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1224.周成长总结

2023-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海上大王

【一】从“不要靠左”到背景知识理解

1、有一个位置的形容,小伙伴经常提醒我“不要靠左”,我一直从字面按自己的理解,参照左边不能靠得太近;

2、后面的时光还经历过很多次,即使在中间位置,参照中心线仍然是属于“不要靠左”的提醒范围,这让我感到很奇怪;

3、忽然一天才真正明白,原来“不要靠左”背后想表达的其实是“要靠右”,很有意思的一场理解力体验;

4、下一步行动:

(1)共同的背景知识,才能解决沟通误差,要特别留意因常识的不同,所导致沟通误会;

(2)意想不到会出问题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出现问题,要更新这个认知并记住;

(3)解决背景知识偏差的办法,是找到很多参考案例,通过筛选、排除达到理解无异,在沟通中可以通过问答来画像,且这过程一定要刻意推进;

【二】区分主观需求和真实需求

1、回顾点滴细节,发现常常因为没能分清真实需求和主观需求,错误分配资源,导致最终浪费;

2、主观需求会觉得当前就需要,或者未来自己很需要,甚至强迫症犯了就是想要,且出现的理由很有说服力,时间精力资源就都会为此买单;

3、而真实需求是当前项目并不需要,未来可能自己也不需要,甚至没必要,所投入的资源则只会产生“想象的有用”;

4、把浪费的资源,转移到真实需求的项目,会产生实在的效益,比“想象中有用”更合理;

5、下一步行动:

(1)购买行为前,分清“我想要”和“我需要”,只为后者买单;

(2)投入时间前,分清“我以为重要”和“真实重要”两个象限;

(3)新项目投入资源前,分清“当前收益”和“未来收益”,并且要评估优先级;

(4)很多行为是强迫症引起,感觉难受要求解决痛点,实际并没意义。要剥离这部分干扰,提醒自己正在为感觉投入,并终止行动;

【三】一段代码引起的思考

1、使用的软件不够个性,想用外挂脚本解决,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实现逻辑,只能用最基本的动作组合;

2、在QQ群里交流,发现有更简单便捷的封装工具可以实现,并且群友顺手帮忙修改了整个逻辑;

3、回顾那一段简洁的代码,有种从冷兵器时代升级到热武器的感觉,加上判断机制,也更智能化;

4、把整个迭代过程做成笔记,回顾发现主要是知识储备和案例储备不够,所以最早的代码明显“稚嫩”了;

5、下一步行动:

(1)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先掌握好基础的背景知识,这能避免走弯路;

(2)拼接简单的基础知识,总能封装成工具,类似自己创造函数、过程、方程,一定不要把封装当成复杂的事情;

(3)知识储备和案例储备,就像丰富的常识,知道面对问题有最便捷的处理工具和方法,所以每次经历的增加,都要做好笔记归档;

【四】坚定地从头至尾执行方案

1、这是《原则》五步骤的最后一个环节,坚定地从头至尾执行方案,但两类人往往会卡在这里;

2、一类是纪律性差,无法有效贯彻任何方案。而另一类是过于聪明,聪明到想要更多而画蛇添足;

3、一流的战略、一流的方案,碰到二流的执行者,效果可能并不如二流的方案被一流的贯彻;

4、见过很多合理的计划,甚至还有备选方案,但都没能完全被执行,半路就被抛弃;

5、下一步行动:

(1)因为需要坚定地执行方案计划,所以在规划阶段需要认真和严谨地思考,要做到合理和客观;

(2)执行方案过程,发现方案计划如没有重大偏差,则应一路贯彻到底;

(3)执行过程发现有较大偏差,要增加一个备选选项——错到底,尝试接受中间结果;

(4)只在执行过程的阶段节点进行调整,不在过程中抛弃或烂尾。切记执行是为了拿结果,优化动作只在有反馈结果后进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