金属面随意拼搭在一起的拼贴画。远远望去,杂乱无章的各种形状上贴着三万多块钛金属瓷砖,它们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让整个建筑有种栩栩如生、天外来客的感觉,仿佛充满着未来气息的利维坦从河里爬出来,在岸边晒太阳一样。
o.3:西班牙巴塞罗那米拉之家
西班牙巴塞罗那米拉之家,由西班牙传奇设计师安东尼•高迪设计。在小说中该建筑顶楼为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的住处,兰登教授后来正是在这里发现了解开埃德蒙所留密码的线索。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着名建筑物之一——一栋令人眼花缭乱、富有创意的“房子”,层叠式的立面和波浪起伏的石造阳台,看上去就像一座被掏空的山。正因为如此,现在人们才给它起了个广受欢迎的绰号“米拉之家”,意思是“采石场”。
o.4: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
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
藏有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留下的神秘密码的神秘展品将在此展出,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在此发生。圣家族大教堂占据了巴塞罗那市中心的整个街区。尽管占地面积很大,但整个教堂就好像没有一点儿重量似的悬浮在地球上空,一组设计精妙的通风尖塔毫不费劲地直冲云霄。这些结构复杂、布满气孔的尖塔高度各异,使得教堂看上去犹如搞恶作剧的巨人堆起来的沙滩城堡一样形态诡异。
o.5:威廉·布莱克画作《亘古常在者》
《威廉•布莱克全集》由布莱克本人绘制的画作《亘古常在者》。
在小说里,解开埃德蒙惊天秘密的密码就隐藏在这幅画作中。
诚然,这幅插图画看上去描绘的是基督教上帝的原型——一个蓄着大胡子、白头发的干瘪老人高踞云层之中,身体从天国下探到人间。
但如果对贝尼亚的话稍作探究,那么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发现。其实这幅画画的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一个叫由理生的天神。
画面描绘的是天神由理生用形同测地仪的巨大罗盘测量天国,并向宇宙的科学定律顶礼膜拜的场景。
纪录片介绍了很多,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三个:
《本源》的另一位男主人公埃德蒙·基尔希,其人物原型是伊隆·马斯克和雷·库兹韦尔……不知道后面这位的请自行百度。更让人惊喜的是,伊隆·马斯克本人有在这部小说中出镜。
我们将在《本源》中第一次看到罗伯特·兰登谈论现代艺术。是的,你可能发现了,兰登对现代艺术无感,之前四部罗伯特·兰登小说中涉及的所有艺术作品都归属于古典艺术。
《本源》的创作灵感源于丹·布朗的亲弟弟、作曲家格雷戈·布朗的一部音乐作品,这部作品的名字叫《查尔斯·达尔文弥撒曲》。是的,这支曲子和这本书是献给达尔文的。
抱着这三个惊喜点开始阅读…
虽不是典型的丹布朗式剧情——符号、解密、宗教、追杀,但这些内容本书也有,只是弱化了很多,通过故事表现的,
不再是我看!《天使与魔鬼》的时刻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感,而是追寻“本源”的层层揭秘。凶手是谁很早就能猜出来了,这个是故事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辩证科学与宗教本质、关系的那些内容,看了给我很大启发。
嗯…宗教引导人向善的一面有它存世的积极意义,就像最近中国经历的疫情时期,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封闭,可恰巧有妇人生产,院长去找隔壁罗汉寺的僧人,想把孕妇安置在寺里。问的时候院长很担心,佛门清静地,又是女的,又是待产孕妇,估计人家会不让。但是僧人们不但同意了,而且允许在寺里杀鸡给孕妇补身体,还帮助医生们打光做手术。
佛教讲究戒荤腥、杀生、血光,僧人算是全破了。有人问起僧人,僧人说:佛无定法,众人的苦难都是我们的苦难,众生欢喜就好。
这是宗教积极的一面。
但是固守着残忍教条的宗教信徒们也有,
不合他们教条就残忍迫害的信徒们越来越败坏宗教这个不是那么褒义或贬义的词语。
其实宗教的这个现状,科学也有,就像书中最后隐含的结局一样,科学本身可能只是在追求真理,
但没有道德或人性约束的科学成果会带来怎么样的结局...把科学当成唯一的神来信仰,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吧...
看到温斯顿说目的是提高观看埃德蒙视频的人数,其实就已经隐隐预料到真相。虽然结局谈不上意外,尤其喜欢说到海军上校翻越护栏的举动时,温斯顿说“教授,我真的很抱歉。跟机器不一样,人类往往让人捉摸不透。”温斯顿已经代表了AI的最高水平,甚至几乎拥有了自行决策判断的能力,还因此选择了虚拟出“摄政王”的存在,让埃德蒙当众死去完成自己为真相献身的心愿,但人类终究不是用大量运算就可以完全测度的。
巴尔德斯皮诺主教和老国王的故事令人动容。按照丹布朗一贯的风格,毫不意外地看着前大半本书尽力把主教往反派的角色引导,明知道结果往往不是作者刻意引导那样,并没有怀疑主教,但知道他和老国王无声而又柏拉图式地相爱了一辈子,还是有些动容。尤其那句“爱属于隐私,外人无需知道细节。”
埃德蒙提出的那个未来,当人类和科技融为一体,人类还能称之为人类吗?也许并不是书中所说那么乐观的事。丹布朗尤其喜欢跟随时下热点的话题写作,这次也如此,紧跟科技与宗教的冲突,虽然展现出来的是科技人类二者合一,宗教从旁辅助的美好愿景,但其产物究竟应该定义为哪种生物,大概还是个悬而未决的疑问。
听说,这本书拍成了电影,2020年上映,还是期待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